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茎壁丛垩士望壹。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酬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上邪!

2.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束全文,试谈谈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3.你从吕蒙的变化中能悟出哪些道理?

1.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

②我哪里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啊!

2.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而愿意与他深交,既表明了鲁肃爱才、敬才,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习后才略的惊人长进。

3.①要善于接纳别人好的建议。

②学习能增强自己的才干。

③学习不受年龄、事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诸母0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竞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日:“大丈夫不能自食,吾衷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母:古代对年老妇女的尊称。 ②漂:在水中冲洗丝绵。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 ②吾哀王孙而进食 ( )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3.韩信后来建功立业与漂母的这番言行有很大关系,你从漂母的言行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①给……饭吃②怜悯  可怜

2.(韩信)当初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非常)贫穷,也没有好的德行。

3.对于贫穷落魄的人不仅应给予同情和关爱,还应该用恰当的方式鼓励他自莅、自强。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亻叔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见曦月(xī)B.素湍绿潭(tuān)

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D.怡然不动(y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叔而远逝 ④斗折蛇行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①缺  ②很   ③消失   ④像北斗一样
3、①即使乘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比乘船顺流而下快。

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浮在空中无所依傍。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澈;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甲]文的作者是     ,[乙]文的作者是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惟吾德馨:         有仙则名:

3、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水,却各不相同。[甲]文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          的特点;写水,突出             的特点。[乙]文则采用        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       

5、[乙]文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1、略

2、顺流而下;认为,觉得;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有名(出名,闻名)

3、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4、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江水盛大,水流湍急;托物言志;陋室

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略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人求故人:     ②故人来,与之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3、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

1、(1)派,使(2)才

2、老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待他

3、为人要讲信用(诚恳守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_____ ②期:_____ ③劳:_____ ④之: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 用、把    ② 希望、愿望    ③使……劳累   ④ 助词,将宾语前置。

2.① 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

② 同我谈笑往来的,只有博学的人,没有浅薄的庸人。

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阅读文言文《小港渡者》,完成问题。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作者:【清】周容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课外文言文专号》

【注释】

①小书童。 ②关闭。 ③同“仆”,跌倒。

④上锁。牡,锁簧。⑤若有所失的样子。

⑥其,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即“大概”“或许”的意思。犹是,如同这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小港渡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哪些启发?

1.我没有听从渡者的忠告而没有能及时回城。

2.渡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他能够“熟视”书童,看出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3.欲速则不达,或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或要善于吸取经验教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为学》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令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蜀之鄙有二僧 鄙________

②即更韵目相待 更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乙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蕴含着同一个道理,试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边境   ②重新

2.①你凭什么去呢?    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

4.成功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 苟________

②由是则亩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举一例,谈谈你对“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而”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苟且    ②做,采用

2.①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②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3.本段文字提出并阐明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4.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单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贤人没有丧失罢了。例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宁死不降、舍生取义,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日:“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哆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司传视,皆日:“稀世之珍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弗__________

②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易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斫而为琴,弦而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之侨做了哪些事,使得乐官们都认为这琴是“稀世之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讽刺和批评了哪种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不,不是   ②交易,买

2.①把(良桐)砍下来,做成琴,安上弦弹奏。

②经过一年把琴从土里刨出来,抱着它来到集市上。

3.“作断纹”;“作古款”;“匣而埋诸土”。)

4.作者讽刺和批评了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不良现象;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