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课文选自《___________》,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的____________所作。(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反衬了曹刿的深谋远虑。

B.从本文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作战时,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明曹刿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

D.曹刿认为“彼竭我盈”是追击的最佳时机。

9.左传   左丘明(1+1分)

10.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3分)

11.C (3分)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解〗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②虞人:掌管山泽打猎的官。③焉:何必。④罢:停止,取消。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是日,饮酒乐,天雨。

12. 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往,身自罢之 太丘舍去,去后至。

B.公将焉? 见藐小物必细察其纹理

C.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神龟寿,犹有竟时

D.魏是乎始强 余尝土墙凹凸处

13. “魏于是乎始强”,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魏国强大的原因。(2分)

11. 这天,他喝酒喝得高兴,天下起大雨。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词“是”“雨”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得2分。重点词语的解释错一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12. C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3. 魏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国君魏文侯信守承诺,即使对一个小小的山泽小官,也绝不食言。诚信是立国和为人的根本。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意思对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

8.解释下面加点字。(2分)

①尊君在 ②相而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古人说话非常讲究礼节,比如称呼对方的父亲为“尊君”,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家君”。你还知道古人的哪些敬称和谦称,请分别写出一个。(2分)

敬称: 谦称:

8. 通“否”     丢下,舍弃      

评分意见:本题2分,每空1分。

9. (友人)下车拉他,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大门。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词“引”“顾”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得2分。重点词语的解释错一个扣1分,2分扣完为止。

10. 敬称:令尊、令堂、令兄、令妹、令郎、令爱 、足下、阁下等。

谦称:家父、家母、家尊、家严、家君、家母、家慈、舍弟、舍妹;鄙人、在下等。

评分意见:本题2分。每空1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 ) 山北之塞( )

残年余力( ) 妻献疑曰( )

11、用现代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何苦而不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人物性格?(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谈谈你对“愚公”挖山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分)(险峻的大山)、( 苦于)、(凭)、(他的)

11、(3分)担心什么铲不平?

12、(1)(2分)对比

(2)(2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13、(4分)略

阅读陈子龙《李氏之鸠》一文,完成文后8—11题。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dài):欺哄。

精练:

8.解释加点的字 (4分)

⑴不远 ⑵公必欲我他所

⑶贾人其志 ⑷且鸠死而金无取偿也

9.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过鹦鹉:比B.愿以十金易:语气词,不译

C.至贾家,舍之去:就D.鸩食:才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3分)

8.略     9.B

10.⑴主人骗它说:“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了以后马上就带你回家。”

11.李氏鸠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寄托了作者誓死忠于明朝的气节情操。

李氏有一只鸠,能说人话,说话的能力超过鹦鹉,非常聪明,李氏已经养它好几年了。它每天就在走廊厅堂的帘幕之间飞来飞去,从不飞远,晚上就睡在笼子里,来躲避狸猫,老鼠的侵扰.它看到男女仆人有私下里偷拿东西的,摘花毁绿的,一定要报告给它的主人。

有个晋国人在吴地经商,见到了这只鸟,愿意拿十两银子把它买下来。鸠已经觉察到他的意图,就告诉主人说:“我住在这里已经好久了,不忍心离开。你果真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去,我将__。”主人哄骗它说:“我有二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完了就带你回来。”到了那个商人家里,主人就抛下它离开了。鸠整天不吃东西,哀呼号叫,要求回去。商人很同情它的忠诚和意志,而且还担心鸠死了而又不能取回银子,于是留下了十分之二的银子作为补偿,把鸠还给了李氏。鸠才吃东西。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14分)

景公使烛邹主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①主鸟:主管养鸟。 ②弋:此处指射鸟。

9.(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景公弋 ( ) ②而之 ( )

使诸侯闻之 ( ) ④以吾君鸟而轻士 ( )

(2)下列句中与“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中“以”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是必得躬历山川 (《治水必躬亲》)B.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全石为底(《小石潭记》)D.何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10.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使 吾 君 以 鸟 之 故 杀 人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12.你认为选文中的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9.(1)喜欢(1分)     失去,丢失(1分)     让 (1分)     看重、重视(1分)

