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 门庭若市

欲信大义于天下 愿为市鞍马

C.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D. 何以战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皆以美于徐公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5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甲文中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反映了乡人的目光短浅,同时也反衬了曹刿的爱国精神。

B.甲文中曹刿经过与庄公的一番对话,知道庄公忠实于自己的下属,凭借这点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C.乙文中邹忌采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

D.甲乙两文都是臣子提出正确的意见,统治者虚心纳谏而成功,二者虽然方法不同,但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9.C(A.实情;通“伸”B.集市;买D.凭借;认为)

10(1)这只是小的信用,不能令人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赐福)的。(共2分。“孚”“福”各1分)

(2)能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让我听到的人接受下等的奖赏。(共3分。“谤讥”“市朝”“闻”各1分)

11.B(“忠之属也”意思理解有误。)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也。鹄,毛物,多相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王两主使不通。故来服。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释】①揭:提着。②造诈成辞:编造一套欺骗的说辞。 ③饮(yìn):给……喝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鹄,毛物,多相者 类     ②故来服。 过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3)阅读全文,你觉得淳于髡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1)①相似 ②过错,罪过 (每小题1分,共2分)

(2)很好,齐王竟有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啊!(2分)

(3)爱惜生灵、机敏善辩、忠信勇敢、不辱使命。(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②笃(dǔ):病重。③股肱(gōng):大腿,用以比喻辅佐之臣。④敕:告诫,嘱咐。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召亮于成都,以后事 ②臣敢股肱之力

13.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只画一处)。(1分)

若 嗣 子 可 辅 辅 之

1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中的历史事件: 。(1分)

12.①通“嘱”,嘱咐,嘱托②竭尽,用尽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

13.若 嗣 子 可 辅 /辅 之

评分意见:本题共1分。

14.白帝城托孤

评分意见:本题共1分。语言简洁且能概括主要事件即可得分。

译文: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在永安病重,传命召见当时还在成都的诸葛亮。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助的话,就辅助他。如果他不具备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诸葛亮哭泣着说:“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刘备又下诏书命令刘禅:“你和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他”。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御:驾车。②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③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④所贵:最要紧的。⑤调:谐调。⑥逮:赶上。 ⑦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 ⑧上:通“尚”,还

12.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一处停顿。(2分)

子 之 教 我 御 术 未 尽 也。

13.结合赵襄主驾车比赛落后的原因,联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2分)

12.子之教我御 / 术未尽也。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3. 示例:赵襄主驾车比赛落后的原因有:(1)一心想取胜,注意力不集中;(2)没有抓住比赛的关键问题即调理马。

我的启示:学考将至,要想取得学考的胜利,必须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同时要找准学考制胜的关键因素,弥补自己的不足,查缺补漏,迎头赶上。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分析失败的原因,1分,列出1条言之有理即可;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启示,1分,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赵襄主向王于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之后就和王于期比赛,赵襄主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技术都传给我。”王于期回答说:“技术都教给你了呀,是你使用得不恰当啊!大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掉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调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节选自《墨子•公输》)

8.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2分)

《公输》词汇积累卡 卡片编号:01

类别

语 句

词语

意思

实词

舍其文轩

文轩

古今异义

荆之地方五千里

地方

9.下面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今有人此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B. ①王吏攻宋也 ②邻有敝舆而欲窃

C.①邻有短褐欲窃之 ②出淤泥不染

D. ①此何若人 ②公输盘为我云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1.墨子劝服楚王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2分)

8.文轩:装饰华美的车;  地方:土地方圆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两个词语的解释各占1分。

9.C  (A ①在 ②比;B ①主谓之间,无实意 ② 代词它,代“敝舆”C ①②表转折,却D ①是②动词,制造)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0.我认为楚王派官吏攻打宋国,是和患偷窃病的行为同类。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译句中重点实、虚词任何一个没解释、解释错误、均扣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11.示例:墨子先假设不合情理的偷窃行为进行设喻,然后进行类比推理,将楚国的土地、资源等与宋国进行对比,得出楚国攻打宋国的行为与患偷窃病的行为同类这一结论,让楚王无法辩驳。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具体分析“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①!”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②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③焉,将超城而下④。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注释:①济:成功 ②乘:防守,登 ③贼气吞:判贼气焰嚣张 ④超城而下: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

