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乎?”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7.解释加粗的词。(4分)
(1)齐人固善盗乎( ) (2)楚人以晏子短 ( )
(3)何坐( ) (4)傧者更道( )
18.写出文中涉及的成语(2分,)
①_____ ___ ②_______ _
19.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①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②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0.甲乙两文中晏子在外交上运用的共同技巧是什么?(2分)
21.甲文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2分)
17.(2)矮,(4)改变
18.橘化为枳,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19. 略
20.类比
21.想羞辱晏子反而自取其辱的窘态。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擅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再适:改嫁。 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 ③昃(zè):太阳偏西
20、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或异二者之为 ③微斯人 ④去之南都入学舍
A.探求 有的 稍微 前往 B.探求 或许 没有 离开
C.请教 或许 没有 离开 D.请求 有的 一点点 前往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2分)( )( )
A.不以物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乃记之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C.或异二者之为 遂大通六经之旨 D.乃不知有汉 乃记之而去
2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23、甲乙两文都表达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但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
(1)说说甲文和乙文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根据乙文分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20、B(2分) 21、AC(2分)
22、(4分)(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每小题2分)
23、(4分)(1)甲文:议论 乙文:记叙 (答对一处1分)(2)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的思想等方面回答。(意近即可,答对一点1 分,答到两点满分,2分)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若何?”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者天高,无少长贤愚,皆知高高几何举世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21.给下面句子断句(断2处)。(2分)
皆知高高几何举世不知也。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齐景公谓子贡曰 ( ) (2)其贤若何 (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24.本文说明了孔子的 。说理具体形象,富有启发性,可见子贡的 。(2分)
21、(2分)皆知高/高几何/举世不知也
22、(2分)(1)对……说 (2)像
23、(2分)所以知道孔子是贤士,却不知道他怎样贤能。
24、(2分)贤明,高不可测 能言善辩
译文: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子贡回答说:“我拜仲尼为师。”齐景公问:“仲尼贤明吗?”子贡回答说:“贤明。”齐景公问;“他有多么贤明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齐景公说;“你知道他贤明,却不知道有多么贤明,这行吗?”子贡回答说:“现在说天很高,无论老人小孩愚昧聪明的都知道天很高。天有多高呢?都说不知道。因此知道仲尼很贤明而不知道有多么贤明。”
阅读《桑怿传》①(欧阳修),完成第8—11题。(14分)
(怿)又闻襄城②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③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④,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⑤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⑥,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注】①桑怿(yì):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指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铁简:狭长的铁片。
8.⑴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有盗十许人 ( ) ②见民走避溺者 ( )
③见民荒岁( ) ④怿善剑及铁简( )
⑵下列文言虚词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 以:将以舟载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 之:汝旁县为之无盗 荆吴形胜之最也
C. 虽:怿虽举进士 虽多忌克 D. 然:然其所为皆合道理 颓然碧窈
9.用“ /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2处)。(2分)
然 其 所 为 皆 合 道 理
10.句子翻译:(4分)
⑴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
⑵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11.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试分析桑怿个什么样的人?(2分)
8.⑴(4分)①表约数 ②跑,逃跑 ③年 ④善于、擅长 ⑵ (2分)C
9.然 ︱其 所 为 ︱皆 合 道 理(2分)
10.⑴发现那些逃难躲水患的百姓,就抛弃了那些粮食,用船装载百姓。(2分)
⑵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2分)
11.有勇有谋,关心百姓(2分,评价要扣住人物的义勇壮举,要求答到两点,一个要点1分,只要答到大意即可。)示例:⑴有勇有谋,既健且勇;⑵体恤民情,心系百姓,仗义疏财。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16-20题。(14分)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人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6.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
①吏 二 缚 一 人 诣 王 ②得 无 楚 之 水 土 使 民 善 盗 耶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齐人也,坐盗
③叶徒相似 ④其实味不同
18.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A.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B.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C.至之市,而忘操之
D.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齐人固善盗乎?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0.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晏子具有怎样的才能?(不超过10个字)(2分)
16. ①吏 二 ∕缚 一 人 诣 王 ②得 无∕ 楚 之 水 土 使 民 善 盗
17.①到(到尊长那里去) ②偷窃 ③只 ④果实
18.D
19. ①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②.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寡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0 抓住”机智” “善辩”回答即可
【甲文】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文】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chài 同瘥,病愈),乃多受其货(财物),而不加治。无何(不多久)弃去。留书(信)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追赶)。守嗔恚(chēn huì 愤怒),吐黑血数升而愈。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缚者曷为者也( ) ②齐人也,坐盗( )
③叶徒相似( ) ④其实味不同( )
⑤寡人反取病焉( ) ⑥无何弃去(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③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13.楚王与臣下密谋策划侮辱晏子,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后,楚王为什么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分)
14.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结合本文说说晏子外交辞令的特点;我们应该向晏子学习什么。(2分)
15、华佗对郡守“无何弃去,留书骂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1、同“何”什么,犯罪,只是,它的果实,辱,离开
12、(6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①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②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③有一位郡守生病了,华佗认为这个人大怒就会病愈。
13.楚王无法解释被缚者入楚为盗的原因,自作聪明,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得自我解嘲,低头认输。(2分。意思对即可)。
14.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15、佗以为其人盛怒则瘥。②守嗔恚,吐黑血数升而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14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
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到此处省略1句见默写内容)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rěn):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去掉。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齐之习辞者也 (2)王曰,何坐
(3)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4)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1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
A.晏子将使楚/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B.吾欲辱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师旷侍坐于前D.故撞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2.选出没有古今词异意的一项( )(1分)
A.齐人也,坐盗。B.其实味不同。C.晏子将使楚D.寡人反取病焉
13.请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②太师谁撞?
