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11~13题。(共9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朝服衣冠 服:
(2)王之蔽甚矣 蔽: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翻译:
(2)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
13.邹忌“诚知不如徐公美”的判断源于他的哪两个具体行为?(用原文回答)(3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11.(1)穿戴 (2)受蒙蔽
(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2.(1)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的。
(2)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或“这就是所说的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
胜敌国”。)
(共4分。共2小题,每小题2分)
13.孰视之 窥镜而自视
(共3分。共2句 ,只答1句2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
(一)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二)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走: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11.选出下面几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1分)
A.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故意B.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即使
C.皆以美于徐公 以:把D.火齐之所及也 之: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①闻寡人之耳者 翻译:
②皆朝于齐 翻译:
13.桓侯丧命,齐国强盛,两个故事不同的结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0.(2分)
参考答案:还走:转身就跑 面刺:当面指责、批评
评分标准:每处1分
11.B(1分)
12.(4分)
①使我听到的②都到齐国来朝见
评分标准:每句2分,(关键词:闻、朝,调整第②句的语序)
13.(3分)
参考答案:我们应该拥有宽广的胸怀(1分),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和建议(1分),勇于改正错误(1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 弗敢专也 专:
⑵ 小惠未徧 徧:
⑶ 齐人三鼓 鼓:
11.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⑴ 可以一战。 翻译:
⑵ 公将驰之 翻译:
⑶ 夫战,勇气也 翻译:
12.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鲁国为什么能够以弱胜强战胜齐军。(3分)
答:
四、本大题共9分
10. ⑴专有。或:独自享有 ⑵徧,通“遍”,普遍 ⑶击鼓
评分:本题3分。每词1分。通假字未解释不给分。
11. ⑴ 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
⑵ 鲁庄公将要(或“准备”)驱车追赶齐军
⑶ 作战,靠的是(凭借的是)勇气
评分:本题3分。每句1分。
12. ①鲁庄公能够做到取信于民,知人善任。
②曹刿能够根据战场情况指挥鲁军出击和追击
评分:本题3分。鲁庄公角度的答点2分,曹刿角度的答点1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第10—12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走送之 走:
(2)腰白玉之环 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翻译:
(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翻译:
12.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写出三点即可)(3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9分)
10.(1)跑 (2)腰佩
11.(1)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
12.答题要点:借书读;抄书;百里求师;恭敬求教;忍受寒冷等。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4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 忠之属也 属: ②公问其故 故
12. 下列加点词与“神弗福也”中的“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吾妻之美我者 B. 名之者谁
C. 忿恚尉 D.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 何以战
译文:
②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
14.阅读第①段,说说曹刿为什么要提出“战则请从”。(2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11. ① 类 ② 原因、缘故
评分:共2分。每题1分。
12.B 2分。
13.① (您)凭什么(与齐国)作战
②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评分:2分。
14. 为国分忧;肉食者鄙,不能远谋。
评分:共2分。每点1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 15-17 题。(10分)
《赵普》片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习吏事( ) 及为相( ) 手不释卷( ) 阖户( )
16、对《孙权劝学》中相关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17、写出下列语句的基本意思。(2分)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
18、结合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列举2个方面)(4分)
___
___
15、熟悉; 等到;放下;关上 16、B
17、(1)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2)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
18、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两人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共4分。两个方面各2分。意对即可)
义牛者,宜兴铜棺山农人吴孝先家水牛也。力而有德,日耕田二亩,虽饥甚,不食田中苗。吴宝之,令其十三岁子希年牧之。一日,希年牧牛,跨牛背随牛所之。牛方食草涧边,一虎从牛后林中出,意欲攫希年。牛知之,即旋身转向虎,徐行啮草。希年惧,伏牛背不敢动。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牛将迫虎,促奔而前,猛力触虎。虎方垂涎牛背儿,不及避,踣①而仰偃涧中,不能辗。水浸虎首,虎毙。希年驱牛返,白父,集众舁②虎归,烹之。
他日,孝先与邻人王佛生争水。王富而暴,素为乡里所怨,皆不直③之,而袒孝先,王益怒,率其子殴孝先死。希年讼于官,王重赂邑令,反杖希年,希年毙杖下,无他昆季④可白冤者。孝先妻周氏,日号哭于牛之前,且告牛曰:“曩⑤幸藉汝,吾儿得免果虎腹。今父子俱死于仇人矣,皇天后土⑥,谁为我雪恨耶?”牛忽长鸣,奔至王家。王父子三人方延客欢饮,牛直登其堂,竟抵王,王毙,复抵二子,二子毙,客有持杆与牛斗者,皆伤。邻里趋白令,令闻之,怖死。
【注】①踣:跌倒。②舁:抬。③直:公正地对待。④昆季:兄弟。⑤曩:从前。⑥皇天后土:上天和大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吴宝之,令其十三岁子希年牧之(把……当作宝贝)
B.、牛将迫虎,促奔而前(靠近)
C.、吾儿得免果虎腹(结果)
D.、王父子三人方延客欢饮(邀请)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力而有德,日耕田二亩 国险而民附
B.、希年牧牛,跨牛背随牛所之 将军岂愿见之乎
C.、日号哭于牛之前 躬耕于南阳
D.、牛直登其堂,竟抵王 卜者知其指意
21、用现代汉语写出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牛知之,即旋身转向虎,徐行啮草。
②今父子俱死于仇人矣,皇天后土,谁为我雪恨耶?
22、本文中的义牛的“义”表现在哪里?文章借义牛的故事想要表达一个怎样的意愿?(4分)
19、C(3分)
20、A C(4分)
21、①牛知道了这个情况,就转过身子面向老虎,慢慢地踱着步吃草。(2分)
②如今他们父子都死在仇人手里,上天和大地,谁来替我报仇雪恨呢?(2分)
22、义的表现:吴家的牛把想吃吴希年的老虎顶入水中,老虎被淹死,吴希年获救。 吴
家的牛替被打死的吴家父子报仇雪恨。(2分)
表达了劳动人民企盼除暴安良的英雄和__凶暴的压迫者的意愿。(2分)
文言文阅读(15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岸谷: ②忌克:
③龌龊: ④颜色: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②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20.简要说说文章写了赵普哪两件事。(2分)
① ②
21.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为国事敢犯颜直谏,回想一下,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这样的人?请写出两个。(2分)
、
22.文中的“太祖”指的是宋朝的开国皇帝 。从这篇文章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君主?(3分)
18.①形容人严肃刚正 ②对人忌妒刻薄。③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④脸色
19.①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②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意对即可)
20.①专心致志,刻苦读书 ;②以天下为己任冒死奏荐人才
21.海瑞、魏征等。
22.赵匡胤。太祖是个偶尔固执,但最终仍会明辨是非的君主。
(浙江温州)
(三)(13分)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2)乃把晖臂曰
(3)举手未敢对 (4)子孙窃怪之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晖以堪先达C.以残年余力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23.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
20.(4分)(1)一向,平素 (2)握,持 (3)答复,回答 (4)感到奇怪
21.(3分)D
22.(3分)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
23.(3分)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浙江衢州)
白侯之贤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己,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己。”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á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X kb 1.co m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豪者善避役 (2)顾谓二三子曰 (3)白侯之贤信己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23.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2分)
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1) ,驭吏(2) ,天子嘉之。
21.(3分)(1)擅长,善于(2)回头(3)确实,真实
22.(2分)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百姓都佩服他做事公平。(意思符合即可)
23.(2分)(1)清(约)(2)严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