阅读文言文,回答1-6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简子曰:“夫杀人以活蓄,不亦不仁乎?杀蓄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馆,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注】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②复姓阳城,名胥渠。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⑤庖(páo)人:厨师。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增加) B.小惠未犏,民弗从也(同“遍”,遍及)
C.夫杀人以活蓄(使……存活) D.人主安能不好士?(爱惜)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之垄上
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
D.夜叩门而谒曰/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句子。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中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甲)(乙)两个文段,反映出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这种思想用我们课内学过的孟子的一句名言(或两个字)来概括,就是:
6.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蓄以活人”的做法?
1.A
2.B
3. 衣食这类营养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用董安于杀人以活畜的主张,反衬(或“衬托”)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鲜明地突出了赵简子爱惜人才(即“好士”),目光长远,以人为本。(意思对可)
5.(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人和;
(4)得道。(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6. 开放性的题目。能围绕文章内容阐述,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施行仁政是古代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思想等。不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万物平等,不可任意剥夺动物的生命权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节选自《水浒》第二十三回)
根据选段回答:
1.大虫的动作行为前后有什么变化?
2.这些变化对表现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什么作用?
3.关于武松你还知道哪些故事(至少列举两个)?
1.开始咆哮,最后动弹不得。兀自气喘
2. 反衬武松的勇猛
3.如: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斗杀西门庆、大阉飞云浦等
文言文阅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蝉则千转不穷 穷: (2)负势竞上 负:
(3)窥谷忘反 反: (4)横柯上蔽 蔽:
2.文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动态的词写静止的景,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你仿照这种写作方法,对一处景物进行50字以内的描写。
1.(1)尽,结束。
(2)凭借,依靠。
(3)同“返”返回。
(4)遮盖。
2.好处:可以加深人的感受,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仿写略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天宝①中,有书生旅次②宋州③。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死不救,临绝语勉曰:“某④家住洪州⑤,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⑥洪州牒⑦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⑧,出金付焉。(选自《尚书读录·李勉埋金》)
注释:①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②旅次:借宿。③宋州:地名,治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④某:我。⑤洪州:地名,治豫章(今南昌市)。⑥赍:带着。⑦牒:文件,证件。⑧墓所:墓地。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书生疾作 疾作:疾病发作 B.因出囊金百两遗勉 遗:留给
C.而累路寻生行止 累:劳累 D.诘金之所 诘:追问、盘问
2.“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句中的“足下”是谦称还是敬称呢?请另举出两个和这个同类的古代称呼。
答:是 称,例如: 、 。
3.你认为李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最简洁的语言评价一下。
1.C
2. 敬称 如:陛下、令郎等(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3.李勉是一个乐于助人、信守承诺、正直无私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农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寡人谕矣 谕:
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3.甲乙两文均与“战争”有关,但表达的主题各有侧重,请作简要说明。
4.从甲、乙两则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试加以概括。
1.答案:①明白 ②通“御”,抵挡
2.答案:①使百万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②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3 .答案:甲文:侧重表现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乙文:侧重表现墨子机智勇敢的特点,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主张。
4.答案示例:面对实力强大的强恶势力者,弱势群体首先要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同时要机智勇敢,用智慧战胜敌人。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落英缤纷 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王命急宣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媵人持汤沃灌 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花。 (2)有时。
(3)热水; (4)通“横”,梗塞,不顺。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悉有甚于死者,敌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C.所欲有甚于生者 陈胜者,阳城人也
D.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中的“甚于生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甚于死者”是指__________。
4.要证明“舍生取义”这—观点,还可以举哪些事实论据? (请至少写出两个)
5.由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认为“失其本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结合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失其本心”。
1.B。
2.(1)如果没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祸患的事情哪样不能做呢?
(2)这种不符合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3.义;不义。
4.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面粉;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
5.(1)美色、功名利禄等的__。
(2)答案示例:当代青少年面临的不良__也非常多,例如网络游戏、毒品等,我们应该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严于律己,只有这样才能抵制不良__。
阅读《陈涉世家》和《隆中对》中的有关文段,做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苟富贵,无相忘_______ ②时人莫之许也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3.两文段中的陈涉和诸葛亮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但两文作者在突出这一特点的写法上略有不同,甲文主要是通过_______来表现,乙文主要是通过________来表现的。
1.①如果 ②承认、同意
2.①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②只有博陵人崔州平、颍川人徐庶(徐元直)和诸葛亮很友好,说是确实这样。
3.志向远大、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正面描写人物的表现和别人的侧面烘托相结合(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段,做题。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乌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选自《晏子春秋》)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景公好弋___________
②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
3.晏子列举烛邹三火罪状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1.①喜欢 ②完,结束
2.使我们国君因为鸟飞走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
3.让景公不杀烛邹。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①将战。及楚人战于泓②。宋人既成列③,楚人未济④,司马⑤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列而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⑥。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擒二毛⑧,不鼓⑨,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强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若爱重伤则如⑩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节选自《左传·子鱼论战》)
【注】①公:指宋襄公 ②泓:河名,今河南柘城县北。③列:摆好阵势。④济:过河,渡河。⑤司马:宋国司马(官名),名子鱼。⑥门官歼焉:侍卫官被杀尽。⑦重(ch6ng)伤:再一次向敌人进攻。⑧二毛:这里指花白头发的敌人。⑨鼓:(击鼓)进攻。⑩则如:不如。
1.请把【乙】文中画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后用三个逗号断句。
若 爱 重 伤 则 如 勿 伤 爱 其 二 毛 则 如 服 焉。
2.依据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各写出一个成语。
望其旗靡____________既列而后击之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既列而击之”中的“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登轼而望之B.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C.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D.足肤皲裂而不知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5.《曹刿论战》中的长勺之战和《子鱼论战》中的泓之战的结局有什么不同?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1.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2.望风披靡、所向披靡、风靡一时;既往不咎、一如既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3.D
4.
① 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消失
② 趁他们受阻而进攻,不也可以吗?
5.
① 结局不同:长勺之战:以弱胜强,鲁国战胜了齐国;泓之战:宋国一败涂地。
② 原因:鲁庄公虽目光短浅,但知人善用。宋襄公:刚愎自用,迂腐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