9.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2分)

a、夺 贼 /之财 而 食/ 其 食 b、夺 贼 /之财 而/ 食 其 食

c、夺 /贼 之财 而 食 /其 食 d、夺/ 贼之 财 /而 食 其 食

1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高城深沟之固( ) (2)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11.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力不足,死焉,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d

10.2分 (1)城墙(2)一起  11.2分(抵抗的)力量不够,死亡在这件事情上(这里),也是你的职分。

12.2分 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
13.2分 深明大议(1分)、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译文:建中四年(公元738年),项城被叛军围困。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一起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判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2分)

(1)父焉( ) (2)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

(3)贤材人远矣( ) (4)众人( )

9、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0、方仲永才能的变化经历了“ ”、“ ”、“ ”三个阶段,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均用文中原词句填写。)(2分)

11、读完《伤仲永》一文,你一定会产生许多感想,请依据下面语境说出你想说的话。(4分)

你想对仲永说:

你想对仲永的父亲说:

你想对邑人说:

你想对自己说:

8、(1)感到诧异   (2)通“攀”,牵,引    (3)比    (4)本来

9、(1)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异,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来求取仲永的题诗。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日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0、指物作诗立就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1、示例:对仲永说:亡羊补牢,犹为未晚。你要主动要求学习、进步。   

对仲永的父亲说:你不能贪图小利、目光短浅,应送仲永到学堂接受教育,使之早日成才。  

对邑人说:你们不能奉迎、追捧,应为仲永的学习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   

对自己说:笨鸟先飞。我天资一般,后天更要努力学习

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②,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赏尔一官。”岁馀,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选自《归田录》)

注:①郭进:宋太祖时任西山巡检。多次随太祖征战,深得信任。②刘继元:本姓何,北汉主刘钧养为子,于是改姓刘。以后宋太宗亲征,刘继元降宋。

19.用“/”在下面句子中标出两处停顿。(2分)

尔 能 为 我 取 继 元 一 城 一 寨 不 止 赎 尔 死 当 请 赏 尔 一 官

20.下列句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此独以跛之故 ②太祖于是赏以一官 ③以其诬害忠臣 ④以其境过清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21.下列句子括号内补充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太祖)使自处置B.(其人)请赏以官

C.(太祖)命以其人还进D.(尔)赏不可得也

22.从文章中,你认为郭进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9、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赏尔一官(2分) 20、D(2分) 21、B (2分) 22、是一个宽宏大量、有信有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栋梁之才。(2分,围绕“宽宏大量”、“ 有信有义”答即可)

伤仲永(13分)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8.(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其然也,日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 扳: 环谒:

9.(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仲永之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

B.未尝书具; 默而

C.父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

D.忽啼之; 予尝古仁人之心

10.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11.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

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1. 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阅读“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这一句后的感受。(4分)

我的感受:

8、以……为利或认为……有利可图  

通攀 ,牵,引,拉   

四处拜访

9、C   

10、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11、受于人者不至 

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12、略

神童徐孺子 (8分)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或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犹人眼中有瞳子,若无此物必不明。”众咸以为神童。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尝月下戏 ( ▲ ) (2)或语之曰( ▲ ) (3)犹人眼中有瞳子( ▲ )

19、句子“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翻译正确的一项( ▲ )(2分)

A.、如果让月亮中没有东西,应当是非常明亮吧?

B.、如果让月亮中没有东西,应当是非常简明吧?

C.、如果让月亮中没有东西,应当是非常明亮的!

D.、如果让月亮中没有东西,应当是非常简明的!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众人认为徐孺子是神童的原因。(3分)

18、(1)曾经 (2)对……说  (3)好像

19、A

20、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