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6分)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亦不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示炯戒。”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谓君不善学( )(2)王生不( )

(3)李生寻王生( )(4)闻道也( )

12、选出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君但志不思之

A.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B.、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C.、年且九十,面山居D.、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亦不善学乎?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14、结合自身实际,请从学习方面谈谈你从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11、(1)或:有的人 (2)说同悦,高兴  (3)故:特意  (4)冀:希望      12、D

13、(1)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得分点“悉”“志”“善”)

(2)求学的人的大忌,莫过于自我满足,为什么不(赶快)改变呢?(得分点“逾”“厌”“盍”)

 (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注意省略句式)

14、联系自身实际1分,启示2分:学习既要不怕吃苦又要有正确的方法。(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张仪受辱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选自《史记》)

【注释】① 张仪:与苏秦同为战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②学术:学习游说之术。③醳(shì):通“释”,释放。④檄(xí):征讨的文书。⑤而:你的。⑥顾:却,反而。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门下张仪 ( ) (2)掠数百 ( )

(3)文檄告楚相 ( ) (4)我顾盗而城!( )

11.下列各项加点的“以”字与“苏秦自不及张仪 ”中“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物喜 B.我日初出远

C. 卷石底出 D.太医王命聚之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⑵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⑶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13.张仪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天下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这归功于他不凡的精神品格。请结合文章具体情节,分析张仪主要性格特点。(至少两方面,4分)

10. (1)怀疑  (2)用竹板打  (3)写   (4)将要  11. B 

12. ⑴张仪贫穷且没有好的品行,一定是这个人偷去了宰相的玉璧。

⑵假使从前我不做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⑶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3. 示例:张仪被诬陷后,受到鞭笞,但他并不屈服,可见他是一个顽强不屈的人;张仪受辱后,得知自己的舌头还在,便心安的说“足矣”,可见他是一个乐观自信的人;张仪为秦相后,公开告诉楚相将要攻打楚国,可见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写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写出加点字得1分,有简要分析,得3分。)

王积薪闻棋

唐·李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⑵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

①选自《唐国史补》

②媪:ǎo老妇人,这里指店家主人是位老婆婆。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灭烛( ) (2)良宵难遣,可一局乎?( )

21.翻译下列句子:(2分)

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22.选文短小精辟,趣中寓理,从王积薪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弗如,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20.(1)已经  (2)下棋,作动词

21. (2分)王积薪暗暗地记下了她们摆布棋子的位置和顺序,天明后他重新摆出那一局棋,每一步棋用意的深妙都是他琢磨不透的。

22.(2分)艺无止境、学无止境。强中更有强中手,在任何环境中都要虚心,要向内行人多多学习,有一点本领不要骄傲自满,学习提高是无止境的过程。(提到“艺无止境、学无止境”“学无止境”等都可)

扁鹊投石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①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__矣。”(《战国策.秦策》)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1.解释加点的字。(2分)

①君与知之者之 ②则君一举而国矣

12.下面与“扁鹊怒而投其石”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与不知者败之 B. 若夫日出林霏开

C. 面山居 D. 由是则生有不用

13.扁鹊的话一是针对__________ 而言,一是针对________ 而言。(2分)

  

11.(1) 计议,商量,谋划(1分) (2)使……灭亡(1分)

12.C.  

13.治病(1分) 治国(1分)

文言文阅读部分(10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 ( 朝代) ( 人名) 编写的 《 》 (3分)

2..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
期日中, 相委而去, (2分)

3.翻译下列句子。(1分)

待君久不至:

4. 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主要人物的?(2分)

5.文章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明理由。(2分)

1略

2略

 3 等您(你) 很久没来  4 语言动作  5  对与不对  言之有理即可  

隆 中 对(节选)(7分)

亮答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戍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图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蒋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则命一上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2)于是与亮情好

17、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任的自身条件是

(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18、刘备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写出“善”的内涵。(3分)

16、(2分)(1)率领、带领     (2)一天天

17、(2分)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18、(3分)“善”是对诸葛亮对策的高度评价;对诸葛亮的由衷敬佩;请诸葛亮出山的坚定决心;对兴汉事业的必胜信念。

阅读文言语段,回答12—15题

初,孙权谓蒙曰:“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2.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初(当初) 当涂(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常识深高的人) 辞(推托)

C.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 过(到)

D.见事(认清事物) 及(到了……的时候) 非复(不再是)

13. 孙权指导鲁肃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方法: 目的:

14. 翻译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15. 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12B

13方法:涉猎        目的:见往事

14略

15答案合理即可

(16分)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② 未识书具

③愿为鞍马 气传金柝

1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3、用《伤仲永》文中原句回答,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个人原因是:(2分)

14、你从方仲永故事中明白了什么?(2分)

15、试赏析《木兰诗》一文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分)

(一)(16分)

11、(4分) ①通“攀”,牵,引       ②曾经        ③买      ④ 北方

12、(6分)(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2)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渐渐地请他(仲永)父亲到家中做客,有的人用钱求取仲永的诗。

(3)夜里伴随着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映照在士兵的盔甲之上。

13、(2分)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4、(2分)略

15、(2分)采用互文的修辞手法,两相映衬,文义呼应。表现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战争的惨烈悲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张仪受辱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选自《史记》)

【注释】① 张仪:与苏秦同为战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②学术:学习游说之术。③醳(shì):通“释”,释放。④檄(xí):征讨的文书。⑤而:你的。⑥顾:却,反而。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门下张仪 ( ) (2)掠数百 ( )

(3)文檄告楚相 ( ) (4)我顾盗而城!( )

11.下列各项加点的“以”字与“苏秦自不及张仪 ”中“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物喜 B.我日初出远

C. 卷石底出 D.太医王命聚之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⑵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⑶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13.张仪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天下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这归功于他不凡的精神品格。请结合文章具体情节,分析张仪主要性格特点。(至少两方面,4分)

10. (1)怀疑  (2)用竹板打  (3)写   (4)将要  11. B 

12. ⑴张仪贫穷且没有好的品行,一定是这个人偷去了宰相的玉璧。

⑵假使从前我不做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⑶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3. 示例:张仪被诬陷后,受到鞭笞,但他并不屈服,可见他是一个顽强不屈的人;张仪受辱后,得知自己的舌头还在,便心安的说“足矣”,可见他是一个乐观自信的人;张仪为秦相后,公开告诉楚相将要攻打楚国,可见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写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写出加点字得1分,有简要分析,得3分。)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1.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震少好学 好: 举茂才 举:

2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23. 利用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4分)

21. 喜欢  推荐  (2分)

  22. 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大意对1分,“故人”译对1分)

23. 杨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表明他是个博学多才的人(2分);王密趁夜送金子给杨震,他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绝了,这表明杨震是个廉洁奉公的人(2分)。(结合文中材料分析归纳。意思符合就给分。有欠缺的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