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4分)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备由是诣亮 诣太守说如此

B.欲信大义于天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将军既帝室之胄 无丝竹之乱耳

D.信义著于四海 皆以美于徐公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0.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

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

1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 主编的《 》一书。(2分)

8.(3分)A

9.(5分)(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10.(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2分)

11.(2分)司马光  《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

  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高缭仕(1)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2)之人也,四维(3)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4)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1)仕:旧称做官为仕。 (2)仄陋:狭窄浅薄。 (3)维:维系。引申为扶助。  (4)弼:纠正。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A. 坐盗( )     B. 圣人非所与熙也( )

  C. 左右谏曰( )       D. 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

  11.下面句中加点的“之”与其它三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齐之习辞者也  B.吾欲辱之  C.晏子逐之  D.四维之然后能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4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13.综合与延伸。(4分)

  (1)甲文中“楚王笑曰”中的“笑”有什么样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2)假如你是乙文中的高缭,听了晏子的解释后有什么想法?(2分)

 

10(4分)⑴犯罪    ⑵同“嬉”,开玩笑(3)近侍,近旁的人  (4)侍奉

  11.( A  )(3分)

  12.(4分) 只是叶子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徒”“其实”每个得分点)

  (2)如今,这个人辅佐了我三年,没有纠正过我的过失,因此赶走了他 (“事”“弼””是以” 每个得分点0.5分)

  13.(4分)(1)(2分)我认为这是楚王想侮辱晏子结果却被晏子侮辱后一种自我解嘲的尴尬窘态。

  (2)(2分) 关于为人、为官之道的一些思考(如:对人要坦诚,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包庇不是一种爱,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等)      ”。

  

阅读《处之不易》,完成下列题目。(14分)

殷仲堪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

【注】处:居于高位。殷仲堪:人名。 俭:荒年。率物:为人表率。豁:放弃。尔曹:你们。存:谨记。

9.(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为荆州( ) 欲率物( )
折蛇行( ) 圣人非所与也( )

(2)与“勿以我受任方州”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欲辱之,何也?

B.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辄拾啖之

D.全石为底

10.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一处停顿。(1分)

云 我 豁 平 昔 时 意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焉得登枝而损其本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12.文中殷仲堪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分)

9(1)已经 、虽然 、像北斗星一样、同“嬉”,开玩笑      (2)B  

10云我/豁平昔时意

11(1)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
(2)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12勤俭节约、不忘根本、以身作则(达到2点即给全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1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2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公将驰之()②望其旗靡()

③三军可夺气()④朝气锐()

22. 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战于长勺至于夏水襄陵

B.公将鼓之故逐之

C.登轼而望之日出而林霏开

D.以逸待劳属予作文以记之

2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彼竭我盈,故克之。

24.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乙文中的中心句是。(均用句中原文回答)(3分)

25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3分)

答:

21①驱车(追赶)②倒下③士(元)气④锐利(饱满)

22C23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24甲: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25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①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②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

钱金玉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弹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却。其近卒泣陈劝之:“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注释:①衅:战祸。 ②尼:劝阻。 ③趣:催促。 ④相勖:勉励他们。 ⑤置:停。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钱金玉松江千总 官:________ ②至吴淞 既:________

③弹丸集于西炮台 咸:________ ④曾不却 少:________

10、下面哪句中“之”的用法与意义同“其戚友尼之”中的“之”一样?( )(2分)

A.、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弥留之际 C.乃记之而去 D. 近卒泣陈劝之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钱金玉在抗击英军入侵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英勇奋战。

B.、这篇短文介绍了钱金玉虽家有老母仍毫不避难,身负重伤,力战而死。

C.、钱金玉接到上级的命令后慨然奔赴前线,抗击英军,为国捐躯。

D.、钱金玉性格刚强果敢,廉节而有节气,至死还心怀国家,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9、(4分) (1)做官   (2)已经  (3)都  (4)稍微

10、(2分)D

11、(2分)哪里有拿着国家的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就逃避的道理呢(啊)?

