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计决矣

及曹操自平汉中,欲因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唯曰:“鸡肋”而已。外曹莫能晓,修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计决矣。”乃令外白稍严,操于此回。修之几决,多有此类。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公计决矣( ) (2)操于此回(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没有得到前进指令;想守住汉中,又难以奏效。

B.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不能够前进;想守住汉中,又难以奏效。

C.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没有得到前进指令;想守住汉朝,又难以奏效。

D.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不能够前进;想守住汉朝,又难以奏效。

14.杨修由“鸡肋”揣摩曹操回师的依据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5.这件小事表现了杨修聪明但 的个性,表现了曹操 的个性。(3分)

12.(4分)(1)回去(2分)       (2)军队(2分)

13.(3分)B

14.(2分)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

15.(3分)张扬  心有城府(写对一个即得2分)

周处

(选自《世说新语》)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

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9.《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处、蛟、虎是危害义兴乡里的三大祸患。

B.周处刺虎击蛟的行为可以显现出他的勇猛。

C.乡人“更相庆”的行为印证三害中“处尤剧”。

D.周处不知道自己为人情所患体现其不知者不罪。

9.(2分)南北朝(1分)     刘义庆(1分)

10 .(3分)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人认为是祸害。

11.(3分)D

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庚子冬,沙角陷,公父子死之。马为逆夷所获。至香港,群夷饲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逆怒刀斫不从。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向沙滩北面悲鸣;必以手捧之,若置地,则昂首而去,以其地为夷有也。每华人围视,指为陈公马,即泪涔涔下;或呼能带归,亟摇尾随之。然逆终不肯放还,以致饥饿骨立,犹守节不变。道光壬寅四月,马卒于香港。

【注释】①逆夷: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这里指当时侵略中国的英军。② 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削。③道光壬寅:即1842年。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则昂首而( ) (2)指陈公马( )

13.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呼唤着马,说能带着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随他回家。

B.有人呼唤着马,说能带着它归还给主人,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

C.有时马呼叫着,盼望着有人带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他。

D.有人呼唤着马,说能带着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着他。

14.马“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的原因是“ ”,这正是它“守节不变”的具体表现。(2分)

15.“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由马见人,人和马的“节”指的是 的精神品质。(3分)

12.(4分;各2分)(1)离开   (2)是

        13.(3分)D

14.(2分)以其地为夷有也

15.(3分)忠于祖国(维护民族尊严)(2分;若答“热爱祖国”,得1分;答“抗击侵略者”,得0分)    勇于牺牲(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等)(1分)

盗不劫幸秀才酒

幸思顺,金陵老儒也。皇祐中,沽酒江州,人无贤愚,皆喜之。时劫江贼,有一官人舣舟酒垆下,偶与思顺往来相,思顺以酒十壶饷之。已而被劫于蕲、黄间,群盗饮此酒,惊曰:“此幸秀才酒邪?”官人识其意,即绐曰:“仆与幸秀才亲旧。”贼相顾叹曰:“吾俦何为劫幸老所亲哉!”敛所劫还之,且戒曰:“见幸慎勿言。”

(节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

①沽,卖。 ②炽,这里有“猖獗”之意。 ③舣(yǐ),停船靠岸。 ④饷,赠送。

⑤慎,千万,无论如何。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⑴ 时劫江贼炽( ) ⑵ 偶与思顺往来相( )

13.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官人)就谎称:“我和幸秀才沾亲带故。”

B.(官人)就谎称:“仆人和幸秀才沾亲带故。”

C.(官人)就坦白说:“我和幸秀才沾亲带故。”

D.(官人)就坦白说:“仆人和幸秀才沾亲带故。”

14.官人被劫后群盗的言行证明了幸思顺的好人缘,也就是前文所写的“ ”。(2分)

15.请结合“偶与思顺往来相善,思顺以酒十壶饷之”这一情节简析为什么幸思顺会拥有如此好的人缘。(3分)

12.⑴正/正在(2分)      ⑵交好/友好/亲善(2分)

13.A(3分)

14.人无贤愚,皆喜之(2分)

15.幸思顺和官人萍水相逢,就以十壶酒相赠,可见其为人豪爽/大方/喜交朋友,因此人缘极好。(3分,结合情节1分,分析2分,答到性情中任意一点均可)

为学

彭端淑

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⑵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⑶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⑷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⑸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⑹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⑺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9. 以下人物和彭端淑不在同一朝代的是(2分)

A.郑燮B.姚鼐C.周敦颐D.袁枚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吾欲南海,何如?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⑴段指出“为学”的难易可以转化,关键在于“为”。

B.故事中贫僧的所为证明了“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的观点。

C.选文⑶—⑹段富僧的心理由最初的轻蔑变成了最终的敬佩。

D. 选文第⑺段由“蜀鄙二僧”的故事引出主旨:为学贵在立志。

9.C(2分)

10.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3分  关键字:欲、之、何如)

11.A(3分)

桓公知士

齐桓公深知宁戚,将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乃夜举火而爵之,以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注释】①爵:大摆筵席 ②九合:多次联合 ③ 一匡:安定统一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将之以政 ( )

(2)以卿相 ( )

13.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是 (3分)

