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之性爱鹅,会稽①有孤居姥②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③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④如此。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注〗①会稽:浙江绍兴地名。下文“山阴”“蕺山”也是绍兴地名。②姥:老妇人。③固:坚决,坚持。④任率:任性、率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固求市之( ▲ ) (2)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 ▲ )
(3) 姥初有愠色( ▲ ) (4)因谓姥曰( ▲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2)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
23.从选文王羲之的三个故事中,你能读出一个怎样的王羲之?(3分)
▲
21.(4分) (1)买 (2)曾经 (3)生气(发怒) (4)于是,就(每处1分)
22.(3分) 王羲之高高兴兴地抄写完,用笼子装着鹅回来了。(翻译时注意“欣然”“笼”等关键词,一个没翻译出来扣0.5分)
23.(3分)任性率直(任率) 乐于助人
译文参考:王羲之生性喜爱鹅,会稽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鹅,鹅叫得好听,王羲之想把它买来却没有买到,就带着亲友动身前去观看。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即将到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叹息了一整天。又有山阴的一个道士,养了些好鹅,王羲之前去观看,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买了这些鹅去。道士说:“只要你能替我抄写《道德经》,我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王羲之高高兴兴的抄写完《道德经》,就用笼子装着鹅回来了,觉得很快乐。他就是这样的任性率真。王羲之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叫买。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了。”老妇人照此一说,许多人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 又一天,老妇人又拿扇子来,王羲之笑而不作声。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7.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又何间焉 ▲ ⑵小惠未徧 ▲
⑶神弗福也 ▲ ⑷牺牲玉帛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3分)
A.、以天下之所顾,攻亲戚之所畔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20. 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
17. (4分) ①参与 ②同“遍”,遍及(普遍) ③赐福,保佑 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每处1分)
18.(3分) C
19. (3分)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翻译时注意“狱”“虽”“”“情”等关键词,一个没翻译出来扣0.5分)
20. (4分)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要像曹刿那样爱国,为国出谋划策。(4分)
(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答出一点,信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
仲淹掌学(10分)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寓居城下。晏殊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①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②:“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由是四方从者辐凑③,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注释】①诇(xiònɡ):看。②绐(dài):欺骗。③辐凑: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轮轴一样。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 读书寝食 (2) 诘之
(3) 适疲倦 (4) 其人亦妄对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
23. 从上文来看,范仲淹在教育学生时体现出了哪些好品质? (3分)
21.(4分)(1) 睡 (2) 责问 (3) 适逢,恰好,正赶上 (4) 回答
22.(3分)范仲淹出题目让学生作赋,一定自己先作一篇,想了解题目的难易。
23.(4分)(勤劳恭谨,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讲究方法)
译文:丞相晏殊留守南京,范公的母亲去世,为母守丧借住在城下。晏公聘请他掌管府学。范公经常住在学堂之中,训导督促学生都很有方法和尺度,辛勤劳苦恭顺谦虚,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典范。晚上给学生上课,读书睡觉吃饭,都定下了时间。总是暗暗地去斋舍察看,见到睡觉的人,就责问他。那人撒谎说:“刚好有些疲倦,刚躺下休息一会。”范仲淹问休息之前看的是什么书,那人也胡乱对答,范仲淹马上取来书问他。那个人不能对答,于是惩罚了他。范仲淹出题目让学生作赋,一定自己先作一篇,想了解题目的难易和用意,也让学生把它作为标准,因为这个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廪食:官府供食〗
1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1分)
是 吾 剑 之 所 从 坠。
1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不亦惑乎
③齐宣王使人吹竽 ④宣王说之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5.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我国古代人民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我们大多可以从中获得启迪,这两篇也不例外。选择其中的最有感触的一篇,把你的心得写下来。(3分)
12. 是 / 吾 剑 之 所 从 坠(1分)
13.①这儿 ②迷惑、糊涂 ③让 ④同“悦”高兴 (每个1分,共4分)
14船已经在前行了,但剑是不会前进的,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2分)
15.甲文的启迪是不能太教条;乙文的启迪是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坑蒙拐骗。(3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出师表》)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夙夜:
18.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分)( )
A.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 北定中原 北通巫峡
C. 还于旧都 曹操比于袁绍
D. 则名微而众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2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中 “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4分)
答:
21.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17.(2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1)挟持,控制
(2)早晚
18.(2分) C D
19.(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2)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20.(4分)
(1)“天下计”是指“三分天下”,具体指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或“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2分)
