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唐代李翱的《李文公集》

8.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寇当守 ②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力不足,死焉,职也。

10.与“非若吏人、百姓然”中的“然”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岁满则罢去B.望之蔚而深秀者

C.黄发垂髫,并怡自乐D.则北通巫峡

11.杨氏对婿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 。(3分)

8. (2分) ①坚守,固守  ②一起

9. (2分)(抵抗的)力量不够,死亡在这件事上(这里),也是你的职分。

10.(2分) A

11.(3分)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酌情给分)

译文: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__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__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www.xkb1.com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叛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杀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江革①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柔之②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③,与弟江观同生④,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⑤,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⑥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谢朓⑦尝宿卫⑧,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节选自《梁书·江革传》)

【注释】①江革:人名 。 ②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③父艰:父亲去世。④同生:孪生兄弟。⑤训勖:督促、勉励。⑥服阕:服孝期满。www.xkb1.com

⑦谢朓:南朝宋著名诗人。⑧宿卫:值夜班。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B.、六岁便文(写)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D.、少贫(孤独)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2分) ( )

A.、泯众人矣 尘气莽莽B.、是指物作诗立就 为其名

C.、与革充卧具而 待君久不至,已D.、脱所著襦 后乃至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十六丧母,以孝闻。

22、江革和方仲永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3分)

19.D     20、AC

21.①仲永的父亲每天带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②十六岁母亲去世,他因为孝顺闻名。

22.相同点:都是年少有才,有较高的文学天赋.(1分)

    不同点:第一,家境不同;第二,江革与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而仲永却被父亲拉着“环谒于邑人”,不学习;第三,江革后学有所成,而仲永却“泯然众人”。 (1分)

    启示: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分辛劳一分才,后天教育和勤奋学习比天分更重要。(1分)

不记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注】①宋代政治家。 ②官名,副宰相。 ③朝中官员。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蒙正为不闻而过之( ) (2)同列不能平( )

12.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1)假装   (2)仍然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2.对待他人的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不过分计较。

评分意见:本题共 2分,答出“宽容”即可得分。

阅读《活板》片段,完成18—21题。(共8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⑤,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8.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持就火之( ) (2)互用之 ( )

(3)则字平如( ) (4)有奇字素无备者(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2分)

21.用“燔土”为字印的优点有哪些?(可用原文)(2分)

18.(1)烤;(2)交替,轮流;(3)磨刀石;(4)特殊的字或冷僻、不常用的字。(2分,对两个得1分)

19.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2分。意对即可)

20.不设统一答案。参考:因为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而印得少的话,制作字模的功夫太大,不简便。(2分,意对即可)

21、不设统一答案。参考:燔土做字模,遇水不膨胀,而且用完后可以直接用火烤将字模取出,字模不受损伤而且易于清洁和保管。或原文:不相粘,不沾污(2分,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9—22题。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拜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厖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埽,以待刘公,不可得止。”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注]①明经:明晓经义;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由荐举产生。 ②简除烦苛:整顿革除烦法苛政。 ③大化:大治。 ④将作大匠:官名,掌管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 ⑤厖(máng):花白眉毛,形容人的老态。 ⑥亭舍:供旅客住宿休息的处所。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子孙焉(安家落户、定居)B.狗吠竟夕(有的)

C.登卿相(多次)D.年老值圣明(遇到)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A.清约省素 山不加增

B.仁惠为吏民所爱 域民不封疆之界

C.颇官吏所扰 公输盘我为云梯

D.以老病卒家 战长勺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②吾政何能及公言邪?

22.刘宠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根据文意,简要评析。(4分)

19.(3分)B    20.(4分)B C

21.(4分)

①百姓送他,(拥挤得)把道路也堵塞了,车辆无法前进,于是刘宠穿上便服悄悄地离开。

②我的政绩哪能比得上你们这些老人家所说的(那样好)啊?

22.(4分)

刘宠是一位廉洁奉公、生活朴素、为人厚道(谦逊可亲)、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必须说出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5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

③三臣于草庐之中( ) ④若嗣子可( )

1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了。(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11.【甲】【乙】两段中加点的“大事”都指什么?并用一个成语概括“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3分)

12.请简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诸葛亮为什么在【甲】文中追述自身经历并追忆【乙】文中提到的“白帝托孤”一事呢?

