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哀溺文

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2分)

A.博览群籍 凡三往,见 B.《易》为宗 虽不能察,必

C.忽眠中 皆朝齐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事 实是欲界仙都

20.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榔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22.文中吕蒙的好学休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A (2)B(2分,每小题1分)

20.D(2分)

21.C(2分)

22.①博览群书  ②梦中诵书(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山东聊城)

(二)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公之余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w ww .xkb1.c om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阻之(或:有的人)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8.A  说明:本题2分。

9.(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说明:本题2分。

10.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1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山东德州)

(三)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每期赋役( ) ②事决退(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6.答案示例:①适逢、正赶上  ②才

评分:没空1分,共2分。

17.答案示例: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示例: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评分:32分,答出三点即可。

(山东滨州)

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选自《公输》)

【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选自《墨子》)

注释:①处:闲居。②如:应该,应当。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分)

荆 之 地 方 千 里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其文轩( ) ⑵此为何若

故人( ) ⑸则耕者不可以不急矣( )

11.翻译句子。(2分)

⑴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⑵子不若已。

12.【甲】文表明了墨子 的主张;【乙】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

的品质(2分)

13.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3分)

9.荆之地 / 方五千里  评分:共1分。

10.⑴舍弃,丢弃  ⑵什么样的  ⑶拜访  ⑷更加  评分:共2分。每小题0.5分,意思对即可。

11. ⑴这就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 ⑵你不如停止算了。

评分:共2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2.非攻(兼爱)(或反对战争)  坚忍不拔(或坚守信念)等  评分: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3.示例:【甲】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物产丰富和宋国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乙】先假设“一人耕而九人处,耕者益急”,类推出“天下莫为义,子如劝我”的结论。

评分:共3分。每例分析准确各得1分,语言通顺得1分。

(江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戴胄犯颜执法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忿( ) 狱( )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

9.A;10.愤恨、案件。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12.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坚持要兑现守信用。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1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湖北武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 ④卿: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 闻:听说

B.及见之 及:等到

C.趋焚之 趋:追逐

D.长必好之 好:喜欢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悦婴儿

A.何以战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皆以美于徐公D.以光先帝遗德

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11.把第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8.C;9.D;10.C 11.(1)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一辈子都圆滑呢?(2)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戟杀我吧!

(广东梅州)

祁奚请老(4分)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解狐。后又问:“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孰可使(子嗣,后代)B.晋遂解狐(推举)

C.非之子(你)D.可以为国尉(谁)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2分)

A.任人唯贤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D.谦虚谨慎

10.A  11.D

(四川资阳)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乙】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不若人有其宝。”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荆州刺史、东莱太守。(xk b 1. c o m ) 至夜怀金十斤以震。( )

以示玉人,以为宝也( ) 当郡( )

22.【甲】【乙】两段选文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2分)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3分)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24.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请结合现实生活,有理有据地简要说说你希望父辈留下什么?(3分)(字数50左右)

21.(2分) 晋升或调动官职  送给   把……当作  到(每个解释0.5分)  22.(2分)【甲】【乙】两个形象都清正廉洁。(“清正”1分,“廉洁”1分)  23.(3分)(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翻译出重点词 “以”、“遗”、“之”、“厚”1分;句子通顺、语义语气正确1分)    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翻译出重点词“或”、“诸”0.5分;句子通顺、语义语气正确0.5分)   24. (3分)略(内容健康,体现积极向上精神1分;言之有据2分)

(四川南充)

比较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3-27题(10分)

甲文:《公输》选段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乙文:《吕氏春秋·去私》

墨者有钜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子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2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先 生 之 年 长 矣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⑴公输盘不( ) ⑵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

⑶伤人者( ) ⑷ 王虽为之( )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 不惠王,而遂杀之。 时人莫之

B. 其杀人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杀之

C. 先生年长矣,非有他子也 然臣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D.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6.将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⑵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27.补写对联:下面是根据甲文内容和人物形象写出的上联,请结合乙文内容和人物形象写出下联。(2分)

上联:子墨子止楚攻宋,勇敢无畏。

下联:

23.先生之年/长矣

24⑴通“悦”,高兴    ⑵入侵  ⑶受刑、受惩罚 ⑷ 赐恩惠

25.B(1分)

26.将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你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2分)

⑵墨家大师腹黄享忍心杀掉自己心爱的儿子去遵行天下大义,真可算得上公正无私了。(2分)

27.下联:腹黄享(钜子腹)行法杀(诛)子,公正无私。(结合材料,符合对仗要求即可)

(四川泸州)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肉食者 鄙:

(2)小惠未 徧:

(3)神弗也 福:

(4)齐师败绩 败绩: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 登轼望之 临溪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 战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 何战 无从致书观(《送东阳马生命》)

D. 入见 家祭无忘告翁(《示儿》)

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分)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分)

7. 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

4.(共4分)

鄙陋(目光短浅);通“遍”,遍及、普遍; 赐福、降福;大败 (一词1分)

5.(2分)A

6.(共6分)

(1)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3分,牺牲1分,加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打仗,靠的是勇气。头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3分,“一鼓作气”1分,“再”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7.(2分)本文略写战争过程,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标题切中要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