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管仲破厚葬》,完成8-11题(14分)

齐国厚葬,布帛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矣。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戮:侮辱。

8.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齐国厚葬( ) ②布帛于衣裘( )

③桓公之 ( ) ④厚葬之风矣( )

⑵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则”与“布帛尽无以为蔽”句中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入无法家拂士 B.战请从

C.至无可用 D.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9.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11.用自己的话说说厚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危害?(2分)

       

8. (1)喜欢  (2) 全,都   (3)担心  (4)停止  (4分) B  (2分)

9.  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2分)

10.(1) 凡是人的行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2分)

(2)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2分)

11. 布帛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遮身的;材木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防守的。(2分)

阅读从《陈涉世家》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完成22~25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2.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阳(jiă) B:陈胜 (wáng) C:当(háng) D:令(jiàn) 23.选出下面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B.为天下唱 C.固以怪之矣 D.皆指目陈胜 2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谏故(屡次) B.恨久之(失望) C.楚人人(可怜) D.辍耕垄上(去、往) 25.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燕雀知道鸿鹄的志向。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C.燕雀不知道鸿鹄的志向? D.鸿鹄的志向被燕雀发现了。

窃槽(13分)

刘基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②驾:驾驭、统摄。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④方:酒方。⑤仕:做官。

18.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处)。(3分)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酒家( ) (2)以鲁酒之( )

(3)而饮之( ) (4)今子以佛予(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0896580392dfb3d.jpg]

比较阅读(13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三臣于草庐之中 ( ) (2)遂许先帝以驱驰( )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 (4)三往,乃见 ( )
16、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回答下列问题(5分)
(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4分)(1)拜访   (2)奔走效劳    (3)身份低微,见识浅短   (4)总共

16、略

[884aacfe80d6a5c1.jpg]


宋张融乞假还,帝问所居。答曰:“臣陆居非屋,舟居非水。”上未,问张绪。绪曰:“融近东山,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上岸,住在其间。”上大笑。太祖尝面许融为司徒长史,敕竟不出。融乘一马甚瘦,太祖曰:卿马何瘦,给粟多少。融曰:“日给一石。”帝曰:“何瘦如此?”融曰“臣许而不与。”明日,即除司徒长史。融与谢宝积俱谒太祖,融于御前放气。宝积起谢曰:“臣兄触忤宸扆。”上笑而不问须臾食至融排宝积不与同食。上曰:“何不与贤弟同食?”融曰:“臣不能与谢气之口同盘。”上大笑。 (选自《太平广记·张融》)

注解:①敕:皇帝的诏令。 ②宸扆:皇帝居住的圣殿。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上未( ) (2)即司徒长史( )

2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上 笑 而 不 问 须 臾 食 至 融 排 宝 积 不 与 同 食。

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句子:太祖曰:“卿马何瘦,给粟多少。”

24.文中的张融是一个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的人?你喜欢这种类型的人吗?请说出你的理由。(3分)

25.历史上类似张融这样有急智辩才的人很多,请你例举一个并简要说说他的一个事例。(3分)

21.(1)明白。(2)授予。

22.上笑而不问/须臾食至/融排宝积/不与同食。

23. 太祖问张融:“你的这匹马怎么这么瘦啊?给它多少料粟?”

24.张融是一个具有特立独行的个性、诙谐幽默的语言、机敏善辩的口才及风姿飘逸的名士风范的人。无论说喜不喜欢都可以,关键能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说喜欢的:我欣赏他的才思,欣赏他的幽默,也欣赏他无拘无束的个性。不喜欢的: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失厚道。

25.参考示例:杨修九岁时,有一个叫孔君平的人来拜见杨彪,杨修因父亲不在家中,忙砌茶让座,并端出水果招待子孔君平。孔君平拿起一颗杨梅玩笑地说:“杨梅,杨梅,名副其实的杨家果。”杨修立即问孔君平:“孔雀是先生的家禽吗?”孔君平为杨修敏捷的才思目瞪口呆。(只要能体现急中生智即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失期

(3)为天下__________________ (4)今以吾众

1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疾也(《三峡》) B.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C.卷石底出 (《小石潭记》) D.君为长者 ( 《唐雎不辱使命》)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0.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3分)

17.适逢    通“倡”,首发    估计    如果      18.B   

19.略   

20.秦二世杀了扶苏,更加激起了百姓对秦王朝的憎恨;百姓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下面问题。(12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与人佣耕,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 )与人佣耕 ②( )耕之垄上

( )为佣耕 ④陈涉太息( )曰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苟富贵,无相忘。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陈涉少时便有远大的抱负?(2分)

(4)你认为历史上哪些人属于鸿鹄?请写出一个,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2分)

(1)曾经;停止;你;长叹(4分,每空1分)

   (2) ①如果(有一天)富贵了,(大家)不要相互忘记。

         ②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4分,每句2分)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分)

   (4)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2分,每问1分)

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霎而 绝:( ) ②此西南十里 去:( )

13.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D.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14.年羹尧善于用兵,文中没有体现他这一点的是( )

A.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 B.善于正确判断敌情

C.善于指挥__作战 D.善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12.①断绝或消失 ②距离或相距13.C 14.D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⑴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 ⑵呼老兵道边酒垆

其风土 与抗衡与

14.翻译下面的语句。(1分)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1分)

A.交友B.考察C.读书

16.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放下(2)到(3)询问(4)没有(共2分。)

14.示例: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共1分。)

15.A(1分)16.勤奋、严谨、专注(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1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寡人之过者( ) 有一老父粗衣( )

讥于市朝( )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 )

13.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2分)

14.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2分)

15.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1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12.当面 穿 公开事实或当众指责 他(代老父)(2分,正确一处0.5分)

13.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2分)

14.由于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意见越来越少(2分)

15.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1分)

16.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3分,正确翻译一个分句2分,“者、去、之,恶,患”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到位应酌情扣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