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

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张元之(责备)

B.速医治之(邀请)

C.一牛,老且跛(留下)

D.之使出(牵,拉)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今人所弃而死 不足外人道也

B.若见不收养 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

C.将鬻屠肆 欲有求我也

D.杖击牛曰 衾拥覆,久而乃和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语文试卷·第5页(共6页)

22.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4分)

  19.A(3分)    20。BD(4分,各2分)

  21.①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

      ②(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两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写动物,都表现其注重情义、知恩图报的思想。

    (4分,分析2分,结论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共1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解释加点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镜而自视 窥:察看。

⑵臣之妻臣 私:偏爱。

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⑷时时而进 间:偶尔、间或、偶然。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2、齐王“纳谏”、“除弊”,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回答)(2分)

13、文中,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14、结合实际,谈谈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3分)

译文: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受上等奖赏。

答案: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①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发现不足;②善于用委婉的方式提出正确的意见,使别人容易接受;③能以小见大,从个人经历中推出治国的道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答案: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答题要点:①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②用语含蓄、委婉;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二)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王弓欲射。 ⑵ 如使置十叶焉 焉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若欲闻射道乎? 译文:

19.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2分)

17.⑴引:拉开 (1分) ⑵焉:于之,在那里。(1分)

18.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若”“道”各1分)

19.①目标专一,做事容易成功;②目标过多,精力容易分散;③做事要专注,要善于排除其他干扰;④人们常常因为弄不懂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所以容易迷失方向;⑤做事的时候,目标过于分散,会让人无所适从;(答出其中一项或言之成理,均可得2分)如果打“做事好高骛远,很难取得成功”之类得1分;与本文不符,不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荣累之辨

  (东汉)王充

  高士所贵,不与俗均,故其名称,不与世同。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细,于彼为荣,于我为累。偶合容说,身尊体佚,百载之后,与物俱殁,名不流于一嗣,文不遗于一札,官虽倾仓,文德不丰,非吾所臧。

  (王充《论衡 . 自纪》)

  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不赞赏怎么样的人?用

自己的话简要概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身体和草木一样枯萎了,名声却和日月一样明亮;经历和孔子一样,处于困境;文章却同杨雄不相上下,算得一双,我认为这样的人是光荣的。

2、德行不高,名声不好,没有什么作为,没有好文章的人。

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完成15-16题。(5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5.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呼尔而

C.吾谁归 D.吾徐公孰美

1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分)

15.(3分)B

16.(2分)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0-14题。(15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10.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3分)

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 东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吴广爱人 素: (2)将军被坚执锐 身: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3.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3分)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

14.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4分)

10.(3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11.(2分)(1)向来,一向  (2)亲自,亲身

12.(3分)可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译出大意2分,关键词“十六七”1分)

13.(3分)C

14.(4分)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定荆州,都武昌 既: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 从: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 遂:于是

D.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10.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D

B

(张仪?)认为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人才,坚决推辞不接受(相印?)

孙权问仪(人名,不知道姓是什么)(这个计策怎么样),仪觉得很好,劝孙权同意这个计策。
应该是《三国志》里的原文。


赵简子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

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

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

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⑥〔甚习〕很熟。习,熟悉,

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书训诫之词二简 舅家见之

B.授二子 彰其咎

C.问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奏之 人不知不愠

14.文意理解。(4分)

(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 ”这两个细

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2分)

(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13.A(2分)

    14.(1)诵其词甚习  出诸袖中而奏之(2分)

    (2)示例:①细节决定成败。②要选贤任能。(2分.从小事、细节、教诲、机遇、品

格、选人等任一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口技》选段,回答8—10题(8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尽而已。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中间: (2)名:

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10.(2分)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 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

阅读《口技》,回答8—10题(8分)

8.(2分)(1)中间:其中夹杂着    (2)名:说出

9.(4分)(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2)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

10.(2分)简单    高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诸国,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 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决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人大悦。夫墙薄而可旷日持久者,未之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也。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半为当罪,半以为无罪 以:以为

B.臣,鄙民也,不知当 狱:监狱

C.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 与:给

D.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之而可也 厚:优厚的对待

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墙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未之有也。

A. 日出林霏开B.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C. 朝往,暮而归D. 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10.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朱公即富可敌国,又懂得治国的道理,可见真是有奇智

B. 梁王能听取平民的建议,确实一位明君

C. 朱公虽然觉得自己目光短浅,但家里有价值很高的白玉,因此并不自卑

D. 朱公拿二白玉来譬喻,意在建议梁军宽厚待民

11.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每句3分。)

⑴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

⑵ 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