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21-23题。(7分)

有猎于山者,射雄雉①而置雌雉,或问其故,曰:“置雌者留以招雄也,射雌则雄者飏②,并获则绝矣。”数月后,雌果招一雄雉来,猎者又射之。如是数年,获雄雉无数。一日雌雉随猎者归家,以首触庭前香案③而死。后其家人死相继,又为讼累而荡其产,未几猎者亦死,竟绝后。或曰:“人莫不爱其伉俪④,鸟亦然耶。”猎者之计虽狡,而雉鸟之报更惨矣。

【注释】 ①雉:俗称野鸭.②飏:飞走。③香案:放香炉的长条的桌子④伉俪:伴侣。

21、解释下列加点字。(3分)

雌雉 ②如数年 ③以首庭前香案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人莫不爱其伉俪,鸟亦然耶。

23、从“猎者亦死,竟绝后”这样的结果中,你获得什么启示?(2分)

21、①放。②这样。③碰。

22、人没有不爱自己爱人的,鸟也是这样。

23、告诉我们一味的利用别人来获取自己的利益是会遭报应的。古话说得好:“恶有恶报,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对即可)

阅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卷十五》中的选段,完成第题。(7分)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①解释加点的词语。(1分)

行而入_____________

②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穴故嵌空缭曲 虎必欲搏樵者

B. 两穴并聚柴焚之 其境过清

C. 虎熏灼 将军身坚执锐

D. 力运数石 重修岳阳楼

③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

④ 选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①像蛇一样(1分)       ② D(2分)

  ③示例:没想到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到了光亮(天空)。(2分,大意对即可酌情得分)  ④示例: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坚持的事情,不要强求继续下去(要“当止则止”)。(或: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利欲,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必为之所害。)(2分,其它合乎题意者也可)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7分)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旧唐书·列传·白居易传》)

注释:①谠言:正直的话。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①章武皇帝谏思理。 ②居易自逢好文之主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3)文章说:“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有何用意?(3分)

(1) (1)接受   (2)认为 (各1分)

(2)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要求:语句通顺,关键词理解正确,每题出现错别字扣1分。每句1分,共2分)

(3)反衬出白居易聪明过人,才华横溢。(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

祖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①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后,燃火读书,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②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注释:①耽:沉迷,这里引申为非常喜欢。②属:写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父母寝后 衣被蔽塞窗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②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3)选文中祖莹的 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分)

①答案:(1)等待  (2)用。    评分:共2分。

②答案:(1)祖莹担心透漏光亮,被家里人发觉。

(2)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最终会大有作为的。评分:共4分。

③答案:惜时如金(或奋发努力)。 评分:意思对即可,共1分。

阅读《公输》节选文段,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共2分)

①吾从北方闻子 不杀少而杀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宋何罪之有?

(3)从选文看,墨子的政治主张是 。(2分)

①答案:(1)制造  (2)遵守道义。    评分:共2分。

②答案:宋国有什么罪呢?

评分:共2分。

③答案:相互和平,不要攻伐     评分:意思对即可,共1分。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7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能以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①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世忠 (2)悉敌情游击

②翻译下列句子。(2分)

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③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①(1)以……为忧,感到担忧    (2)详细,详尽

②曾经纵马驰骋敌阵当中,骁勇善战,来往如飞一般。

③力大无比,本领高强;智勇双全,战功卓著。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 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宫妇左右莫不王( ) (2)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

②翻译句子。(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③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

①(1)偏爱   (2)受蒙蔽

②能够在集市上、街巷间议论时事,令寡人(古时君主自称)听见的,可以获得下等赏赐。

③ ①说话要注意对象。②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②固:坚持

2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一红马(养) B. 公不 (同意)

C. 之万之 (责怪) D. 公乘之 (等到)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23.韩愈的《马说》中认为,由于没有伯乐,所以千里马得不到重用,本文中的“军人”识马却驾驭不了马,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分)

21     2    C(“怪”应解释为“对…感到奇怪”

22     3    刚刚骑上去,就被马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翻掉了下来。

23     3   因为军人虽识马,但他没有摸熟马的脾气、习性,不能以其道策之。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未识书具 尝: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

(3)不能前时之闻 称: (4)受于人者不至也 不至: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忽啼求 彼其受天也

B. 并为其名 是指物作诗立就

C.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文理皆有可观者

D. 舅家见之 贤材人远矣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0.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从他的变化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

17     4     (1)曾经  (2)文采和道理  (3)相当   (4)没有达到(要求)

18     2     C

19     3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重点落实 “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

20     2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后天的学习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

齐景公出猎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①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③为不祥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 ①与:在其中。 ②如:到,往。 ③曷:怎么

16、解释句中的加点词:(2分)

不与焉            ②用而不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译文:

18、从晏子的话中可以体会到治国的关键是什么?(2分)

答:

16、①这   ②信任

( 评分:每小题1 分,共2分。)

17、去老虎的藏身之地,去蛇的藏身之所(洞穴),看见它们有什么不吉利呢?

(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18、为政,要举贤任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评分: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