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公将鼓之。 ( ) ②既克,公问其故。( )
③以天下莫能当。( ) ④秦悉坑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成语:
意思: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4分)
1.该题考的是理解常用的文言词。(4分)
(1)击鼓(进军) (2)已经 (3)认为 (4)埋
2.该题考的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括号内内容也应译出)。(4分)
(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意思对即可)(2分)
(2)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谈兵事,他的父亲不能驳倒他,却不说(赵括)善于打仗。(2分)
3.该题考的是成语。(3分)参考答案:纸上谈兵(1分)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2分)(没有比喻义,只给1分)
4.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4分)答案示例: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 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各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①子,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③其曲矣,未得其数④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⑤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⑥而长,眼如望羊⑦,心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⑧也。”
【注释】①师襄:春秋时鲁国的音乐家。②不进:不再学新的内容。③习:熟悉,记住。④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⑤穆然:严肃的样子。⑥几然:高大的样子。“几”通“颀”,长。⑦羊:通“洋”,远方。⑧《文王操》:古琴曲名。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可以益矣 益:(2)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怡然: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师襄子辟席再拜。
16.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14.(1)增加,指增加新内容,学习新的内容(2)高兴(愉快)的样子 15.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恭敬地连着行了两次礼。16.无论学习任何技能,都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中循序渐进,最终才能获得成功。(意思相近即可)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今之庸医妄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 ②饧:读táng,同“糖”。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 (2)闻一医家术甚高 ▲
(3)走而告之曰 ▲ (4)偶一求药者既去 ▲
22.翻译句子。(2分)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
23.谈谈文中“医家”是怎样一个人?(2分)
▲
21.(4分)(1)曾经 (2)听说 (3)他,指求药者 (4)离开
22.(2分)原礼心里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原因。(把握重点词“异”“故”的意思)
23.(2分)是一位好心(不失一定医德)的人,(1分)但又是一位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贻笑大方、不识字)的人。(1分)
参考翻译:明代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总是非常见效,(于是)亲自前往观看。来名医家求要的人很多,名医都来不及应酬。偶然间看到一个求得药的人已经离开了,那个医生跑出来告诉他说:临煎药时(要往里面)加一块锡。”戴原礼听了以后心里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便问他原因,医生说:这只是古代的药方罢了。他竟然不知道古方是“饧”,也就是糯米煎成的糖。唉,当今的平庸的医生每每妄称自己对古方非常熟悉,大多只是连锡、饧都分不清楚的人罢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12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3分)
权谓吕蒙曰( ) 蒙乃始就学( ) 及鲁肃过寻阳( )
18.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粗略的阅读。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19.翻译下列各句。(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17(1).谓:对------说,告诉 (2)乃:于是,就 (3)过:到
18.B 19(1)只是粗略的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2)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20.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解释加点词。(2分)
⑴窥镜而自视
⑵时时而间进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3、文中,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14、结合实际,谈谈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3分)
11.窥:察看。 间:偶尔、间或、偶然。
12.译文: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受上等奖赏。
13.答案:①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发现不足;②善于用委婉的方式提出正确的意见,使别人容易接受;③能以小见大,从个人经历中推出治国的道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14.答案: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答题要点:①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②用语含蓄、委婉;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6分)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亦不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示炯戒。”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或谓君不善学( )(2)王生不说( )
(3)李生故寻王生( )(4)冀闻道也( )
12、选出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君但志而不思之
A.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B.、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C.、年且九十,面山而居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亦不善学乎?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14、结合自身实际,请从学习方面谈谈你从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11、(1)或:有的人 (2)说同悦,高兴 (3)故:特意 (4)冀:希望 12、D
13、(1)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得分点“悉”“志”“善”)
(2)求学的人的大忌,莫过于自我满足,为什么不(赶快)改变呢?(得分点“逾”“厌”“盍”)
(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注意省略句式)
14、联系自身实际1分,启示2分:学习既要不怕吃苦又要有正确的方法。(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张仪①受辱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②,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③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④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⑤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⑥且盗而城!”
(选自《史记》)
【注释】① 张仪:与苏秦同为战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②学术:学习游说之术。③醳(shì):通“释”,释放。④檄(xí):征讨的文书。⑤而:你的。⑥顾:却,反而。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门下意张仪 ( ) (2)掠笞数百 ( )
(3)为文檄告楚相 ( ) (4)我顾且盗而城!( )
11.下列各项加点的“以”字与“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中“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不以物喜 B.我以日初出远
C. 卷石底以出 D.太医以王命聚之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⑵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⑶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13.张仪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天下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这归功于他不凡的精神品格。请结合文章具体情节,分析张仪主要性格特点。(至少两方面,4分)
10. (1)怀疑 (2)用竹板打 (3)写 (4)将要 11. B
12. ⑴张仪贫穷且没有好的品行,一定是这个人偷去了宰相的玉璧。
⑵假使从前我不做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⑶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3. 示例:张仪被诬陷后,受到鞭笞,但他并不屈服,可见他是一个顽强不屈的人;张仪受辱后,得知自己的舌头还在,便心安的说“足矣”,可见他是一个乐观自信的人;张仪为秦相后,公开告诉楚相将要攻打楚国,可见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写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写出加点字得1分,有简要分析,得3分。)
王积薪闻棋
唐·李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⑵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
①选自《唐国史补》
②媪:ǎo老妇人,这里指店家主人是位老婆婆。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既灭烛( ) (2)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
21.翻译下列句子:(2分)
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22.选文短小精辟,趣中寓理,从王积薪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弗如,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20.(1)已经 (2)下棋,作动词
21. (2分)王积薪暗暗地记下了她们摆布棋子的位置和顺序,天明后他重新摆出那一局棋,每一步棋用意的深妙都是他琢磨不透的。
22.(2分)艺无止境、学无止境。强中更有强中手,在任何环境中都要虚心,要向内行人多多学习,有一点本领不要骄傲自满,学习提高是无止境的过程。(提到“艺无止境、学无止境”“学无止境”等都可)
扁鹊投石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①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__矣。”(《战国策.秦策》)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1.解释加点的字。(2分)
①君与知之者谋之 ②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12.下面与“扁鹊怒而投其石”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而与不知者败之 B.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 面山而居 D.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13.扁鹊的话一是针对__________ 而言,一是针对________ 而言。(2分)
11.(1) 计议,商量,谋划(1分) (2)使……灭亡(1分)
12.C.
13.治病(1分) 治国(1分)
文言文阅读部分(10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 ( 朝代) ( 人名) 编写的 《 》 (3分)
2..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
期日中, 相委而去, (2分)
3.翻译下列句子。(1分)
待君久不至:
4. 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主要人物的?(2分)
5.文章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明理由。(2分)
1略
2略
3 等您(你) 很久没来 4 语言动作 5 对与不对 言之有理即可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