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相粱(16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8分)
(1)或谓惠子曰( )
(2)欲代子相( )
(3)非梧桐不止( )
(4)于是鸱得腐鼠( )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17.请揣摩“庄子往见之,曰:……”中庄子“曰”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2分)
18.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鵷鵮”和“鸱”分别比作什么?(3分)
15.⑴有人 ⑵想 ⑶栖息 ⑷在这时 16.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17.冷笑(或嗤笑、愤怒、鄙夷) 18.比喻庄子(或志向高洁之人) 比喻惠子(或贪求名利之人)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9.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11.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2分)
12.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9.答案: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评分:共2分。
10.答案: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
评分:共2分,意对即可。
11.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理由充分即可。
评分:共2分。
12.答案: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
评分:共2分。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10一13题。(11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用“/”标示下面句子朗读的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②待君久不至
11.解释加点的字词。(2分)
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⑵陈太丘与友期行:
⑶尊君在不: ⑷元方入门不顾: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撒盐空中差可拟。
⑵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3.简答题。(3分)
上面两篇短文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咏雪》中谢道韫的聪明主要体现在____ __
,《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的聪明主要体现在_____ __;这两篇短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 描写。
[2daa3b28c90301b1.gif]
刘宣苦读成才(7分)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是他。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语使(告诉) B.讶其文(感到惊奇)
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D.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分)C 2. (2分)(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3.(3分)(1)刘宣:苦读成才。 (2)卫使:爱惜人才。 (3)刘铉:慧眼识才
塞翁失马(13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塞翁失马》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由西汉淮南王 组织文人编著的。题目“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_______________连用。(3分)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 (2)居数月 居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 (4)死者十九 十九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此何遽不为福乎?
丁壮者引弦而战。
4、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2分)
1. (3分) 淮南子 刘安 焉知非福
2.(4分,每空1分)逃跑 经过 带领 十分之九,指绝大部分
3.(4分,每句2分)这怎么就不是福呢? 青壮年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4. (2分)福祸相依,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阅读《公输》回答问题(11分)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0.(4分)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九:
(2) 已持臣守圉之器 圉:
(3) 公输盘诎 诎:
(4) 在宋城上而待楚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 :
11.(4分)请将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2)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12.既然“墨子之守圉有余”,为什么他还要与楚王进行一番关于“窃疾”的说理呢? (3分)
10.11略
12. 说理,先在道义上击败敌人,使楚王陷于不义,理屈词穷;这样与后面的实力较量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劝说楚王放弃攻宋的目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8分)
华歆、王朗①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②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③,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⑤相弃邪?”遂携拯⑥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 《世说新语》)
【注释】①华歆:字子鱼,三国魏平原高唐人。王朗:本名严,字景兴。三国魏东海人,博学多才。从汉末至曹魏年间,数次为官,有美誉。②难(nàn):阻拦。③本:原来,先前。疑:犹豫。④自托:托身。⑤以急:因为事态紧急。⑥携拯:携带着这个人并搭救他。
8.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有 一 人 欲 依 附
A. 有一人/欲依附 B. 有/一人欲依附
C. 有一/人欲依附 D. 有一人欲/依附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俱( ) (2)舍( )
10.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幸尚宽,有何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各表现出怎样的性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B 9. (1)一起,一同。(2)舍弃
10. (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11. 王朗在认为对自己无害时,能助人时则助人,一旦事情有变,危及自身利益时,只考虑自己;华歆处事谨慎,做事有始有终,信守承诺。当今社会,有些人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但往往因受不了利益的__,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而有些人,平日虽默默无闻,但能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才是我们应该效仿与学习的对象。(大意对即可)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乙】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公输》)
1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_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________________
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诎________________
11.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有关论战的文字,各自表明了曹刿和墨子的政治主张,请用简练的语言说明。(2分)
曹刿:
墨子:
13.甲乙两文都涉及到战争,在甲文段中,鲁国凭什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乙文中是什么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决定的?(4分)
[8ab18fb812d3e0b8.gif]
景公出游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1)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 :“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2),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3)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4) 。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5) 。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6),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
公曰 :“善 。”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1)遵:循。(2)巡狩:视察。(3)省:考察。(4)豫:指帝王秋天出游。(5)度:法度、准则。(6)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遵海而南 南:南面B.、从水而不反谓之连 反:通“返”,返回
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 身:亲自D.、赈赡之,然后归也 赡:供给、供养。
13.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2)小大之狱
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 (2)吾与徐公孰美
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 (2)欲报之于陛下也
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2分) ▲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2分) ▲
15.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3分)
人物(作者) | 篇目 | 人文思想核心 |
晏 子 | 《景公出游》 |
|
欧阳修 | 《醉翁亭记》 |
|
范仲淹 | 《岳阳楼记》 | |
曹 刿 | 《曹刿论战》 | 取信于民 |
12、(2分)A
13、(2分) C
14、(4分)(1) “您问得真好啊!” 晏子拜了两拜。(2) 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15、(3分)体恤民情 与民同乐 忧国忧民附译文:齐景公要外出游玩,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舞两座名山上去游览,然后沿着海边南下一直到琅琊山,我该怎么做才能与古代圣王的外出巡游相比呢?”
“您问得真好啊!” 晏子拜了两拜。“我听说天子到诸侯那里视察叫巡狩,诸侯去朝拜天子叫述职。所以春天视察耕种情况补助穷困的人家,叫巡视,秋天视察收获情况补助欠收的农户,叫检查。夏朝时的谚语说:我们的君王不出来巡视,我们怎么能得到休息?我们的君王不出来巡视,我们怎么能得到帮助?君王出来巡视检查,是诸侯的法度。可是现在却不是这样了,君王一出来,就兴师动众,从百姓身上筹集粮草,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顺着水流泛舟而下玩乐以至忘记了返回的叫作流,逆着水流而上玩乐以至忘记了返回的叫作连,整天外出打猎追逐野兽不知满足的叫作荒,毫无节制大饮其酒的叫作亡。古代的圣贤君王都没有这种流连荒亡的行为。”
齐景公说:“说得好啊。”叫官吏查点粮食,和老幼穷人数目相同。官吏照数目分发粮食。给予贫困穷苦的人三百钟的粮食。齐景公又亲自见了七十个老者病人,给了他们一些钱财,然后回到了齐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4分)
(1)战前:
(2)战中:
12、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
9、(1)参与 (1分) (2)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1分)
(3)指古时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1分) (4)倒下 (1分)
10、(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2分)
(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消退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衰竭了。(2分)
11、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2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
12、⑴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①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②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3分,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