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15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2、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1分)

A.、稍稍宾客其父

B.、不能称前时之闻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未识书具( ) (2)邑人之 ( )
  (3)日仲永 ( ) (4)自是指物作诗立( )
  14、下列与“借旁近与之”中的“之”字的解释、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邑人奇之B.、不能称前时之闻C.、忽啼求之D.、于舅家见之
  1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16、方仲永从“指物作诗立就”到“泯然众人矣”的变化,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
  
  
  17、假如你身边也有像方仲永这样的同学,你会怎样劝导他呢?(要求引用名言、诗句来讲道理) (2分)
  

12.A、稍稍︴宾客其父 B、不能︱称前时之闻
  13、(1)曾经(2)认为……奇怪(3)通“攀” ,牵、引(4)完成,
  14、D 12、略15、后天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及其重要的16、略。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吏二缚一人王 ( )

(2)齐人善盗乎 ( )

(3)所以不而迷惑 ( )

(4)见之诸侯之礼 ( )

10.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到   (2 )本来   (3)聪明,机智   (4)用

11.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分析晏子的卓越不凡的外交才能。(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啊。(2)我受齐王之命出使到吴国。

11晏子面对楚王和吴王的挑衅采取了不卑不亢的态度,通过借用“南橘北枳”和晏子长叹所说的话来反驳,表现了他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ad6cce20dbfaeb56.jpg]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或短语。(5分)

(1)非咨询不穷其致 ( )

(2)而随官人役亦未横索一钱 ( )

(3)是必得躬历山川 ( )

(4)其下无水 ( )

(5)灼然不 ( )

8.“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中“是”指代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强调了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将【乙】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乙】文体现出来的事理与【甲】文中的哪一处相照应?(用原文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彻底摸清情况

(2)曾经   (3)因此   (4)如果   (5)错

8“是”指像海瑞治水那样既躬亲又清廉。强调了治水成功的两个前提条件。

9 于是拔掉树木靠近树根处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

10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8deb1afb05bf9eec.jpg]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置之其坐 坐:( ) ②遽契其舟 遽:( )

归取之 反:( ) ④吾剑之所从坠 是:( )

8.下面的“之”字用法跟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反归取B.何不试以足

C.是吾剑所从坠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9.翻译句子。(4分)

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②何不试之以足?

10.请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郑人买履》中郑人最可笑的“言”是:

《刻舟求剑》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

11.这两则寓言故事共同包含了什么道理?(4分)

7、①同“座”,座位  ②立即、匆忙  ③同“返”,返回  ④、指示代词,这儿

8、C

9、①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②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10、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1、讽刺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的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3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朝衣冠
C.、登泰山而天下

D.、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10、下列“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1、下列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
D.、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12、对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城北徐公的衬托,邹忌的妻、妾、客的赞美,极力渲染、突
出邹忌“形貌昳丽”。
B.、写邹忌在听到妻、妾、客赞美后领悟到的道理。
C.、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蒙蔽,并从中悟出道
理。
D.、反复说明邹忌之美,并揭示出邹忌美的原因。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题中的“讽”字是用委婉的话劝告的意思。

B.、妻子的回答用的是反问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个判断句,“于朝廷”是介词结构后置。

D.、成语“门庭若市”的意思是门前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9、B   10、C   11、C   12、C   13、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4题。(8分)

于 令 仪 诲 人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 长厚:为人忠厚。 ④ 忤:触犯。 ⑤ 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画线的词语。(4分)

(1)如其欲之 ( ) (2)既 ( )

(3)盗恐( ) (4)夜十千以归(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24.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2分)

[984122d546d2f440.gif]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8-21题。(8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8.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2分)

A.富贵,无相忘 B.天大雨,道不通。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0.【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2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2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A.如果  B. 适逢,正赶上

19.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①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20.(2分) 置书鱼腹  ,篝火狐鸣

21.(2分) 直接原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0~15题。(14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北宋时期的 家、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的第一部 体通史。(2分)

1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当涂: (2)孰若:

(3)才略: (4)刮目:

12、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3、孙权哪些主__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2分)

14、用横线画出表现吕蒙独到见地的句子,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2分)

15、简略说说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10资治通鉴;政治家;史学;司马光;编年

11当权、当道;哪里比得上;军事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擦擦眼

12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读书,了解历史罢了。

(鲁肃)非常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13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志士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了.(读书人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必须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进步,不要拿老眼光看人)

15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岗位也要加强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题目。(12分)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这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标出停顿(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2分)
邑 人 奇 之 稍 稍 宾 客 其 父 或 以 钱 币 乞 之。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未尝识书具 (2) 父异焉:
(3)仲永之通悟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文段原句回答: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 ;
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能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9、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每处1分,多划一处该题不得分)
10.(1)曾经    (2)感到诧异   (3)通达聪慧(每小题1分)  
11、(1)(他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2)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每题2分)   
12. 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每条横线1分)   

阅读文言文<<木兰诗>>,完成6-----11 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语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句诗的作用是 (2分)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译文:

(2)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译文:

9.横线上的句子表现了木兰出征后的什么心情?(2分)

10、从文末最后一句提炼一个成语 ,现在我们常用它来比喻

。(3分)

11、你最欣赏花木兰哪一点?你还知道哪些女英雄的故事?请写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交流。(4分)

我最欣赏的是:

我讲的故事是:

6、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7、木兰停机叹息,表现异常,设置悬念。

8、(1)早晨告别父母离家,傍晚时候到达黄河边宿营。(2)脱下我出征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原来穿的衣裳。

9、思家,思念父母的心情

10、扑朔迷离  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11、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梁红玉   秋瑾  __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