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著翅人》,完成9~11题。(18分)

著翅人

韩果①破敌②于北山。其地山高路险,人迹不到,虽飞鸟不能过。果冒险深入,敌人疑将军从下而下,因呼曰“著翅人③”。周太祖④闻之,笑曰:“著翅之名,不减飞将军⑤。”

〖注〗①韩果:后周名将。②敌:指稽胡,匈奴部落的一支。③著翅人:有翅膀的人。④周太祖:五代十国时后周皇帝,名郭威。⑤飞将军:指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人称“飞将军”。

9.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

呼曰( ) 周太祖之( ) 著翅名( )

10.翻译下面语句。(6分)

⑴韩果破敌于北山。

译:

⑵果冒险深入,敌人疑将军从下而下

译:

11.敌人为什么称韩果为“著翅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3分)

12.“飞将军”李广与“著翅人”韩果有哪些共同特点?(3分)

9.因此    听,听说      的  

 10.⑴韩果在北山大败敌军。 ⑵韩果冒险深入北山,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敌人以为韩果将军从天而降。

 11.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翻越的险峻北山,他翻越过去了,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因此敌人以为他是从天而降,给了他一个和“飞将军”媲美的美誉“著翅人”。(大意相同即可)

 12.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大意相同即可)

伤仲永(13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乡秀才观之( ) 指物作诗立 ( )

稍稍宾客其父( ) 日仲永环谒于邑( )

10、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11、下列句子,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3分)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F.父异焉

12、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2分)

9全   完成    把…..当做宾客   通攀  牵、引

10①马上写下四句诗歌,并且自己提上名字。    ②从此能指定题目叫他作诗马上就能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的地方。

11ABC       DEF

12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3题。(共14分)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xkb1.com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山北之塞( ) (2)残年余力( )

(3)甚矣,汝之不( ) (4) 虎亦去( )

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2分)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2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6分)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

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20、(1)苦于 (2)凭(3)通“慧”,聪明 (4)终于

21、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1)苦于 (2)凭(3)通“慧”,聪明 (4)终于

22、(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3、B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怼(dui):怨恨。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⑦田:祭田。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晋侯赏从者 亡:逃亡

B.禄亦及 弗:没有

C.能如乎 是:这样

D.以吾过 志:志向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①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译文:

②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译文: 5.读了本文,你觉得介之推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3.( D ) (3分)

4.(6分)

①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把贪天的功劳作为是自己的贡献呢?(3分)

②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3分)

5.(3分)

介之推是一个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之人 (1分);孝敬母亲不遗余力(1分);最重要的是,他心中如何想,就如何表现在外,绝对不做心口不一的事情,(1分)这种品行是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人也 许:处所

B.性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爱好

C.造饮辄尽,在必醉 期:约定

D.其言兹若人之乎 俦:辈、同类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或置酒而招B.亲旧知如此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 真不知马也

C.忘怀得失,此自终D.既醉退

吴广为然 溪深鱼肥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柳先生“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B.“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性嗜酒”,是他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 体现了他的率真放达。

C.“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 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D.“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是赞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1.com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变

B.臣所以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公之视廉将军与秦王 孰:熟悉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译文: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5.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答:

www.xkb1.com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与“徒吾两人在也”一致的是( B   )

5.翻译句子。6分

(1)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务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头啊。

6.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答:欣赏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或欣赏廉颇,他知错能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②,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③所增亦如之,唐苏恭④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⑤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⑥萃,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⑦烦补阙,历三十年⑧,阅书八百余家,稿三⑨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⑩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⑾、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⑿,将之上朝,时珍遽⒀卒。未几,神宗⒁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⒂,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⒃。

(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②《本草》:记载中药的书籍。③④苏恭:即苏敬放,显庆二年,苏与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等人作《新修本草》,显庆四年书成,由国家颁行。⑤刘翰:五代周时即任翰林医官,后入宋,著有《开宝本草》。⑥掌禹锡、唐慎微:掌禹锡,字唐卿,奉敕与苏颂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修成《嘉祐本草》。唐慎微,字审元,修篡《证类本草》,附古今单方。⑦芟:删除。⑧历三十年: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开始修书,万历六年(1578年)脱稿,历时27年,称30年,是约数。⑨三:表多次。⑩厘:订正。 ⑾出产:产地。⑿成:完成。⒀遽(jù):突然。⒁神宗:明神宗朱翊钧。⒂奉祠正:掌管祭祀礼仪的官员。⒃蓬溪知县:蓬溪县长官。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读医书,医家《本草》 好:喜欢

B. 一物而析为二三 或:或者

C. 未几,神宗诏修国史 未几:不久

D. 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自:从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

译文:

(2)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译文:

5.文中反映了李时珍怎样的性格和精神?(4分)

答: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

译文:于是穷搜博采,删除繁杂,增补缺漏,经历约三十年,查阅了八百余家医药书籍。

(2)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译文:李时珍儿子建中拿他父亲的遗表和这部书献给朝廷,天子十分赞赏这部书,下令刊行天下,从此士大夫家里都有这部书。

5.文中反映了李时珍怎样的性格和精神?(4分)

答:反映其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谨的治学精神

【译文】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爱好读医学书,医书《本草》,从神农传下来的药物有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添的药物数量与神农的差不多,唐朝苏恭增加了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加了一百二十种,到掌禹锡、唐慎微这一辈人,先后增补合计一千五百八十种,当时认为很完备了; 但是品类分得繁多,名称又杂乱,有的一物分为二三,有的两物混为一品,李时珍对此感到很不满意。于是穷搜博采,删除繁杂,增补缺漏,经历约三十年,查阅了八百余家医药书籍,稿本经多次修改才成书,书名叫《本草纲目》。书中增加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订正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先标正名作为纲目,接下来附上各家注释为目,然后用集解详细记录该药物的产地、形状、色泽,又把气味主治某病的方剂附上。书编好后,准备进献给朝廷,李时珍却突然去世。不久,神宗皇帝下诏修国史,重赏征求各地书籍。李时珍儿子建中拿他父亲的遗表和这部书献给朝廷,天子十分赞赏这部书,下令刊行天下,从此士大夫家里都有这部书。李时珍做过楚王府奉祠正官职,儿子李建中,做过四川蓬溪知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妄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

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丧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邹忌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私:偏爱

C.时时而进 间:按时间    

D.朝廷之臣不畏王 莫:没有,没有人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皆以美徐公   

每假借藏书之家

B.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映丽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由此观,王之蔽甚矣   而城居者未知也

D.皆美于徐公       不物喜,不以己悲

6.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谤讥于市朝”中的“谤讥”在此有贬意,是“讥讽”的意思。

B.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不同,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C.邹忌的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

D.学了这一课以后,让我们感到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4.C 5.C 6. A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4——8题。(18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能以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优( ) (2)游击( ) (3)备( ) (4)遁( )

6、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2)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7、《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3分)

8、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4. (2分)敌骑数千/四面集

5.(4分)(1)忧:以……为忧,感到担忧(2)游击:悄悄出发  (3)备:详细,详尽  (4)遁:逃跑

6. (3分)(1)曾经纵马驰骋敌阵当中,骁勇善战,来往如飞一般。

(2)(3分)(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

7. (3分)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8.(3分)力大无比,本领高强;智勇双全,战功卓著。

大脖子病人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②,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 ③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水甘而不良 (2)凡饮之者病瘿
(3)哉人之颈也 (4)吾乡人皆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2)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21.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2分)

【参考译文】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19、(1)其:代词,那里的;(2)辄:就;(3)异:奇怪;(4)然:这样。
20、(1)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2)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21、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