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9.上文出自《陈涉世家》,节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由汉朝史学家、文学家 所作。(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1.从选文看,陈胜、吴广为何要花费一番周折“并杀两尉”?(4分)
9.(2分,每空1分)史记 司马迁
10.(2分)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种:贵种;)
11.(4分)用激将法惹怒将尉使其做出过激的举动,为自己杀将尉找到合理借口;同时也引发众人的同情与支持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①。”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①修衣:添置衣服。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使人往贻邑( ) (2)足以全其节( )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B.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C.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D.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14.文中表现曾参生活异常艰苦的一句话是“ ”。(2分)
15.从曾参拒绝赏赐的行为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12.(1)赠给(2分) (2)足够(2分)
13.(3分)C
14.(2分)曾子衣敝衣以耕
15.(3分)曾参拒绝赏赐的行为启示我们无功不受禄。
三人越谷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选自苏洵《谏论》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 ) (2)顾见猛虎 (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个勇敢的人认为胆怯可耻,一定会跳并且超过它的。
B.那个勇敢的人感到羞耻胆怯,一定会跳并且能够越过去。
C.那个勇敢的人感到羞耻胆怯,一定会跳并且超过它的。
D.那个勇敢的人认为胆怯可耻,一定会跳并且能够越过去。
14.那个怯之人,其“越之如康庄”是因为“ ”。(2分)
15.作者用三人越谷的故事阐明的观点是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3分)
12.(1)来到(2分) (2)回头看(2分)
13. D(3分)
14.顾见猛虎,暴然向逼(2分)
15.人没有有勇怯之分,只是需要用某种形势去驱使他们。(3分,语言表达不够简练但意思对酌情扣1分)
若石之死
若石居冥山之
阴,有虎恒窥其藩①。若石率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②,日入而举辉③,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弩,撤其备,墙坏而不修,篱决而不葺。无何,有貙④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貙也,斥之不走,投之以石,貙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注释】①藩:篱笆。②殷钲:敲响金属。③举辉:点起篝火。④貙:(音chū)一种凶猛的野兽,形似狸。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若石居冥山之阴( ) (2)有
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
13.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卒岁虎不能有获”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终于过了年,老虎不能有所捕获。
B.到了年底,还是不能将老虎捕获。
C.终于死了,老虎还不能够有捕获。
D.一年结束了,老虎不能有所捕获。
14. 若石“于是弛其弩,撤其备……”的原因是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其结果是 (用自己语句概括)(3分)
15.文末“人曰……”一句作者既道出“若石之死”的原因,还揭示出写作意图是 (2分)
12. (4分,每小题各2分)(1)山之北 (2)吃
13. (3分)(此句翻译要点:卒、岁、“获”的对象)D
14. (1分)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 (2分)被貙用爪子打死
15. (2分)警示后人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赵威后:赵惠文王妻
26. 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4分)
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②(书)未发:
③ 使者不(说):
④不(然):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民亦无恙耶?
②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③苟无民,何以有君?
28.赵威后“舍本而问末”体现出什么样的治国主张?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26. ①派遣;②书信;国书;③通“悦”,高兴;④这样;
【评分】每题一分,共四分。
27. ①百姓安乐吗?②这不是先卑后尊(轻视我家君主)吗?或:这不是看得起地位低的,看不起地位高的吗?③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王呢?
【评分】每句2分,共六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8.围绕“以民为本”阐述即可。
【评分】共4分。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厓山”,也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④泫然,流泪的样子。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 ⑵吾事毕矣( ) ⑶南乡拜而死(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23.阅读选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3分)
21.1.⑴侍奉⑵完(成)⑶通“向”。
22.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23.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劝降,但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译文:
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张弘范坚决索要书信,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了他。这首诗的尾句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着把它放在一边。张弘范攻破厓山后,元军中大摆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弘范认为他的话合乎正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部如活的一样,终年四十七岁。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⑴故不错意也 ( ) ⑵虽千里不敢易也 ( )
⑶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 ) ⑷秦王色挠 ( )
19.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0. 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言外之意是什么?( 2分)
18.通“措”,放置;安置。
即使。
穿丧服。
屈服。
19.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
20.要效法他们三人,刺杀秦王。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楚庄王欲伐越 ( )
(2)政乱兵弱 ( )
2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24. “庄王乃止”的行为可用文中“ ”一句话加以评价。(2分)
25.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 的人。(2分)
22(1))想要(2)军队
23、我担心一个人的智慧就好像眼睛一样,能够看见百眇之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睫毛。
24. 自见之谓明
25.没有自知之明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荆之地方五千里 ( )(2)子墨子九距之( )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4)虽杀臣( )
20.翻译下列句子:(3分)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21.当公输盘黔驴技穷之后,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而墨子也说“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这两个“吾不言”分别表现了两人怎样的心态和性格特点。(3分)
19.
(1)方圆(2)通“拒”
(3)入侵(4)即使
20.虽然如此,公输盘替我制造云梯,必定要攻取宋国
21.恼羞成怒,不甘失败 阴险狡诈 (3分)
镇定自若 沉着自信,不怕牺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Xkb1.com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每小题1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小题2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
21. 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4分)
19(1)参与(2)指猪、牛、羊等(3)案件(4)为人所信服
20、翻译(略)
21、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
示例二:鲁庄公“鄙”。(1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