12、(2分)C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9-23题。(20分)

辛毗引裾①

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②。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侍中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③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 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 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帝乃徙其半。 注:①辛毗:字佐治 三国时魏国侍中。②帝:魏文帝曹丕。③厕:安置。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3分)

A.辛毗裾(拉,拽) B.而帝意甚(坚决)

C. 作以待之(脸色) D.帝遂衣不还(努力)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良久不知有汉

B.帝奋衣不还 与外人间隔

C.陛下不臣不肖 此夸能

D.卿谓我徙非邪 莲出淤泥而不染

21.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

②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22.文章表现了辛毗怎样的品质(4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初雪赏梅 无名氏

方怅秋尽草木衰,圃菊憔翠霜色白。

孰料一夜朔风紧,漫天飞雪邀梅开。

(1)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具体描述。(2分)

(2)三、四两句笔锋一转,意境顿出,试作具体赏析。(3分)

19.D   20.BD

21.(1)魏文帝打算迁移冀州十万户率家属来充实河南。

     (2)我所说的不是为个人,而是为国家考虑呀,怎么能对我发火呢?(6分)

22、正直无私,敢于直言,以国家利益为重(4分)

23.(1)深秋天气寒冷,草木枯落,一片肃杀,花圃中最能耐寒的菊花也经不住秋霜的摧折, 显得憔悴不堪。描绘了一幅深秋萧索的画面。(2分。意思符合即可,没有描述酌扣)

(2)三、四两句笔锋一转,“孰料一夜朔风紧”,写出一夜北风带给人的惊喜之情,“邀”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漫天飞雪在空中尽情欢舞向腊梅发出热情邀请,梅花应邀而开的动人情景。表达作者对初雪降临,大地因此充满生机的喜悦之情。

(3分。情景、修辞、情感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7—12题(共12分)

甲: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乙: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弋:打鸟。 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③主鸟:掌管养鸟。

④亡:丢失。 ⑤闻命:领受教诲。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齐人也,盗 ( ) (2)圣人非所与也( )

(3)景公弋 ( ) (4)公怒,诏吏杀( )

9、选出“以吾君重鸟而轻士”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2分)

A.认为我们的君主重,鸟却很轻 B.因为我们的君主重,鸟却很轻

C.认为我们的君主重视鸟而轻视士 D.因为我们的君主重视鸟而轻视士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两文都出自《晏子春秋》,该书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

B.甲文中晏子出使楚国,面对楚王的羞辱,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巧妙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C.乙文中晏子列数烛邹的三大罪状,其实是在对齐景公进行劝谏。

D.甲文中的楚王和乙文中的齐景公都是自作聪明、仗势欺人的国君。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2、联系甲乙两文,谈谈你眼中的晏婴。(2分)

7、紧扣主题“爱我中华”,前后连贯,表达流畅即可。

8、  犯罪      同“嬉”,开玩笑      喜欢,爱好       代词,代烛邹

9、C          10、D

11、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12、机智善辩,巧妙维护个人及国家的尊严,具有政治家、外交家的风范等。(言之成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3题。(11分)

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

注释:①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②先主:刘备。③屈致:委屈他枉驾来见。④凡:总共。

⑤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⑥信:通“伸”,伸张。

⑦用,因此。⑧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⑨已:停止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 亮耕陇亩( ) (2)由是先主遂亮( )

10.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谓为信起行 B.先主器 治水

C.屏人曰 恸绝良久 D.智术浅短 潭西南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处)(1分)

时 先 主 屯 新 野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①亲自 ②到,拜访

10.C

11.时╱先 主 屯 新 野

12.(1)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2分)

(2)略

13.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看出他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答出一点即可,结合选文1分,说明理由1分)

阅读下文,完成17—20 题。(18 分)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选自《宋史》)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 分)
①了: ② 径:

③良: ④ 卒: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文:

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译文:

19. 体会下列词语的表达效果。( 6 分)

(1)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赏析词语为:掷)

(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赏析词语为:恸绝)

20. 子猷去看望子敬,为何“取子敬琴弹”,而当“弦既不调”时,乃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你怎样理解子猷的行为?( 4 分)

答:

18、(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他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19、(1)“掷”这一动作,表明子猷睹物思人,突出他内心的悲痛。

(2)“恸绝”一词强烈地表达了兄弟间的手足深情。

20、取子敬琴弹”是为了痛悼和纪念已经死去的兄弟,而说的“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则是写出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所以弹不成曲调,体现兄弟情深。也包含着人琴俱亡的悲凉。

口 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2、解释加点的词。

八尺屏障(    ) ②众妙备(    )

宾客大宴(    ) ④众宾坐( )

3、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


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5.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1《虞出新志》 清 张潮 清 林嗣环2.(1)设置 安放  (2)全、都   (3)适逢 正赶上  (4)围绕3.、妙:(1)妙处 好处(2)美妙       少(1)稍微(2)少年    坐(1)通“座”(2)坐在      指(1)指头 (2)指明4.(1) 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喧哗的。(2)其中夹杂着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爆炸的声音,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的声音一齐响了起来。5.   交待口技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场气氛 。  “善”6.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