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7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能以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①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世忠 (2)悉敌情游击

②翻译下列句子。(2分)

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③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①(1)以……为忧,感到担忧    (2)详细,详尽

②曾经纵马驰骋敌阵当中,骁勇善战,来往如飞一般。

③力大无比,本领高强;智勇双全,战功卓著。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 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宫妇左右莫不王( ) (2)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

②翻译句子。(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③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

①(1)偏爱   (2)受蒙蔽

②能够在集市上、街巷间议论时事,令寡人(古时君主自称)听见的,可以获得下等赏赐。

③ ①说话要注意对象。②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②固:坚持

2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一红马(养) B. 公不 (同意)

C. 之万之 (责怪) D. 公乘之 (等到)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23.韩愈的《马说》中认为,由于没有伯乐,所以千里马得不到重用,本文中的“军人”识马却驾驭不了马,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分)

21     2    C(“怪”应解释为“对…感到奇怪”

22     3    刚刚骑上去,就被马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翻掉了下来。

23     3   因为军人虽识马,但他没有摸熟马的脾气、习性,不能以其道策之。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未识书具 尝: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

(3)不能前时之闻 称: (4)受于人者不至也 不至: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忽啼求 彼其受天也

B. 并为其名 是指物作诗立就

C.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文理皆有可观者

D. 舅家见之 贤材人远矣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0.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从他的变化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

17     4     (1)曾经  (2)文采和道理  (3)相当   (4)没有达到(要求)

18     2     C

19     3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重点落实 “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

20     2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后天的学习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

齐景公出猎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①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③为不祥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 ①与:在其中。 ②如:到,往。 ③曷:怎么

16、解释句中的加点词:(2分)

不与焉            ②用而不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译文:

18、从晏子的话中可以体会到治国的关键是什么?(2分)

答:

16、①这   ②信任

( 评分:每小题1 分,共2分。)

17、去老虎的藏身之地,去蛇的藏身之所(洞穴),看见它们有什么不吉利呢?

(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18、为政,要举贤任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评分:2分)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13~16题。(9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②也!”崇宁、大观③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外时所作的诗。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是时朝廷虽尝禁止”中的“是”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斯陋室B.、问今何世

C.、不知木兰女郎D.、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15、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2分)

1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2题。(7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何焉_______________ (2)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82460a3761eb392b.jpg][8d38bf06b602691e.jpg]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9分)

  赵某者,吴人也。家富多藏,有子三。三子皆不学无术,恃父多金,朝夕挥霍,不务正业。有一叟相劝,曰:“尔之子,俱游手好闲,一旦尔殁,将何以自食?当戒之从学,而后自立。”赵某勿之听,恣子放荡。寻赵氏卒,其子益挥霍无度。未久,资财尽。三子者,或乞食于街市,或盗窃于邻人,或饿仆于路侧。人曰:“此乃自食恶果也!” 然岂非其父之计短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赵氏卒( )②乞食于街市( )

(2)下面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子益挥霍无度”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必先苦心志 B.如土石何

C.真无马焉D.一犬坐于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一旦尔逝,将何以自食其力?

(4)“三子”的错误是什么?父亲的错误是什么?(3分)

(1)①不久②有的人

(2)A

(3)一旦你死了,(他们)将凭什么自己养活自己呢?

(4)儿子:恃父多金,朝夕挥霍,不务正业

父亲:恣子放荡

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7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1)B评分:2分

(2)(郑板桥)立即发粮食给老百姓,救活的有上万人。评分:2分

(3)本文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体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明的好官。评分: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 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2分)

(1)召廷臣诘责

(2)景濂,几误罪言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坐客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

濂具实对

为坛而盟,祭尉首

C.

或指书曰

安陵君许寡人

D.

彼尽忠陛下耳

舜发畎亩之中

1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

(1)诚然,卿不朕欺。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3.这段文字反映了宋濂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

    10.(1)悉:全,都。(《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微:(假如)没有。 (《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11.B  (2分)

    12.(1)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2分)

(2)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2分)

    13. 宋濂实事求是,对人坦诚相待。(或答“说实话”“敢于直言”“不人云亦云”也可,2分)

  附文言文译文

宋濂与客人饮酒,皇帝秘密派人暗中侦探监视。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都用实话相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出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