14.【甲】【乙】两文中,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10.(1)习:熟练 (2)坐:犯罪 (3)酣:酒喝得很高兴 (4)是: 这
11.C
12.C
13.①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关键词:所以、然、何、异)
②太师撞谁?(倒装句要体现出来)
14.示例一:我欣赏晏子的说话艺术,他在无法澄清“齐人坐盗”这一事实的情况下。巧用类比进行反驳,片言只语间化被动为主动,既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示例二:我欣赏师旷的说话艺术,他先直话曲说,巧妙地将将晋平公说成是“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因势利导,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了劝谏的目的。(能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的说话艺术,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晏子之御①》一文,完成7~10题。(14 分)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 ②夫问其故 ( )
③晏子怪而问之 ( ) ④晏子荐以为大夫(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例句:晏子为齐相
A.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B.缚者曷为者也
C.二虫尽为所吞D.生于淮北则为枳
8.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 分)
其 御 之 妻 从 门 间 而 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既而归,其妻请去。
译文:
⑵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译文: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车夫和他的妻子,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加以评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⑴①偷看,观察 ②缘故,原因 ③奇怪 ④推荐 ⑵B
8、其 御 之 妻 / 从 门 间 而 窥
9、⑴车夫不久回到家里(车夫回家之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的妻子要与他离婚)。
⑵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0、⑴对车夫:①一种是肯定他的言行。答案要点:立足于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并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自豪。②一种是否定车夫的言行。答案要点:不要依靠权势炫耀自己,不应该满足现状,应该有所追求。
⑵对车夫的妻子:①一种是肯定她的做法,答案可参考否定车夫的言行。②一种是否定他妻
子的做法。答案要点:社会分工不同,不要因工作性质不同而苛求别人。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晏子使楚》一文,完成6-9题(14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秆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三年矣,见使将归。”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①,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常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对曰:“臣闻之,士者诎②乎不知已,而申③乎知已者。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乃令粪洒④改席,尊醮⑤而礼之。
注释:①赠:赎。②诎,同屈,屈服。”。③申,同“伸”,伸展,舒畅。④粪洒:扫除清洗。⑤醮:古代嘉礼中的一种礼节。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其实味不同__________________ (2)缚者曷为者也 ________________
(3)吏二缚一人诣王______________ (4)齐人也,坐盗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①士者诎乎不知已,而申乎知已者。(2分)
译:
②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2分)
译:
8.短文语言精简,但人物形象鲜明立体,试用辩证的观点评价甲文中楚王这个人物的特点。(2分)
答:
9.面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高超的外交艺术既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请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说说晏子的外交艺术高超在哪里?(4分)
答:
6.它们的果实 曷通何,什么 到 犯罪(共4分,1分1个)
7.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会受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心情舒畅,(2分)
反省言行的人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体察实情的人不会讥笑人家的言辞。(2分)
8.正面:勇于认输,知错就改;负面:仗势欺人,自作聪明。(2分,答出一面给1分)
9. (1)动作上:“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有礼的态度;(2)语言上:晏子通过类比论证方法根据“橘化为枳”的说法,运用了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巧妙地将“使人善盗”的原因归结到“楚之水土”。 采用揣度、疑问的形式,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使语气委婉,掌握分寸;(3)情感态度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反驳了楚王的羞辱之词,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表现了他高超的语言艺术维护了国家和个人的尊严,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显示出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外交机智 (共3分,1点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至4题。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具:备办。 ③香居:齐国大夫。 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香 子 止 寡 人 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A.放下,放弃B.消融,融化C.排解,解除D.指fó jiāo 或僧人E.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
答: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分)
1.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错、漏、多一处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2. A 3. 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4. 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