A.宁戚是卫国人,(卫国)离开齐国不远,您可以派人去调查他。

B. 宁戚是守卫者,到齐国上任不久,您可以叫人去问问他的情况。

C.宁戚保卫人民,消灭齐国时间不久,您可以让人调查这件事了。

D.宁戚是卫国人,(卫国)与齐国距离不远,您可能派人问过了吧。

14.齐桓公认为“失天下之士”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5.从这件事看出,齐桓公比群臣高明之处在于 (3分)

12.(4分)(1)  任用    (2) 担任  

13.(3分)A

14.(2分)知小恶忘其大美      

  15.(3分)知人善用  

 

互不相师

《世说新语》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①履行:实行,做。②绥:安抚。③恣:任凭。④师:学习,效法。

1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久而敬( ) ⑵世而出( )

13.对画线句“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去的时候曾担任邺县县令,正好在做这事。

B.我以前曾经担任邺县县令,正是做了这些事。

C.过去我独自担任邺县县令,正好能实践这些事。

D.我曾独自担任邺县县令,正是做了这些事。

14.根据上文回答问题。(6分)

⑴文中“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是委婉地回答袁公之问,如果陈元方直截了当回答,他可以说:“ 。”(请用元方的口吻)

⑵原文中,袁公听到陈元方回答后的反应应该是

12.(4分,每个2分) ⑴更加,更   ⑵不同,不同的

13.(2分)B

14.(6分)⑴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3分)    ⑵面有惭色(如果学生答到“赞赏、肯定”也可)(3分)

(甲)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墨子·公输》

(乙)墨子有巨子腹暾,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勿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暾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弗诛,腹暾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巨子:墨家中有成就的人称为“巨子”。② 腹暾:人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吾固不杀人 义: ②不可谓知类 知类:

③先生以此听寡人也 之: ④不惠王 许: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12.面对不同的对象,公输盘与腹暾各自采用了怎样的说话方式?(2分)

13.墨子与腹暾都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大义”的内涵,请简要概括两文中“大义”的不同体现。(2分)

10.答案:①善良坚守道义。 ②明白事理。 ③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④答应。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

11.答案:忍痛(杀掉)所偏爱的人来推行大义,腹暾可说是大公无私的人了。(关键词:“私”、“公”)

    评分:关键词翻译准确,句子通畅即可。共2分。

12.答案:甲文中墨子采用迂回战术,先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的话,然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一连串的责问指出“义”的虚假性,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乙文中腹暾则是直言不讳,义正辞严,引用墨家之法,直接表明自己坚定的态度。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 答案:甲文:墨子智斗公输盘,迫使他放弃攻宋的计划;乙文:腹暾大义灭亲,杀掉违法的儿子,维护了法令的尊严。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文言文《徐文长传(节选)》,完成8-11题。(共14分)

徐文长传(节选)

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其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8.文言词语解释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大试不利 ( ) ‚胡公皆之 ( )

ƒ介胄之士膝语行 ( ) ④了无忌惮 ( )

⑵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总督胡梅林公知之

A. 居庙堂之高 (《岳阳楼记》)B.、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陈涉世家》)

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9.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划两处)(2分)

而 文 长 以 部 下 一 诸 生 傲 之。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

译文:

(2)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

11.结合具体内容,请简析徐文长的性格特点。(2分)

课外文言文

1.    ⑴辄:就,总是。‚许:答应,同意。ƒ蛇:像蛇一样  ④ 了:完全  (共4分)

  ⑵ C  (2分)

2.    而 /文  长/  以  部  下  一  诸  生  傲  之  (2分)

10.(1)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葛布乌巾”)(2分)

(2)所以写了这篇《捕蛇者说》,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之说”“俟”“焉”)(2分)

11.在总督府“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表现了徐文长豪放不羁的性格提点。“纵谈天下事”可见徐文长才华横溢,深得胡总督赏识。(2分,一点1分)

附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匍匐进退,不敢仰视;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林琴南友菜佣

林琴南早年贫甚,授徒奉母,时苦不给。一日,有卖菜佣弛担息其门首,出见,与语。菜佣自言家止一母,负贩所得,以供甘旨外,无他求。林叹曰:“若然,我侪之友也。”菜佣谢弗敢当,林曰:“若无然。我侪操业不同,能孝母一也,我今友汝矣。”

【注释】①时苦不给:时常苦于生活不能维持。 ②佣:受雇出卖劳动力的人。 ③侪:同类,同辈。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菜佣自言家一母( ) (2)我侪操不同( )

13.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背菜卖得的钱,除了母亲外,没有其他人需要供养。

B.背菜卖得的钱,除了用来供养母亲外,没有其他的要求。

C.背着母亲贩卖所得到的,只能用来养家,其他都没有要求。

D.背着母亲买菜赚钱,只能用来养家,其他都没有要求。

14.菜佣“谢弗敢当”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5.文中林琴南与菜佣在生活境遇上的共同点是 ,二人共同拥有的品质是 。(3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12.(4分)(1)只有     (2)职业

13.(3分) B

14.(2分)二人身份不同(菜佣觉得自己的地位比林琴南低)

15.穷困(独自供养母亲)(1分);孝顺(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