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3、解释下列加点词。
(1)此何遽不为福乎( )
(2)居数月( )
(3)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 )
14、翻译。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15、请谈谈此则寓言的寓意。
答:
13、(1)怎么就 (2)经过 (3)大腿
14、译文: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15、说明世上有时坏事能变好事,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3题。(共14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
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20、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4分)
(1)鸣声上下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前后类如此 (4)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2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2分)
汝 记 吾 言 三 十 年 后 世 上 人 更 不 道 著 我 也!
22、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3、阅读【甲】【乙】两文,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甲文的几个“乐”在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新课标第一网
B.、【乙】文欧阳修因看到别人诗文成就高而感到高兴,表现出他关心后辈人才,心胸开阔的品格。
C.、【甲】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显得含蓄委婉,文章结构严谨,处处注意前呼后应,无懈可击。【乙】文在写法上采用侧面反衬的手法。
D.、【甲】文和【乙】文都可以看出欧阳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0、(1)到处 (2)离开 (3)像 (4)这
21、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f1f28b7de5dce061.gif]③也!
22、(1)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
(2)大家只知道跟在太守后面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23 、D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4题。(共14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三年①春,帝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问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②;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③不如桓灵也。”帝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注释: ①三年: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 ②官库:公家的库房。 ③殆:几乎。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
(1)期年之后: (2)皆朝于齐:
(3)喟然: (4)固为胜之:
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2分)
以 此 言 之 殆 不 如 桓 灵 也。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可方汉之何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甲】【乙】两文,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作为臣子要向君王进谏。
B.甲、乙两个选段中进谏的语言都很生动感人,打动了君王的心。
C.邹忌与刘毅在进谏时都是讲究策略、方式,从自身作比,用类比的方法,从侧面相劝谏。
D.甲段中的威王是个明君,乙段中的司马炎是个昏君。
20、(1)满 (2)朝见 (3)感概地 (4)本来
21、以 此 言 之/ 殆 不 如 桓 /灵 也。
22、(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
23、C (参考译文 春季,晋武帝亲自到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晋武帝感叹地询问司隶校尉刘毅说:“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刘毅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晋武帝说:“何至于到这个地步?”刘毅说:“桓帝、灵帝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官府的仓库,陛下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个人的家门,凭这一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了。”晋武帝大笑道:“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现在朕有正直的臣下,已经胜过桓帝、灵帝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②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1.按要求回答:
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
②根据文中加点字字意组成语
老而弥笃
2.用“/”给下列文字划出停顿。 (划三处)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3.本段选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4.文中说魏武(曹操)“老而弥笃”,魏武的诗中就有表现他这种情志的句子,请写出两句。
1.①使(让)……听到 ②欲盖弥彰 仰之弥高
评分意见:每问1分,没解释出“闻”的使动用法不得分;成语中“弥”字的意思必须与所给的意思相同,否则不得分,成语中如有错别字不得分。
2.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评分意见: 划错一处扣1分,2分扣完为止。提示:根据意义来划分停顿。
3.“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末句“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也可)体会结合文中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评分意见:每问1分,第一问没用原文回答不得分,第二问要结合自己的体会来答。
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
评分意见:如有错别字不得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16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于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A.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
C.虽杀臣,不能绝也(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9、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3分)
A.、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B.、公输盘诎。( )
C.、子墨子九距之。( )
10、选出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 )(3分)
A.、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子墨子解带为城。
C.、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A.、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译:
B.、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译:
12、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3分)
答:
8、A、用 B、多次 C、即使 D、入侵
9、A、“圉”通“御”,抵挡 B、“诎”通“屈”,理屈 C、“距”通“拒”,抵御
10、C
11、A、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B、我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办法,可是我不说。12、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解: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④【诣】去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现在写作“伸”。 ⑨【猖蹶】失败。
2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
23.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2分)
24.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2分)
25.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6.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
22.卑鄙:低微鄙陋 顾:拜访 以:把 由是:因此 (2分,正确一处0.5分)
23.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
2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分)
25.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4分,每小题2分,如“躬、于、闻、达、遂、许、驱驰、每”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
26.《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3题。(14分)
(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pī)圯(yí)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乙)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18.用“∕”划出下面一句文言文的朗读节奏。(2分)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有一老父衣褐( ) ②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
③是负义也( ) ④乃载祖归养( )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良愕然,欲殴之 吾欲之南海 B.捐祖于野 移其民于何东
C.父以足受 不以物喜 D.直堕其履圯下 其如土石何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良殊大惊,随目之
②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22.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2分)
2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18.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19.①穿着 ②回头看 ③这 ④于是、就
20. B
21.①张良感到很奇怪,随即望着老人(离开)。
②哪里有(因为)年老就抛弃他的呢?
22.第一问:老父叫不认识他的张良为他捡鞋子、穿鞋子。
第二问: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23.敬老爱老
阅读《著翅人》,完成9~11题。(18分)
著翅人
韩果①破敌②于北山。其地山高路险,人迹不到,虽飞鸟不能过。果冒险深入,敌人疑将军从下而下,因呼曰“著翅人③”。周太祖④闻之,笑曰:“著翅之名,不减飞将军⑤。”
〖注〗①韩果:后周名将。②敌:指稽胡,匈奴部落的一支。③著翅人:有翅膀的人。④周太祖:五代十国时后周皇帝,名郭威。⑤飞将军:指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人称“飞将军”。
9.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
因呼曰( ) 周太祖闻之( ) 著翅之名( )
10.翻译下面语句。(6分)
⑴韩果破敌于北山。
译:
⑵果冒险深入,敌人疑将军从下而下
译:
11.敌人为什么称韩果为“著翅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3分)
12.“飞将军”李广与“著翅人”韩果有哪些共同特点?(3分)
9.因此 听,听说 的
10.⑴韩果在北山大败敌军。 ⑵韩果冒险深入北山,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敌人以为韩果将军从天而降。
11.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翻越的险峻北山,他翻越过去了,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因此敌人以为他是从天而降,给了他一个和“飞将军”媲美的美誉“著翅人”。(大意相同即可)
12.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大意相同即可)
伤仲永(13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传一乡秀才观之( ) 指物作诗立就 ( )
稍稍宾客其父(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
10、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①
②
11、下列句子,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3分)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F.父异焉
12、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2分)
9全 完成 把…..当做宾客 通攀 牵、引
10①马上写下四句诗歌,并且自己提上名字。 ②从此能指定题目叫他作诗马上就能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的地方。
11ABC DEF
12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