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李氏之鸠①》一文,完成8—11题。(14分)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②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④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鸠乃食。
【注】①鸠(jiū):鸟中的一种。②僮婢:僮仆婢女。③贾:做买卖。④易:交换。⑤绐(dài):哄骗。
8、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6分)
⑴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过于鹦鹉,甚慧( ) ②鸠觉其意( )
③至贾家,则舍之去( ) ④鸠竟不食( )
⑵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愿以十金易焉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D.、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9、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且 恐 鸠 死 而 金 无 取 偿 也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全文后,你认为,鸠鸟身上具有什么美好的美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⑴①聪明 ②意图,用意 ③离开 ④始终,终究 (每个1分) ⑵C (2分)
9、且 / 恐 / 鸠 死 而 金 无 取 偿 也 (2分)
10、⑴你果真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去,我将__。(“市”“且”翻译到位)
⑵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相错杂。
11、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大意对即可,2分)
陶侃惜谷(9分)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而鞭之。故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②贼:伤害。
2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 ②汝既不田( )
③执而鞭之( ) ④故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
22.翻译句子。(2分)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觉得陶侃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①拿 ②种田 ③鞭打 ④所以
22. 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
23. 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
(答出三点即可)
宋濂①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②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③,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④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注释】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馔:饭菜。③间召问: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④茹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
2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1)诚然,卿不朕欺( ) (2) 郡臣臧否( ) (3) 微景濂( )
2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翌 日 问 濂 昨 饮 酒 否 坐 客 为 谁 馔 何 物
26.概括短文所记述关于宋濂的几件小事?(3分)
[64f86a6bf034c5cb.gif]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3分)
①儿怠,则少加夏楚 ②我何以见汝父 ③鸡鸣方卧焉
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22.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2)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20. (3分)①疲倦 、懈怠 、松懈 ②凭 、用 ③才
21. (2分) 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2分,于、以、被:翻译错误,各扣0.5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
22.(4分)
(1)严母教子、严母陪读、母陪子读(1分)
(2)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两点各1分)。
承宫樵薪苦学(8分)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①少孤,年八岁 ②门下生共禁,乃止 ③见而欲笞之 ④因留宫门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19.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17. (4分)①幼年丧父 ②才 ③鞭打 ④于是
18. (2分) 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感到奇怪,就去寻找他。(“怪”“ 还” “索”及 句末点号各0.5分)
19. (2分)经过徐子盛家时听见学生讲诵《春秋》,若答“勤奋读书”一类,只给1分,不合要求不得分)
刘宣苦读成才(7分)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会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孺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是他。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语使(告诉) B.讶其文(感到惊奇)
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D.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分)C 2. (2分)(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3. (3分)(1)刘宣:苦读成才。 (2)卫使:爱惜人才。 (3)刘铉:慧眼识才
塞翁失马(13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塞翁失马》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由西汉淮南王 组织文人编著的。题目“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_______________连用。(3分)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 (2)居数月 居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 (4)死者十九 十九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此何遽不为福乎?
丁壮者引弦而战。
4、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2分)
1. (3分) 淮南子 刘安 焉知非福
2.(4分,每空1分)逃跑 经过 带领 十分之九,指绝大部分
3.(4分,每句2分)这怎么就不是福呢? 青壮年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4.(2分)福祸相依,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①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注释】①说:shuì劝说。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⑴其友李生谓之不善学( ) ⑵居五日 (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生十分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就转身走了。
B.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就转身跑了。
C.王生十分生气,不答应李生而自己就跑掉了。
D.王生更加生气,不答应李生而自己就走掉了。
14.王生的可贵之处在于⑴ ⑵ (2分)
15.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生认为善学者要不耻下问,能择善者而从。
B.李生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论证善学贵在善思。
C.李生认为王生即使想改进学习方法也为时已晚。
D.文章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12.(1)善于,擅长(2分) ⑵ 停留,过了(2分)
13. B(3分)
14.(1)好学 (1分) ⑵勇于反省(1分)
15.C(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②不足,甚可虑也。”公犹豫不决,事又寝③。(《新百喻经》)
【注释】①颠踬(diān zhì):跌倒、摔跤。 ②下房:仆人住的房子。③寝:息,止。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公善之( ) (2)下房不足( )
13.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修路径直通向山,安放栏杆保护他们,又有什么担忧呢?
B.修路让他们通过,设计栏杆护住山,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C.开辟一条小路来通行,设置栅栏来保护,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D.开辟一条通人的小路,建设护人的栅栏,又有什么担忧的呢?
14.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可以概括为“ ”。(用文中的词语概括)(2分)
15.鲁公之父、妻、家人阻止治园的理由各不相同,但他们认识上的局限性是相同的,即
。(3分)
12.(4分;各2分)(1)以……为善(认为……很好/对) (2)足够,充足
13.(3分)C
14.(2分)犹豫不决
15.(3分)看问题片面(或者: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不全面;出于本位主义考虑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黄生借书说
①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②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③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④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⑤为一说,使与书俱。
9.本文作者是 朝的文学家 。 (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1.不能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观点的一项对比内容是( )(3分)
A.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B.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
C.作者幼时和通籍后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D.作者的公书和张氏的吝书行为的对比。
9、清 袁枚(2分)
10 、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3分)
11、D(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