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__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19.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2处)(2分)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盗 不 敢 入 一 乡 赖 以 全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灌诣军门谒见( ) (2)寻命筑城泰州( )(3)百姓咸赖(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1. 结合本文所列举的事件,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3分)
1、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 盗 不 敢 入 / 一 乡 赖 以 全(2分)
20.(1)拜见 (2)不久 (3)都 (3分)
21. 陈灌建立学堂,邀请老师,选出有才的年轻后辈跟随老师学习。(2分)
22. 从他在世将乱前在住处周期种了大量的树,保全一乡人可以看出他智慧过人,有先见之明;从他建学校邀请老师教育学生看出他重视教育;从他访问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可见他体恤民情等。(3分)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子墨子九距之(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牒为械 以丛草为林 B.胡不已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 D.胡不见我于王 才美不外见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8.阅读以上文段,说说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15.(1)通“拒”(2)入侵(3)通“御”,抵挡(3分)
16. D(2分)
17.虽然如此,公输盘替我制造云梯,必定要攻取宋国(3分)
18.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善于将道义与实力结合,并运用了类比、对比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劝说技巧。(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
传书言:曾子之孝,与母同气。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曾母曰:“愿留,参且到。”即以右手扼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臂以呼汝耳。”盖以至孝,与父母同气,体有疾病,精神辄感。曰:此虚言也。夫孝悌之至,通于神明,乃谓德化至天地。俗人缘此而说。如曾母臂痛,曾子臂亦痛,曾母病,曾子亦病乎?曾母死,曾子辄死乎?
传书称:魏公子之德,仁惠下士,兼及鸟兽。方与客饮,有鹯击鸠。鸠走,巡于公子案下。鹯追击,杀于公子之前。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让以击鸠之罪。击鸠之鹯,低头不敢仰视。曰:此虚言也。夫鹯,物也,情心不同,音语不通。圣人不能使鸟兽为义理之行,公子何人,能使鹯低头自责?
(取材于王充所著《论衡》)
注释:鹯(zhān):古书中的一种猛禽,似鹰。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故信而是之(这样) B.俗人缘此而说(因为)
C.愿留,参且到(希望) D.让以击鸠之罪(责备)
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A.无不然之事 谓为信然
B.巡于公子案下 其一犬坐于前
C.盖以至孝 以其境过清
D.圣人不能使鸟兽为义理之行 贤能为之用
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
‚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
10、 “虚言”之“虚”具体表现在哪里?作者借“虚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9. A 20. A D
21.①(曾参)出门到野外砍柴,家里有客人来到,(见他不在,)就想离开。
②魏公子以自己不能保护这只斑鸠为耻辱,立即叫人多设罗网捕鹯,捕到了数十只鹯。
22.传书记载曾子至孝所以身在野外竟能感应母亲扼腕之痛;魏公子至仁所以捉住杀鸠的鹯竟能使它低头自责。(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作者借虚言告诉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善于思考,不能迷信书本。(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吴 士 方孝孺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遇元季乱,张士诚①称王姑苏,与国朝②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③为将,听自募兵,戒④司粟吏勿与较嬴缩⑤。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⑥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⑦。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注】①张士诚:出身盐贩,曾与朱元璋争天下。朱元璋破平江时被擒,自缢死。②国朝:指明朝。 ③俾:使。 ④戒:告诫。⑤嬴:同“赢”。嬴缩:盈亏,这里指多少。 ⑥李曹公:指李文忠,朱元璋的姐姐之子,封曹国公。⑦格:抗拒。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谓举世莫及(▲ ) ②士谒士诚曰( ▲ ) ③士诚以为然( ▲ )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
26.文中的吴士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
24.(3分)①没有谁 ②拜见 ③ 对
25.(2分)(他)尤其喜欢谈论兵法,每次说起必定推崇孙子和吴起。
26.(3分)吴士是一个自夸、大言不惭、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解释下面加点字词。(4分)
①世隶耕( ) ②泯然众人( ) ③蒙辞( ) ④即更刮目( )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但当涉猎B.、 并自为其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如此其贤也
C.、 指物作诗立就D.、 于舅家见之
蒙乃始就学 见往事耳
12.从【甲】文看,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成“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从【乙】文看,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吕蒙形象?(4分)
13.学完这两篇文章,在读书求学方面你获得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结合实际谈谈。(4分)
9.(4分) ①( 属于 ) ②( 消失 ) ③( 推托 ) ④( 重新 )
10.(4分)①同县的人认为他很奇特,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
②读书人分别了几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了。
11.(2分)( A )
12.(4分) ①邑人“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②父亲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③仲永自己亦不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答对两点即给2分)
