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价值)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22.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2分)
1.C(1分)
2.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3.弓箭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战胜小偷。(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蔡磷坚还亡友财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yù)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niǎn)而致之。
注释:①诺责:诺言和责任 。②敦:重视。 ③风义:情谊。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亡何,其人亡(死)B.归之(回去)
C.且父未尝语我也(曾)D.卒辇而致之(送达)
7、与“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中“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C.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D.吾欲辱之,何以也?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敦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而不是写在纸上。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实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9、翻译上文划线的句子(4分)
⑴、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BB
9.(4分)(1)哪里有寄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
(2)而你的父亲了解我,所以不告诉你。”
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9-16题。(20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本文的作者是 (人名), (朝代)诗人。(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桑竹之属( ) ②阡陌交通( )
③便要还家( ) ④欣然规往( )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3.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3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 。
1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9、陶渊明 东晋
10、代词,这 交错相通 通“邀”,邀请 计划
11、B
12、其他的人又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拿出酒菜款待他
已经出来,找到了般,便按着来时的路回去,并且处处都作上记号
13、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14、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__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7、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3、解释下列加点词。
(1)此何遽不为福乎( )
(2)居数月( )
(3)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 )
14、翻译。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15、请谈谈此则寓言的寓意。
答:
13、(1)怎么就 (2)经过 (3)大腿
14、译文: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15、说明世上有时坏事能变好事,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凍》一文,回答13〜17题。(13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窺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窺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剌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卞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解释下列加参的同。(4分)
①暮寝而思之____________ ②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
③满坐寂然____________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
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
A.皆以美于徐公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能谤讥于市朝 战于长勺
C.王之蔽甚矣 辍耕之垄上
D. 窺镜而自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邹忌采用了________的方式,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从文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最后“战胜于朝廷”。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某些部门的“意见箱”形同虚设,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假如你是纪检书记,你打算怎样整治这种不良的工作作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①睡觉②偏爱③通“座”,座位
④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每小题1分,共4分)
14.B【解析】木题考查文言虚同的解释。一词多义是文言词语的常见现象,要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词语的意思。 选项A中“以”前者的意思是“认为”;后者的意思是“因为”。选项B中“于”都是介词,“在”的意思。选项C中 “之”前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是动词,“到、往”的意思。选项D中“而”前者表示修饰;后者表示转折。
15.满一年以后,即使想(对齐威王)说,也没有可进凍的内容了。
16. 类比说理(或设喻说理)。(1分)有点虚荣,但头脑冷静, 善于思考,实事求是。(或敢于质疑,有自知之明,善于自省,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与表扬等)(合理即可,2分)
17. 如:加强行政监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勒令某些部门切 实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等。(合理即可, 2分)
【文言文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体形和容貌很美丽。(有一天)清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 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 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美?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达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 (因此)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 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
齐威王说:“好(想法)!”就下了命令:“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论我的过失,传到我 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对齐威王)说,也没有可进谏的内容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向齐国朝见。这就 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综评:本套试卷以新课标为导向,全面考查了考生积累 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选材上体 现地域特色、关注社会热点,如第7题。同时选材也注重课内 课外相结合,如古诗文取材于课内,现代文取材于课外。总之,本套试卷考查全面,兼顾基础与能力;同时题目新颖,有地域性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0分)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6.下列加点词与“ 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8.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3分)
6、(3分)C
7、(4分)
(1)一同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释”1分;句式“于树荫”1分)
(2)例一:(李惠)回头对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
例二:(李惠)回头对州纲纪说:“用这张羊皮(作为物证),拷打它,能查出它的主人吗?”[55ee2e34285eb044.gif]
(“顾”1分;通顺1分)
8、(3分)①不贪图不义之财。②为人要诚实。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⑥事实胜于雄辩。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8.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分)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9.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前后类如此 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⑵翻译下列句子。(2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10.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2分)
8.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9.⑴① 像 ② 这 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10.要点:开阔的胸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
。
6.“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
7.读了本文,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3分)
5.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当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漏译、错译酌情扣分)
6.说明陈太丘的朋友不守信用(1分),也交代了客人发怒的原因,为下文作铺垫(1分)。
7.聪明,懂得为人的道理(1分)做人要讲信用,讲礼义等(2分)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 ,
,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乙)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羸,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酹:lèi 把酒浇在地上)
1、用课文原句为(甲)文填空。
2、为(甲)文加点字注音:潴: 胼胝: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泥于掌故 ( ) 是以必得 ( )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 ) 全石以为底 ( )
盖地有高低 ( ) 必如是 ( )
盖竹柏影也 ( ) 如好逸而恶劳 ( )
4、翻译文中画曲线的句子
(1)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译:
(2)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译:
5、(甲)文侧重写海瑞躬历事务的献身精神,(乙)文则写海瑞死后民众的反应。海瑞在你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冤
zhū pián zhī
对,对于;在;因,因为;由,把;发语词,相当于“就因为”,原来是;象;假如,如果。
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海瑞的灵柩用船从江上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略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泥于掌故 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
潴有浅深 非咨询不穷其致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昔海忠介治河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20.翻译下列句子: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译:
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译:
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
21.文中提出的治水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
22.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
23.你对文中的海瑞了解多少?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
24.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个观点的?
答:
19.略
20.略
21.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22.躬亲、清廉(用原文”冒雨冲风,亲给钱粮,不扣一厘”也行)
23.略(可参看课本练习一P204)
24.事实论证、对比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