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愚公移山》,完成8-12题。(18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列加点词词义或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B. 以残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而山不加增 面山而居 D. 汝之不惠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9. 解释加点词。(4分)
①惩山北之塞____ ②杂然相许____
③寒暑易节_____ ④汝之不惠_____
10.翻译句子。 (6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面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B. 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强调移山艰难,衬托了愚公形象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不受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12.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3分)
8.D(3分) 9.略(4分) 10. 略(6分) 11.C(2分)
12.示例: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或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3分)
阅读《期行》,完成7—12题(18分)
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解释下列画线的词。(4分)
(1)与友期行( ) (2)相委而去( )
(3)门外戏 ( ) (4)入门不顾( )
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2分)
A.、下车引之B.、不能称前时之闻C.、借旁近与之D.、余闻之也久
9、 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
10、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1、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3分)
12、结合课文中元方的言行,谈谈你对他的评价。(3分)
我的评价:
7、(4分)(1)约定(2)丢下,放弃(3)玩耍(4)回头看8、B(2分)9、(4分)①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才到。②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10、(2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1、(3分) 做人要重礼守信 (基本意思符合即可)12、(3分)(结合自已的体验,理由充分即可。答案要结合课文中元方言行。)
文言文阅读,完成12-14题(11分)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抑亦人谋也( ) 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
③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 ④利尽南海 ( )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分)
1.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2分)
14.说说诸葛亮给刘备提出的战略方针是什么?(3分)
[688acf14c95db6b1.gif]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19.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乙]的内容。(3分)
20.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4分)
夙夜忧叹 夙夜: 庶竭驽钝 驽钝:
属以后事 属: 若嗣子可辅 辅:
2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 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
②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____________
22.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最正确的一种是( )(3分)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23.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即可) (2分)
答:
1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受遗诏。(3分)
20.①早晚②比喻才能平庸③通“嘱”,托付 ④辅助,协助 (4分,每小题1分)
21.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4分,每小题2分)
22.B(3分)
23.略(示例: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0分)
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冯梦龙《广笑府》)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遣子入城市肉( )( ) (2)谓子曰(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
(2)汝姑持肉回陪客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8.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3分)
6、(1)派(1分) 买(1分) (2)对……说,告诉(1分)
7、(1)有一对父子,性子都很刚烈,不肯让人。(2分)
(2)你暂且(姑且)拿着肉回家陪客人喝酒,等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看谁站得过谁)!(2分)
8、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宗泽传(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母刘,梦天大雷电,光烛其身,翌日而泽生。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②。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③。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④,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选自《宋史》有删减)
【注释】① 婺州:今浙江金华。② 末甲:科举制度殿试录取甲等中的最低一等。③ 磁州:今河北磁县。④ 生兵:指生力军。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官恶直 恶:讨厌
B.或问之 或:有人
C.议者谓泽刚方不屈 谓:认为
D.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败:失败
9.下列句中“以”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A.以君之力B.以至于斯也
C.河曲智叟无以应D.以示玉人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泽应进士第时,因指摘时政,太过率直,被放在最后一甲。
B.充议和大使时,不辱使命,事后被调往磁州。
C.卫南一战,宗泽孤军深入,上下齐心,终使金兵退却数十里。
D.选文表现了名将宗泽,刚直不屈,有勇有谋的个性特点。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泽曰:“是行不生还矣。”
(2)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8.D 9.B 10.B
11、(1)宗泽说:“这次去不能活着回来了。”
(2)今天前进后退一样是死,不得不从死中求得生存的机会。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5分)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公将鼓之。
④肉食者鄙 ⑤必以分人
16. 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4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7. 长勺之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8. 结合语段内容说说曹刿是个怎样的人?(4分)
15.略。16.略。17.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后发制人。18.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和高度责任感;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非凡的谋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8分)
(1)去后乃至 (2)相委而去
(3)尊君在不 (4)入门不顾
16.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7.元方是从 和 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2分)
18.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3分)
15.(4分)(1)才 (2)丢下、舍弃
(3)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4)回头看
16.(4分)(1)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在正午碰面。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2分)
(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2分)
17.(2分) 信用和礼貌(无礼和无信亦可)
18.(3分) 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高启《墨翁传》,有删节)
[注]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黧(lí):色黑而黄。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诮(qiào):讥讽。⑦玄圭:黑色的玉。⑧侪(chái):同辈。⑨弸(pénɡ):充满。⑩徼(jiǎo):求。
3、 解释下来加点的词语。(4分)
⑴. 躬操杵臼__________________ ⑵. 人望见,咸异之__________________
⑶. 所制墨,有定直__________________ ⑷.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与“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自; 感到……怪异; 通“值”,价钱; 效仿
4、①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
②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5、逐利者以假冒真,迎合世俗,而墨翁则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准则。
译文:墨翁是吴槐市里的人。曾经游走的了荆楚 这个地方,一次,他遇了有人传授古带造墨的方法,于是说:“吾如果卖这种墨的话,就完全可以有钱读书了,何必像现在这样急急切切地到处奔走呢?”于是就回家了,在自家门上写上了“造古法墨”几个字。字身 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 ,虽然他手背龟裂面色黑黄,但是他的形貌奇特古怪,穿着宽大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人们望见他,全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他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所制墨,有 一定的价钱。报酬不合适,辄不卖。所以别人的铺子里人总是满而他的店铺的人却很稀少。
有一乡客讥讽 他说:“ 你的墨汁做得然好,可为什么卖不出去?”墨翁说:“ 唉!吾的墨用的是上好的材料,做墨用的力也特别勤苦,就因为它制作的艰难,所以我不想卖出它太容易了啊。现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用一些鄙俗的方法随意制作,在用低廉的价钱__百姓, 看它虽然像黑色的玉,试用它却如 土炭一般,我私下认为这是可耻的事。假如我要是想 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那就是对外打着卖古代墨汁的旗号,而内里却拿着今天的不好的出卖,这么做可以吗? 在说,我的墨虽然卖不出去,可是看我的箱中,那些黑黝黝的墨汁还在,我有什么可悲伤的呢?”那乡客听这些话后说:“ 我们这类人 吟诵着圣人的言论,嘴里充满着高尚的品德,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难道不感到羞愧吗?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说完,叹息着离开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9分,每小题3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5.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
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CB
7、(1)即使是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2)这个勇士倘若发怒,(则)倒下尸首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