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jí):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8.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文言词(4分)
(1)负笈从师( ) (2)或依林木之下( )
(3)刻树汁为墨( ) (4)虽死犹存( )
9.选出与“以记其事”中“以”的解释相同的一项(2分)( )
A.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B. 以丛草为林《幼时记趣》
C. 以手拂之《活板》 D.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0.请用“/”画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夜 则 映 星 月 而 读,暗 则 缚 麻 蒿 自 照。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12.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
8. (1)背 (2)有时 (3)作为 成为 (4)即使
9. A
10. 夜 /则 映 星 月 而 读,暗 /则 缚 麻 蒿 自 照。
11(1)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2. 围绕人活着就要好好学习来谈。
《公输》(9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悦。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胡不已乎(停止) 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
B.请献十金( 黄金) 吾义固不杀人(坚持道义)
C.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 知而不争(直言劝人改正错误)
D.舍其文轩(彩饰的车)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
9、对下列句子的品读,语气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公输班曰:“吾义固不杀人”(装作一本正经,又流露出傲慢)
B.公输班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心里发虚,又仗势欺人)
C.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班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态度有所退让,不再骄横强硬)
D.公输班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阴险并带有威胁)
10 用自己的话表述下列句子的大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您坚持道义不杀一人却要杀更多的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
B.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对我有什么见教呢?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您进攻宋国,是同这个害偷窃病的人情况一样啊!
D.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班一连九次使用了攻城方法,先生墨子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了他。
11、下列关于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墨子劝说公输班和楚王都采用了自相矛盾法,类推出公输班的“义不杀少而杀众”是一种虚伪的道义,楚王以富窃贫更是不道义,从而使他们理屈词穷。
B.“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攻械尽”“守御有余”交代激战结果,用“诎”表明公输班已经技穷,心里陡然起了杀机。
C.公输班和楚王顽固而又狡诈,仅从道义上揭露是不能奏效的,而墨子最终能够迫使他们放弃攻宋,主要是在模拟攻守的演练中击败了楚国所倚仗的云梯,使公输班彻底屈服。
D.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非攻”的主张,同时也启示我们:面对强国,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8 B 9 C 10 D 11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又何间焉(参与)B.必以信(相信)
C.虽不能察(明察)D.小大之狱(案件)
11.(2分)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未能远谋 弗敢加也B.衣食所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
C.虽不能察 老妪力虽衰D.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3.(2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10. B
11 .A
1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己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3.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近即可)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3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 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4分)
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9.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2分,每小题1分)10. (1)通“遍”,遍及,普遍 (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4分,每小题1分)
11.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2分)
12.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4分,每空2分)
13.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3分,任选一处分析,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0分)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6.下列加点词与“ 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8.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3分)
6、(3分)C
7、(4分)
(1)一同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释”1分;句式“于树荫”1分)
(2)例一:(李惠)回头对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
例二:(李惠)回头对州纲纪说:“用这张羊皮(作为物证),拷打它,能查出它的主人吗?”
(“顾”1分;通顺1分)
8、(3分)①不贪图不义之财。②为人要诚实。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⑥事实胜于雄辩。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 -11题。(12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令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1、。1、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1、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白《史记·陈涉世家》)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会天大雨 会:
(2)为天下唱 唱:
8.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怅恨久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先天下之忧而忧
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佣者笑而应日/足肤皲裂而不知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故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把文中面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11.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2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7.(1)会:适逢,恰巧遇到
(2)唱L同:“倡”,首发或倡导(2分)
8.C
9.C
10.(1)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关键词“天下”“苦”(2分)
(2)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陈胜(或: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关键词“往往”“指目”)(2分)
11.第一件事:鱼腹藏书(或:丹书鱼腹)第二件事:篝火狐鸣(2分)
祁奚请老(4分)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B.晋遂举解狐(推举)
C.非子之子(你)D.孰可以为国尉(谁)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2分)
A.任人唯贤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D.谦虚谨慎
10. 2 A
11. 2 D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生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会宾客大宴…… . (2)既而儿醒,大啼。 .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翻译: .
17.找出选文中写声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表现了一家人由醒复睡情形的句子,
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
18.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
艺有什么作用?(5分)
.
15.(2分) (1)适逢,正赶上 (2)不久,紧接着 (每小题1分。)
16.(3分)翻译: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
认为妙极了! (意思对即可。)
17.(2分)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18.(5分,意思对即可。) 首尾相照应,使结构保持完整;(2分)侧面烘托,表现表演者口技的不凡。(3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何许人也( ) (2)翼然临于泉上( )
(3)亦不详其姓字( ) (4)蔚然而深秀者(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 .
18.用文中的句子填空。(2分)
(1)《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一句是: .
(2)《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
19.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1)五柳先生: .
(2)醉翁: .
16.(4分)(1)许(处所)(2)吝情(舍不得)(3)蔚然(茂盛的样子)(4)临(靠)(每小题1分。)
17.(3分,意思正确即可。)翻译: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2分)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地连饭也忘了吃。(1分。)
(2分)(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1分) (2)环滁皆山也。(1分)
19.(4分)(1)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忘怀得失”也可)(2分)
(2)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答原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或“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也可)(2分)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舍乳啼,妇拍而鸣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日,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①会宾客大宴 会: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绝: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④几欲先走
⑤为宫室器铭人物 ⑥盖大苏泛赤壁云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3分)
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
21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甲文段以“____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3分,1、2空0.5分3.4空各1分)
22.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口技》写了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其中第二个场面是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B.“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是从静态的角度正面描写宾客的神态。
C.《口技》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简单是为了正面描写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D.从选段看,雕刻者技艺精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用料体积小;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19、20略、21张潮 《虞初新志》 善 奇巧(写错别字该空不得分)22 D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