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甲)齐有甄彬者,有器业①。尝以一束苎②,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③,不记录。檀越④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因咏曰:“五月披羊裘负薪,岂拾遗者也?”彬后为郫⑤令,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 (《谈薮》)
(二)
(乙)幽州从事⑥温琏,燕人也,以儒学著称,与瀛王冯道⑦幼相善。曾经兵乱,有卖漆灯椸⑧于市者,琏以为铁也,遂数钱买之。累日,家人用然膏烛,因拂试,乃知银也。大小观之,靡不欣喜。唯琏悯然曰:“非义之物,安可宝之。”遂访其卖主而还之。彼曰:“某自不识珍奇,鬻于街肆。郎中厚加酬直,非强买也,不敢复收。”琏固还之,乃拜受而去。别卖四五万,将其半以谢之。琏终不纳,遂施于僧寺,用饰fó xiàng ,冀祝琏之寿也。当时远近罔不推腹,以其有仁人之行。后官至尚书侍郎卒。 (《刘氏耳目记》)
注:①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②苎: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③遽:匆忙。④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的信众。⑤郫:地名,今四川境内。⑥从事:官名。⑦瀛王冯道:冯道,五代时大臣,瀛洲景城人,封瀛王。⑧漆灯椸:涂了漆的灯架。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 (抵押) B.五月披羊裘负薪(背)
C.郎中厚加酬直(价值)D.琏固还之(本来)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A.辄以金之半仰酬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于束中得金五两 不求闻达于诸侯
C.因拂试,乃知银也 乃重修岳阳楼
D.恐古今未之有也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
②非义之物,安可宝之。
22.甄彬和温琏各具有怎样的品德?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分)
19.D(3分) 20.AB(4分,各2分)
21.①你昔日有还金的美德,所以对你就不用告诫你要廉洁谨慎了。
②不义之财,怎么能当做宝贝。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甄彬:拾金不昧。能主动将藏于苎麻中的五两金子送还给西库,且坚决不收作为酬谢的一半金子。
温琏:不贪图钱财,待人以诚。将别人误卖于他的银灯架归还主人,不图不义之财。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齐景公出猎 (8分)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晏子春秋》卷二
20.解释加点的字(4分)
①殆所谓之不祥也( ) ②是不与焉( )
③如虎之室( ) ④曷为不祥也( )
21.翻译(2分)
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22、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本文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理念?(2分)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19.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①友人来过(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2)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21.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分)
19.①D②A
20.(1)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2)我不能了解你,还错误地怀疑你,是我的过错。
21.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凿壁偷光(10分)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经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5.下列加点词中与“主人怪而问衡”中的“怪”用法完全一致的是( )
A.石青糁之 B.渔人甚异之 C.复前行 D.不独子其子
26. 找出与“凿壁偷光”所表达的主旨相同的一个成语( )
A.负荆请罪 B. 悬梁刺股C.程门立雪 D.卧冰求鲤
27. 翻译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8.匡衡因家贫而无烛、无书,但凭“偷光”“佣作”成为大学问家,由此有人得出“逆境出人才”的结论;但有人却不以为然,认为应是“顺境出人才”。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举例谈谈。 。
25. B 26. B
27.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8.两种观点均可。应结合实例,无实例酌情扣分。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A.、杨子邻人亡羊 亡:B.、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2.补出省略成分。(2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3.翻译。(3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1、A 丢失 B代词,羊 2、杨子 邻人 3、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4、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3、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俄而雪骤( ) ②公欣然曰( )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 )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
14、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
15、本文写出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种气氛?
答:
13、① 不久,一会儿。 ② 高兴的样子。 ③ 相比。 ④ 不如,比不上(4分)
14、译文:谢太傅寒雪日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讲解诗文。
15、融洽、欢快、轻松等。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来。(2分)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3、解释下列加点词。
(1)此何遽不为福乎( )
(2)居数月( )
(3)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 )
14、翻译。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15、请谈谈此则寓言的寓意。
答:
13、(1)怎么就 (2)经过 (3)大腿
14、译文: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15、说明世上有时坏事能变好事,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3题。(共14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
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20、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4分)
(1)鸣声上下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前后类如此 (4)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2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2分)
汝 记 吾 言 三 十 年 后 世 上 人 更 不 道 著 我 也!
22、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3、阅读【甲】【乙】两文,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甲文的几个“乐”在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新课标第一网
B.、【乙】文欧阳修因看到别人诗文成就高而感到高兴,表现出他关心后辈人才,心胸开阔的品格。
C.、【甲】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显得含蓄委婉,文章结构严谨,处处注意前呼后应,无懈可击。【乙】文在写法上采用侧面反衬的手法。
D.、【甲】文和【乙】文都可以看出欧阳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0、(1)到处 (2)离开 (3)像 (4)这
21、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f1f28b7de5dce061.gif]③也!
22、(1)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
(2)大家只知道跟在太守后面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23 、D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4题。(共14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三年①春,帝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问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②;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③不如桓灵也。”帝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注释: ①三年: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 ②官库:公家的库房。 ③殆:几乎。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
(1)期年之后: (2)皆朝于齐:
(3)喟然: (4)固为胜之:
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2分)
以 此 言 之 殆 不 如 桓 灵 也。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可方汉之何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甲】【乙】两文,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作为臣子要向君王进谏。
B.甲、乙两个选段中进谏的语言都很生动感人,打动了君王的心。
C.邹忌与刘毅在进谏时都是讲究策略、方式,从自身作比,用类比的方法,从侧面相劝谏。
D.甲段中的威王是个明君,乙段中的司马炎是个昏君。
20、(1)满 (2)朝见 (3)感概地 (4)本来
21、以 此 言 之/ 殆 不 如 桓 /灵 也。
22、(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
23、C (参考译文 春季,晋武帝亲自到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晋武帝感叹地询问司隶校尉刘毅说:“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刘毅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晋武帝说:“何至于到这个地步?”刘毅说:“桓帝、灵帝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官府的仓库,陛下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个人的家门,凭这一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了。”晋武帝大笑道:“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现在朕有正直的臣下,已经胜过桓帝、灵帝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②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1.按要求回答:
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
②根据文中加点字字意组成语
老而弥笃
2.用“/”给下列文字划出停顿。 (划三处)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3.本段选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4.文中说魏武(曹操)“老而弥笃”,魏武的诗中就有表现他这种情志的句子,请写出两句。
1.①使(让)……听到 ②欲盖弥彰 仰之弥高
评分意见:每问1分,没解释出“闻”的使动用法不得分;成语中“弥”字的意思必须与所给的意思相同,否则不得分,成语中如有错别字不得分。
2.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评分意见: 划错一处扣1分,2分扣完为止。提示:根据意义来划分停顿。
3.“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末句“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也可)体会结合文中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评分意见:每问1分,第一问没用原文回答不得分,第二问要结合自己的体会来答。
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
评分意见:如有错别字不得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