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8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会天大雨 ②以数谏故 ③为天下唱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19.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有哪些才能?请结合选段内容回答。(3分)
[abfe2dfbe7df3408.gif]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①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②,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以此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③也。
【注】①干:为某种目的求见。 ②河:此指黄河。 ③治处:治所,古指地方政权的政府驻地所在。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伍子胥父诛于楚 ( ) ②被羔裘 ( )
③昭公去至河 ( ) ④笞平王之坟 ( )
(2)选出与“今以此报子也”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
A.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C.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D.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使 囊 瓦 兴 师 伐 蔡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伍子胥是个怎样的人。(2分)
8.(1)①被诛杀;②通“披”,穿;③离开;④名词作动词,鞭打。(4分)
(2)C(2分)
9. 使 ∕囊 瓦 ∕兴 师 伐 蔡(2分)
[2f6c161ca0f82f86.jpg]
11.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答两点即得2分)
【译文】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便挟着弓,亲自冒犯吴王阖闾。阖闾说:“你非常够义气,也非常勇敢。”就准备将替伍子胥报仇。伍子胥说:“不能,诸侯不替一个人报仇。我听说侍奉君主犹如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报杀父之仇,不可以。”这样攻打出国的计划就暂且搁置。
蔡昭公向南拜见楚平王,穿着羔裘皮衣,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囊瓦)就把蔡昭公囚禁在南郢,三年以后才放他回去。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黄河边,就举兵,说:“天下谁能够攻打楚国呢?我一定参与!”楚国听说这件事,便派囊瓦兴师讨伐蔡国。蔡昭公听说伍子胥在吴国,便请求伍子胥解救蔡国。伍子胥这时才向吴王阖闾禀报:“蔡昭公向南拜见楚平王,穿着羔裘皮衣,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南郢,三年以后才被放回去。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黄河边,就举兵,说:‘天下谁能够攻打楚国呢?我一定参与!’楚国听说这件事,便派囊瓦兴师讨伐蔡国。蔡国并没有罪过,是楚国无道。君王如果有忧虑中国之事意的心思,现在正是时候。”吴王阖闾于是派伍子胥率领__,解救蔡国并讨伐楚国。这时,楚平王已死了,伍子胥率领六千士卒,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坟。说:“从前我父亲没有罪过,你杀了他,如今我要用这种方法还报你!”
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国的丞相。郢又是什么地方?就是楚王的治所。
盲子失坠(6分)
有盲子过涸桥上,失坠,两手攀楯(shǔn,栏杆),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2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自分,失手必坠深渊 (分:料想,考虑) B. 第放下 (第:只要)
C. 乃自哂曰 (哂:微笑) D. 蚤知是实地 (蚤:跳蚤)
2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24、请简要谈谈这则小故事给你的启示。(2分)
22、 D (2分)23、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了这么久呢。(2分)2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相信别人善意的建议,否则会自讨苦吃。或: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吓倒。或:要走出思维定势,战胜自己。(2分)
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①果:果断。 ②顿舍:停止。 ③为:惟。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1)少而好兵—— (2)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3)于是引兵而西—— (4)李信果辱秦军——
12、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始皇以为贤勇D.扶苏以数谏故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2)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14、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语段作简要分析。(2分)
[287dfcb5543c5877.jpg]
宋有狙①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俄③而匮④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⑤于己也,先诳⑥之曰:“与若⑦芧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①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②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③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④匮——音溃(kuì),缺乏,不够的意思。 ⑤驯——音训(xùn),驯服,顺从的意思。⑥诳——音狂(kuáng),欺骗,瞒哄的意思。⑦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⑧芧——音叙(xù),橡实,一种粮食。成玄英疏:“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
2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6.本文涉及到一个成语是: 。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2分)
2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26.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谓唐雎曰 (谓:告诉) B.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C. 天下缟素(缟素:穿丧服) D. 长跪而谢之(谢:道谢)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B.①徒以有先生也 ②以头抢地耳
C.①此庸夫之怒也 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①秦王怫然怒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10.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秦王叙述“天子之怒”引起战争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炫耀武力,想用战争来进行恫吓。
B.外交辞令中常有言外之意,“与臣而将四矣”的言外之意是他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
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表示秦王已经屈服,说明他已经明白自己所作所为的不对,并主动放弃了这场战争。
D.在唐雎与秦王的这场斗争中,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DDC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2)姥初有愠色: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2分)
4.文中是怎么刻画王羲之的人物形象的?(3分)
1.(1)尝:曾经 (2)愠:生气、发怒
2.(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3.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4.侧面描写:桌子被划坏后门生的态度和佬的态度;正面描写:通过王羲之在门生桌上刻字和帮助老媪的事件中写出了王羲之的随和、善良。
口 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B.群响毕绝/湖中人鸟语声俱绝
C.不能名其一处也/有仙则名D.宾客意少舒/醉翁之意不在酒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文中口技表演出现了两个小高潮,连作者也忍不住暗暗叫好:先是一家四口逐渐醒来时“□□□□,□□□□”的情景,后来是失火救火时“□□□□,□□□□”声响场景。(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多次描写了听众的反应,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B.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作者在记叙、描写过程中运用了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读者身临其境。
C.本文共描绘了失火,救火两个场面,场景情节由简单到复杂、声音由少到多,观众神情由迟缓渐入紧张,最后达到高潮。
D.作者选用了贴切的拟声词,对声音予以细腻的摹写,加强了读者想象中的听觉作用,从而获得一定的真实感和艺术享受。
6.B
7.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吓变了脸色的,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想要争先恐后地逃跑了。
8.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9.C(口技表演者依次模拟了三个场面:一家三口由睡而醒,失火,救火)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大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昔齐景公 昔: (2)数其罪云 数:
(3)必轻吾国 轻: (4)公乃释罪 释: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
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4、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2分)
1、(1)从前,以前(2)计算,列举(3)轻视,看不起(4)消除,解除
2、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 (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的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4、曲线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刿论战》选自《 》,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分)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牺牲玉帛/为国牺牲 B.故克之/公问其故 C.又何间焉/亲密无间 D.何以战/可以一战
3.翻译 (4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左传》 长勺之战 2.D 3.翻译(略)
4.⑴反面衬托曹刿的聪明机智。⑵表明进见原因。⑶为下文鲁庄公的目光短浅作铺垫。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