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亡羊(9分)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2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A.、杨子邻人羊 亡:B.、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C. 既 反:D.、亡之 奚:

26.补出省略成分。(2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27.翻译。(2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28.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25逃跑 代指羊 通返,回来( 疑问代词)怎么

26杨子 邻人

27岔路里面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在哪条路上,所以就回来了

28.1.做什么事都不可以慌张,要静下心来分析,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判断;

  2.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3.人生的选择太多,容易迷失自我。(从任何一个角度写即可)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魏王欲邯郸: (2)北面而持其驾:

(3)我欲楚: (4)吾马

2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4、成语___ 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 _______ _ __ _(2分)

23(1)攻:攻打   (2)方:正   (3)之:到……去   (4)良:好       每空1分

24、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越远罢了                                          2分

25、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每空1分

苏武牧羊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单于 ②乃

③与旃毛咽之 ④羝乃得归

22.“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单于愈益欲降之 B.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C.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3.翻译划线句子(2分)

24.这段文字表现出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表现出“

的骨气(用孟子的名言填空)。(2分)

21.(2分) ①  报告、禀告                  ②  囚禁                          

          ③   一起                        ④   喂奶/产子/产奶/哺乳     

22.(2分)( D  )

23.(2分) 苏武手持汉节放羊,由于每天从早到晚的把握,节毛都落尽了。

24.(2分)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盲子失坠(6分)

有盲子过涸桥上,失坠,两手攀楯(shǔn,栏杆),兢兢握固。自,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2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自,失手必坠深渊 (分:料想,考虑) B. 放下 (第:只要)

C. 乃自曰 (哂:微笑) D. 知是实地 (蚤:跳蚤)

2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24、请简要谈谈这则小故事给你的启示。(2分)

22、 D (2分)23、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了这么久呢。(2分)2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相信别人善意的建议,否则会自讨苦吃。或: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吓倒。或:要走出思维定势,战胜自己。(2分)

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1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晖同县张堪有名称 (2)乃晖臂曰 (3)举手未敢(4)子孙窃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

21.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2分)

[7498a9eaec68655e.jpg]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2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永之氓善游 ( ) ②中,船破,皆游 ( )
③有顷,益 ( ) ④又摇其首。溺死 ( )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汝愚之甚,蔽之甚!
25.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a8dd976cc1cf68fd.jpg]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问题。(12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吴广爱人 ________________

(2)将军身坚执锐 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2分)( )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

12、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2分)

9、(1):向来,平时  (2)  通“披”,穿

10、略 11:C

12、(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2)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3、__精神

阅读短文,完成4~6小题。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注】①吕蒙正: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中央官员。④同列:同僚。⑤量:气量。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不喜计人 (2)蒙正遂之 (3)时人服其量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6.与要追究“朝士”的“同列”相比,吕蒙正的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量”?(2分)

4.(1)过错    (2)制止    (3)都(每个1分)

5.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就一辈子都忘不了了,还不如不知道的好,又有什么损失呢?(每分句1分,意思对即可)

6. 阻止同僚,并用“不问之何损”开导说服同僚。(2分,每点1分)

【附】参考译文:吕蒙正丞相不喜欢计较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就制止他。退朝以后,吕蒙正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固然不如不知道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气量。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13~15题。

畏斋拾银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节选自周晖《金陵琐事》)

【注释】 ①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②宦官家:做官的人家。宦官,官吏的通称。 ③俟(sì):等待。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劝令留金也 恐: ②又教书于宦官家 尝:

1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

译文:

15.秀才何岳具有哪些优秀的道德品质?(3分)

答:

13.①担心     ②曾经(每个1分)

14.(那官员)把银子寄存在他家多年,他却毫不动心。(逗号前后各1分)

15. 拾金不昧(虽贫穷而不贪财),为人诚信(做事认真),做好事不求回报(写出一点得1分,两点即可得3分)。

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13~15题。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知:指担任州县的长官。③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④具:写,题。⑤揭:公布。⑥诏:君王召见。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准英迈( ) ②教准增年( )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

15.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3.①年轻时     ②有的人(每空1分,共2分)

14.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再坐下。(2分,每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5.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3分,答出三点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