(2)最能体现“老臣心”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分)
21.(4分)开放性题,结合选文分析诸葛亮性格,得出结论,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示例:不同意这种观点(1分)。从选文看诸葛亮受刘氏父子礼遇,先为先主制定三分天下的大计,后受先主托孤重任,他为蜀汉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忠臣良将他绝不会夺权谋逆(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6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0、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⑴发闾左適戍渔阳 ⑵天下苦秦久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刑其长吏 _______ ⑵夜篝火_______
⑶会天大雨 _______ ⑷为天下唱_______
12、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3、从陈胜、吴广在起义前做的准备来看,你觉得他们能取得“举大计”的胜利吗?为什么?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分析。(3分)
14、选段中陈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3分)
[1f2e445deacf31af.gif]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一11题(14分)
孙叔敖①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②,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③也。 (选自《新序杂事一》)
【注】①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楚庄王时为楚令尹。②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
上天就会降福于他。③仁:仁慈。
8.(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恐去母而死也 ( ) ②归而泣 ( )
③蛇今安在 ( ) ④及长,为楚令尹 ( )
(2) 下列各句中的“之”和“杀而埋之”中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2分) ( )
A. 久之,目似瞑 B. 至之市
C. 齐之习辞者也 D.吾欲辱之
9.用“/”标出下边句子的两处朗读节奏。(2分)
闻 见 两 头 之 蛇 者 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2)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11.结合故事内容,说说孙叔敖身上的优秀品质。(2分)
8.(1) ①去(离开) ②归(回家) ③安(哪里) ④及(等到)
(2) D
9. 闻/见 两 头 之 蛇 者/ 死
10.(1)(孙叔敖)还没有管理国家,全国的人就信服他的仁慈了。
(2)略。
11.“闻见两头之蛇者死”,“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表现孙叔敖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译文: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在一次游玩时,看见一条长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他)回到家里就哭起来.母亲问他为什么哭,孙叔敖便回答说:“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是要死的,刚才我看了两头蛇,所以害怕我会离开母亲而死去的。”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把它杀了埋起来了。”他母亲说:“我听说对别人有恩德而又不为人所知的人,老天会报答他的好处的,你不会死的。”
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爱的人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来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尝 于 太 学 见 晖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2)乃把晖臂曰
(3)举手未敢对 (4)子孙窃怪之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晖以堪先达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12.结合上文,简要说说朱晖是怎样的人。(3分)
8.(2分)尝∕于 太 学∕ 见 晖
9.(4分)(1)一向,平素 (2)握,持 (3)答复,回答 (4)对……感到奇怪
10.(3分)D
11.(4分)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
12.(3分)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16分)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指边远地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①,氓隶②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③之富,蹑足行伍之间,崛起阡陌之中,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④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过秦论》
注释:①瓮牖(yǒu)绳枢之子:指出生贫寒。②氓隶:古代对出身卑贱者的称呼。③猗(yī)顿:因经商而致富。④赢粮:挑了粮食。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会天大雨( ) ⑵失期,法皆斩( )
⑶崛起阡陌之中( ) ⑷赢粮而景从( )
13.下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辍耕之垄上 率罢弊之卒B.扶苏以数谏故 以中有足乐者
C.而迁徙之徒也 拔山倒树而来D.余威震于殊俗 苛政猛于虎也
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⑵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⑶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5.乙文说“陈涉论才能赶不上普通人,没有孔、墨之德行,没有陶朱、猗顿之富有”,那他凭什么能领导起义,并不断取得胜利。联系【甲】【乙】两文有关内容概述。(至少三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⑴适逢,正赶上⑵按照(秦朝的)法律⑶田间小路 ⑷率领、带领 13.(3分)(B)
14.(2分)①现在逃跑被抓回来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2分)②砍削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彩那样聚集着,像回声那样应和着。
(2分)③高山依附着高峻的山势竞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15.(3分)①小时候有远大的抱负,不甘平庸;②能抓住起义的恰当时机;③能正确分析起义的形势;④能充分利用秦朝的统治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这一有利的条件;⑤能抓住项燕、扶苏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一有利的条件;⑥能发动天下的豪杰并肩作战……(答到一点给1分得满3分为止)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 )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乃 ( )
(3)元方入门不顾 顾 (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答:
11.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元方有什么性格特点?(1分)
答:
9.(3分)(1 )约定 (2)才(3)回头看
10.(2分)(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信”字译错扣0.5分,括号里的内容缺一处扣0.5分)
11. (1分)是非分明,聪慧善辩。(意思相符即可,只答“聪明活泼”不得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