(2)你从【甲】【乙】两段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9.①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② 于是,因此   ③ 探望,拜访  ④ 辅佐,辅弼 10.(1)在乱世中苟活着,不求能在诸侯中扬名。(2)你(诸葛亮)的才能比曹丕高很多,一定能够安定国家,完成统一大业。11. “大事”都指“白帝托孤”之事。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2.(1)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以接受自己的意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2)由表可见:诸葛亮“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袒。”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高祖责其后(降服)B.万夫手(收)

C.陛下万机(废除)D.诚非所(应当)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遂笑释之 由是则生有不用者

B.后从猎高陵 相与步中庭

C.实谓惩奢淫 如土石何

D.今于隋宫内 骈死于槽枥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22.苏世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9.(3分)C          20.(4分)B D

21.(4分,各2分)

(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样奢华呢?

22. 能言善辩、勇于直谏、劝谏讲求方法的忠臣。(没有结合材料最多只得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周公吐哺

武王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祚①摄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召公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武王蚤②终,成王少,将以成周③,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成王长,能听政。成王临朝,周公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恭慎如畏然。

(选自《鲁周公世家》)

注释:①践祚:登上帝位。②蚤:同“早”。③将以成周:完成周朝稳定大业。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恢弘志士之气( )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 )

(3)我之所以弗而摄行政者( ) (4)子鲁( )

2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我 之 所 以 弗 辟 而 摄 行 政 者 恐 天 下 畔 周 无 以 告 我 先 王

2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2)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26、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两项是( )( )(2分)

A.(甲)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B.(乙)文中周公因成王幼小,恐天下人反叛,于是就登上帝位。当时就有人散布谣言,说他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及时坦明心迹,勤于政事,礼贤下士,终天下大治,但最后还是迫于压力和无奈,还政于已长大的成王。

C.(乙)文中周公还政成王后,站在北面臣子的位置上态度恭敬谨慎,好像有所畏惧的样子。

D.(甲)(乙)两文都首先交待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处境的恶劣和艰辛。(甲)文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乙)文是“武王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 。

E.(甲)(乙)两文中的诸葛亮、周公都是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诸葛亮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公辅佐成王,忠心耿耿,呕心沥血。

23、(1)发扬扩大  (2)痛心遗憾  (3)通“避”,回避。  (4)到,往

24、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 恐天下畔周/ 无以告我先王。

25、(1)不应该随便小看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臣下向您忠心规劝的道路啊。

   (2)我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

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贤士。

26、B(并非“迫于压力和无奈”)   C(应为“面朝北站在臣子的位置上”)

译文:后来武王驾崩,成王年少,正在襁褓中。周公唯恐天下的人听说武王驾崩而背叛,于是登临天子之位,代替成王处理国政。管叔和他的弟弟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便向太公望、召公表白心意说:“我之所以不回避而代成王摄行国政,是恐怕天下反叛周室,那将无法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王为天下忧劳已经很久了,到了今天才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少,为将来完成周的大业,所以我才这样做。”于是始终辅佐成王,而让他的儿子伯禽代替他到鲁国就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对于整个天下来说,我的地位也不算低了。但是我常常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频频起身接待贤士,还怕失掉了天下的人才。你到鲁国之后,要谨慎处事,不要因为有封国而傲慢待人。”

   成王长大,能临朝听政了。于是周公就将国政交还给成王,由成王亲自处理朝中大事。周公面朝北,处在臣子的位置,态度恭敬谨慎,像是有所畏惧的样子。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射于家圃:曾经B.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

C.微颔之:但是D.久而不:离开

2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我酌油知之 蒙辞军中多务

B.取一葫芦置于地 蒙始就学

C.钱不湿 遂拜蒙母,结友

D.睨为众人

24.翻译句子(2分)

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C

B

我也没什么特殊的诀窍,只是因为熟能生巧罢了。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9.解释加点字(3分)

①日扳仲永环于邑人    ②指物作诗立

③借旁近       

20.翻译下列句子(2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1.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9.完成         拜访        给

20.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

21.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