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①,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②,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③大树白④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 三晋之兵:这里指魏军。② 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的方法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军遭到失败。③ 斫:音zhuó,砍。④ 白:使…露出白木。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① 齐使田忌而往 将: 韩而归 去:

③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 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

9、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分)

②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3分)

③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3分)

10、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请用自己的话分条回答。(4分)

8、① 率兵    ② 离开    ③ 向西进军    ④ 约定  (每空1分)

9、

① 善于作战的人会顺应(或“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并向(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它。(“因”1分,大意1分)

② 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逃跑的人就过半了。(“固”、“亡”各1分,大意1分)

③ 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的字,就点火照亮树上的字。(“书”(字)、“烛”(照)各1分,大意1分)

10、(1)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2)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伏击。(每条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解释加点词语(2分)

①陈胜、吴广皆当行 次:

②为天下 唱:

③今闻无罪 或:

④置人所鱼腹中 罾:

7、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扶苏数谏故。

A. 杀之应陈涉。

B. 固怪之已。

C. 不以物喜,不己悲。

D.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文者,太守也。

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点示的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0、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编次。  同"倡"  首发。   有人。 用网捕。   7、C   8.(略)9.天下苦秦久矣 10.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9分)

【甲文】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孙叔敖纳言》)

【注】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④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乙文】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进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公曰:“善!”于是令国曰:“欲进善言,谒者不通,罪当死。”(选自刘向《新序》)

【丙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白冠 冠:

②下情不通 上:

③至于 鄙:

服以立 被: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B.

A.

使臣受吏民垢 足治楚矣

国家患孰为大 被服

D.

C.

禄已厚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楚令尹

进臣畏罚不敢言 国家之患孰

10、翻译。(9分)

①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4分)

②欲进善言,谒者不通,罪当死。(3分)

③吾知所以亡矣。(2分)

11、从上面三则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8、(4分)冠:戴     上:向上(名词做状语)  鄙:边境  被:通“披”,穿上(1词1分)

9、A(3分)

10、①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独揽大权,国君就会厌恶他。(4分)

②想要进谏忠言,而负责接待进谒者的人,却不向国君通报,他的罪过应当处以死刑。(3分)

③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2分)

11、①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②要居安思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

③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答出1点1分,答出2点即可得3分)

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2分)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20. 解释加点词语(4分)

①军中闻将军令 闻:( )

②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居无何:( )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 )

○4介冑之士不拜。 介冑:( )

21.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22.本段表现了周亚夫怎样的性格特点? (2分)

答:

23.A、B.、C.层学生分别从以下题中选相应的题答题。(2分)

○1本段结尾文帝派使者“称谢”的话对刻画周亚夫起什么作用?(2分)(此题为B.、C.层学生做)

答:

○2从描写角度看,本段刻画周亚夫的形象以____ __描写为主。请写一句正面描写的句子。(2分)(此题为A.层学生做)

答:

24.我们现在强调要张扬个性,但文中周亚夫的“军士”却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强调了共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答:

20、1、①听从    ②过了不久   ○3  使者、使臣   ○4穿戴着盔甲

21、为后文写文帝在细柳军营的见闻做铺垫并做对比

22、治军有方、令行禁止、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23、从侧面刻画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B、C层)

侧面 正面 如:①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②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4、略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拜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厖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埽,以待刘公,不可得止。”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注]①明经:明晓经义;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由荐举产生。 ②简除烦苛:整顿革除烦法苛政。 ③大化:大治。 ④将作大匠:官名,掌管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 ⑤厖(máng):花白眉毛,形容人的老态。 ⑥亭舍:供旅客住宿休息的处所。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

A.清约省素 山不加增

B.仁惠为吏民所爱 域民不封疆之界

C.颇官吏所扰 公输盘我为云梯

D.以老病卒家 战长勺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②吾政何能及公言邪?

9.刘宠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根据文意,简要评析。(2分)

7.(4分)B C

8.(4分)

①百姓送他,(拥挤得)把道路也堵塞了,车辆无法前进,于是刘宠穿上便服悄悄地离开。

②我的政绩哪能比得上你们这些老人家所说的(那样好)啊?

9.(2分)刘宠是一位廉洁奉公、生活朴素、为人厚道(谦逊可亲)、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出师表》)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臣知不如徐公美 ( ) ②能面寡人之过者 ( )

③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 ) ④至于斟酌损 (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6.邹忌讽谏齐王的目的是什么?诸葛亮进谏的目的又是什么?(3)

17.同样都是进谏,邹忌的进谏方式与诸葛亮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赏谁的的方式?为什么?(4分)

14.(4分)①(  的确 )    ②( 指责 )③( 怠慢、疏忽 )    ④ ( 兴办、增加)

15. 4分)①  能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并被我的耳朵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②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诚于陛下的职分所在了。    

16.(3分) 邹忌讽谏齐王的目的是希望齐王能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使国家强大。诸葛亮进谏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北伐的后顾之忧,为了“汉室之隆”。(每点2分)  

17.(4分) 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比喻之中;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后主刘禅直接进言劝谏。示例:我赞赏邹忌的方式。因为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的效果会更好。(答出进谏方式的不同给2分;答出赞赏谁的给1分,理由得当的给2分)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题。(14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请广于君(广:扩充)

B.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谢:道谢)

C.大王加惠(加惠:给予恩惠)

D.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20.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原文】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

(2)【原文】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22.读文章第一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实际是包藏祸心,以强凌弱?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3.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 (填人名)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干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唐雎在这次外交事件中的说话技巧给了你哪些启示?( 3分)

答:

19.(2分)B(B项 谢:道歉)

    20.(2分)C       (例句“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和B句中的“之”均为代词;D句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21.(2分)

   (1)(1分)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只要译准两个“使”,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2)(1分)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只要译准“以……为长者”、“错意”,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22.(3分)秦王易地并非真心,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并以“寡人”自称(只有对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可见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悦,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语言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23.(3分)

    第一问(1分):诸葛亮

第二问(2分):(此题是开放题。可自选角度,如可从 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等三个方面去谈。写出其中两个方面就得全分)

愚人食盐(7分)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

14、解释画线词语。(2分)

(1)主人 (2)缘有盐

15、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2分)

1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3分)

14、(1)给 (2)原因15、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16、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尸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解释下列横线词语。(2分)    

治经为博士(  ) 但当涉猎(  )  

11、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2、出自《孙权劝学》一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10研究儒家经典   粗略的阅读 

11、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而不接受孙权的劝说。  你现在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国的阿蒙了

12、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13.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愚人食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4题。(14分)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乙】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藳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 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病涉:苦于往来涉水。②籧篨(qúchú):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③刍藳(gǎo):草把。④漉:捞取。⑤汱(quǎn):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于掌故( )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3)通南北之水( ) (4)漉水中淤泥籧篨中( )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译文:

(2)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译文:

(3)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

译文:

14.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这两则文言文前者侧重于工作态度,后者侧重于具体办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1)甲文告诉我们主持水利工作的官员应当做?(2分)

(2)请你说出乙文中古人造堤方法有何巧妙之处。(2分)

12、拘泥、因此、用来(来)、填实(填满)。

13、(1)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2) 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大义)

(3)距离这墙六丈远的地方再修建一堵墙,方法也是这样。

14、(1)不怕辛劳,实地考察;为官清廉,不计私利。(“躬亲”与“清廉”两个方面各1分)

(2)利用了系统思想和统筹方法,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节省人力物力。(意思对即可,不强调名词术语)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