  (2)C(2分)

10.使/ 吾 君/ 以 鸟 之 故 杀 人(2分)(如在“以鸟之故/杀人”处停顿也可得分)

11.(1)(晏子)列举完烛邹罪行,请求(齐景公)处死他。(2分)

   (2)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分)

12.晏子善于辞令、机智善辩(1分),以国事为重(1分)。

阅读《齐人攫金》(选自《列子》),完成8-11题。(14分)

昔齐人有金者,清衣冠而之市。适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其金而。吏捕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注】①攫(jué):抢。②适:到……去。③鬻(yù):卖。④因:于是,就。⑤焉:(在)那里。⑥殊:根本。⑦徒:只。

8.(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昔齐人有金者( ) ②清衣冠而之市( )

③因攫其金而( ) ④何( )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清旦衣冠而市”中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春冬时 B.至市,而忘操之

C.是吾剑所从坠 D.项为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2分)

吏 捕 而 束 缚 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译文:

11.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文言文阅读《管仲破厚葬》,完成8-11题(14分)

齐国厚葬,布帛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矣。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戮:侮辱。

8.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齐国厚葬( ) ②布帛于衣裘( )

③桓公之 ( ) ④厚葬之风矣( )

⑵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则”与“布帛尽无以为蔽”句中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入无法家拂士 B.战请从

C.至无可用 D.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9.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11.用自己的话说说厚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危害?(2分)

       

8. (1)喜欢  (2) 全,都  (3)担心  (4)停止  (4分) B  (2分)

9.  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2分)

10.(1) 凡是人的行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2分)

(2)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2分)

11. 布帛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遮身的;材木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防守的。(2分)

阅读《李氏之鸠》一文,完成8—11题。(14分)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鸠乃食。

【注】①鸠(jiū):鸟中的一种。②僮婢:僮仆婢女。③贾:做买卖。④易:交换。⑤绐(dài):哄骗。

8、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6分)

⑴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过于鹦鹉,甚( ) ②鸠觉其( )

③至贾家,则舍之( ) ④鸠不食( )

⑵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愿以十金易焉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D.、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9、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且 恐 鸠 死 而 金 无 取 偿 也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全文后,你认为,鸠鸟身上具有什么美好的美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⑴①聪明  ②意图,用意  ③离开  ④始终,终究  (每个1分)       ⑵C  (2分)

9、且  /  恐  /  鸠  死  而  金  无  取  偿  也 (2分)

10、⑴你果真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去,我将__。(“市”“且”翻译到位)

⑵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相错杂。

11、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大意对即可,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

晏元献⑴公为童生⑵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⑶。适值帝御试进士⑷,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⑸,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⑹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⑺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⑻,各为燕巢⑼,以至市楼酒肆⑽,往往皆供帐⑾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宫中批除⑿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⒀,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⒁,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⒂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⒃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⒄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九)

【注】⑴晏元献:即晏殊。⑵童生:科举考试中获得秀才资格的考生。⑶阙下:此指朝廷。⑷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⑸赋:此指诗词。⑹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⑺燕:同“宴”。⑻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⑼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⑽肆:店铺。⑾帐:帐帷、帐幕。⑿除:授官。⒀复进:再次请示(皇上)。⒁得对:有了面圣的机会。⒂质野:朴实。⒃须:会。⒄眷:器重。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值帝御试进士 往往皆供为游息之地

⑶公受命 ⑷上益其诚实

13.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 )(3分)

A.张文节荐之朝廷 苛政猛虎也(《捕蛇者说》)

B.至市楼酒肆 醒能述文者(《醉翁亭记》)

C.往往皆供帐为游息地 然足下卜鬼乎(《陈涉世家》)

D.上益嘉诚实 得船,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⑴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⑶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1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晏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语句解说。(2分)

12.适逢,正赶上  到处  已经   欣赏,赞赏  (4分)  13.D(3分)

14.⑴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2分)

15.晏殊是一位有才华且很诚实的人。从文中“张文节荐之于朝廷”、“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稿尚在,

乞别命题”及“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等可以看出。(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