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为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寡助之至( ) (2)亲戚畔之( )
(3)得道者多助( ) (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原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怎样?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
4.“得道者多助”中的“道”什么意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1)极点 (2)通叛,背叛 (3)施行 (4)威服或使……威服
2.略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仁政,“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池非不深 巴山夜雨涨秋池
B.兵革非不坚利 兵不厌诈
C.然而不胜者 不以木为之者
D.攻亲戚之所畔 夫环而攻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B.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方圆三里的小城,方圆七里的大城。
C.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时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D.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他的寡助之君。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戚畔之 畔:通“叛”,叛徒。
B.攻亲戚之所畔 亲戚:内外亲属。
C.委而去之 去:离开。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4.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B.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C.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D. 举例论证、反面论证、道理论证
1.C
2.B
3.A
4.A
“天时不如 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
B.、池非不深也 (池: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1、B 2、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_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得道多助( )
(2)委而去之( )
(3)兵革非不坚利也( )
(4)天下顺之( )
11.翻译下列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环而攻之而不胜。
12.在文中空缺处填上课文原句。
答案:(1)施行“仁政”
(2)放弃
(3)泛指武器装备
(4)归顺,服从
答案:(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背叛他。
(2)(一座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答案: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解释下面加点字。(3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亲戚畔之( )(3)故君子有不战( )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10.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1分)
8.(1)限制 (2)通“叛”,背叛(3)所以 9.这样却没有取胜的原因,这是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然”“而”译出得1分,语序合理得1分) 10.得道 天下顺之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A: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帐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C: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亲戚之所顺,攻天下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1阅读下列孟子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句子翻译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表述本段的观点
【小题1】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内外亲属(亲人骨肉)都会背叛他。
【小题2】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不是天时和地利,而是人和。
解析:
略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 (《孟子》)
阅读下列孟子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句子翻译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表述本段的观点
【小题1】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内外亲属(亲人骨肉)都会背叛他。
【小题2】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不是天时和地利,而是人和。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