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20题。(共10分)

(一)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节选自《出师表》)

(二)

宪宗知权文公甚真①。后权长孺知盐铁福建院②,赃污盈积,有司以具狱奏③。上曰:“必致极法。”崔相群④救之云:“是德舆族子。”上曰:“德舆必不合有子弟犯赃,若德舆在,自犯赃,朕且不赦,况其宗从⑤也?”

(选自唐代赵璘《因话录》)

注:①宪宗:唐宪宗。知:交好。权文公:权德舆,由谏官累升至礼部尚书,后人称文公。②权长孺:权德舆本家侄子。知:执掌。③具狱:用来定罪的全部案卷。④崔相群:朝廷命官。⑤宗从:同宗的下辈人。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诚宜开张圣听 诚:_____

(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_____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段(一)分别从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两方面劝勉后主,并两次用“_____ ”与“_____

”词语反复陈说,恳切告诫。(2分)

20.文段(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段(一)中哪一句也是说的这个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确实,实在 (2)治理 18.(1)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2)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19. 开张圣听 赏罚公平 宜 不宜20. 执法谨严,不徇私情的治国道理。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朝服衣冠,窥镜(照)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王之蔽甚矣(弊端)

D.时时而间进(偶尔)

9.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徐公来,孰视之 B.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 暮寝而思之

10.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C 9.B 10.D 11.(1)我与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2)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12.善用设喻说理的“讽谏”艺术,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易于接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能以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 ) (2)备( ) (3)遁( )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1.敌骑数千/四面集(1分)

12.(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  (2)详细,详尽(1分)  (3)逃跑(1分)

1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2分)

14.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2分)

15.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到第11题(5分)

许金不酬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④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⑤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③?”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①贾人:商人。 ②苴:枯草。 ③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 ④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 ⑤薄:撞。

10. 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渡河而其舟

许百金

11.文中刻画的主人公是 ,他是个 的人。(2分)

10、亡:沉没。向:从前。

11、商人 出尔反尔、不讲诚信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齐人也,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 齐人固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也/览物之情,得无乎 D. 公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

10.(2 分)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

11.(6分)

(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12.(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5-7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集》)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每有意 媵人持沃灌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造饮辄尽

7.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了自己少年求学时的“乐”,而《五柳先生传》中也写到了五柳先生的“乐”。结合两篇文章,谈谈你心中的快乐是怎样的。(4分)

5.体会、领会;热水。

6.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7.宋濂求学时尽管学习及生活条件都很恶劣,但他在学习中获得了知识,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而五柳先生虽然家贫,但他从自己的志趣中得到了满足,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我认为真正的快乐就应该是这样,不是来自物质的享受,而是源自精神世界的追求。一个人只有在精神世界中有所追求、有所收获,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9题

①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②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妇抚儿( ) 众妙备( )

7、翻译下面句子。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2分)

翻译: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2分)

翻译:

8、选文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写了听众的表情、反应,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试分析句中加点词的妙处。(2分)

9、文中提到的口技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2分)

答:

6、乳:喂奶       毕:全、都。(2分)

7、(1)全场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表演)妙极了。(2分)

(2)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坐正了身子。(2分)  

8、“伸颈”“侧目”说明听众听得入神,写出了听众全身贯注的神态;“微笑”“默叹”写出了听众的赞许。(分析出一处即可给1分)说明表演生动逼真,侧面烘托出表演者的技艺高超。(2分)

9、吹口哨,踩高跷,变脸 ,捏泥人等(自主写出理由)(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8、请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3分)

10、最后一段讲了什么道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7、(1)文采和道理(2)“扳”通“攀”牵,引

         8、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很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成为普通的人恐怕都不容易吧。

         9、(1)指物作诗立就。(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3)泯然众人矣。(用自己的话回答也是可以的。)

        10、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启发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3-5题。(11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3.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粥而读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3. 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①吃   ②往往,总是 (4分)  

4.①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以”、“已任”各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3分)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妻子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2分)  

5.岳阳楼记   揭示主题(各1分,共2分)  

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心也( )

(3)今人曰( ) (3)何( )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 ,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

32.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29.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

30.(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

31.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评分说明:每空1分

32.“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