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游白水书付过
[宋]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②,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③,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④中流,掬弄珠壁⑤。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少北:稍向北。③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④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⑤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⑥馀甘:即橄榄。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月色入户 (2)但少闲人
(3)浴于汤池 (4)顾影颓然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译文:
3.甲文中描写月色皎洁的句子是__。乙文中描写溪水清澈湍急的句子是 。
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的情况下寄情于景的作品。请你说说作者在两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相同点? 。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15:18
免费下载:《2010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游白水书付过
[宋]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②,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③,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④中流,掬弄珠壁⑤。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少北:稍向北。③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④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⑤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⑥馀甘:即橄榄。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月色入户 (2)但少闲人
(3)浴于汤池 (4)顾影颓然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译文:
3.甲文中描写月色皎洁的句子是__。乙文中描写溪水清澈湍急的句子是 。
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的情况下寄情于景的作品。请你说说作者在两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相同点? 。
本题关键词:问答法,承压面,免疫应答的记忆性,面游风,下面层,地面承载力,面层承载力,截面承载力,额下回后部,面朝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