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知错能改,有豪爽的军人本性,谦虚好学,深明大义。
13.(4分)谈启示、感悟要和实际结合。略。
鲁人刘仁嗜弈,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①焉。竟②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③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④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⑤之。
【注释】①滞:停留。 ②竟:结束。 ③甫:刚刚。 ④诩诩(xǔxǔ)然:夸耀的样子。 ⑤哂(shěn):讥笑。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鲁人刘仁嗜弈( ) ②遂滞焉( )
③胜者欲去( ) ④刘要之对局(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胜者熟视之”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至之市,而忘操之B.事列《神仙》之传
C.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D.亦荆吴形胜之最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
13.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2分)
10、(4分)嗜:酷爱、十分喜欢、十分喜好 遂:于是
去:离开 要:同“邀”,邀请,约请。
11、(2分)C
12、(3分)过了一会儿,赢的人接连使出高招。(1分)刘仁惊讶不已,(但却)没有招架的本领,想要走(或离开)。(2分)(意对即可)
13、(2分)没有自知之明、虚荣(或好吹嘘、爱面子)、自以为是的人。(答到1点得1分)
约取而实得
叶奕绳①尝言强记之法:“某②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问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③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④,略得影响⑤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⑥,不如予之约⑦取而实得也。”
【注释】①叶奕绳:山东历城人,有文采,善剧曲。②某:我。③笥(sì):古代盛饭或盛衣服的方形竹器。④务为泛滥者:务为,力求;泛滥,此指多而杂乱。⑤影响:此处指印象。⑥枵(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⑦约:简要,精练。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录讫朗诵十余遍 ②即就壁问观所粘录
③一字不遗 ④俟再读有所录
9.下列句中“之”与“粘之壁间”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 B. 马之千里者
C. 跪而拾之以归 D.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10.翻译句子。(2分)
日三五次以为常
11.作者在文中倡导“约取而实得”的读书方法。“约取”的具体表现为:“遇所喜即札录之”,“实得”的具体表现为 。与“约取”相对的是: ,
与“实得”相对的是:“稍经时日,变成枵腹”。(用文中话回答)(2分)
8. (1)终了,完毕 (2)走近 (3)遗漏 (4)等到
9.C
10.略
11.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务为泛滥
浦阳郑君仲辨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7. 下列句中的“以”与“始以为不足治”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可以一战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D.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本文记叙了一位健壮的人,因手指上生了一个小疹子,不及时求医,险些送命的事例。
B.文章以小见大,引喻恰当,娓娓而谈,颇有警示作用。
C.郑君确定了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但是看的人都笑他,所以他对此很担忧。
D.本文告诉我们: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君疑之,以示人 示: ②.又三日,拇指大盈握 盈:
③.始发之时,终日可愈 愈: ④.忽之而不顾 顾: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7.B 8.C
9.①给……看 ②满 ③治愈 ④考虑,顾虑(关心)(4分,每题1分)
10.①.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
②.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但是最终到了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
参考译文: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有一天,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郑君疑惧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拿给人看,看得人像以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头,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好像割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郑君心中害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即使病在指头上,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病已经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愈。一天治得好,用艾草就可以了!过十天要治得好,用药草才可。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人体内脏,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除非能从内部治它,否则病势不会停止,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君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有效的良药。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但是最终到了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当初发生,容易处理时,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忽它而不加顾虑,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很长的时间,用尽了脑筋,精疲力竭,才仅仅能把这祸患克服。天下事,像这拇指的,可太多了!
赈 灾 (节选)
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爨(cuān)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夫官发常平仓谷。平粜(tiào)于民,便矣。然远在数千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故官平粜,但能惠近民,不能惠远民。殷富之家,以其余米平粜于其乡,远近咸便矣。然无升斗之资者,不能籴(dí)也。故民平粜,但能惠次贫,不能惠极贫。以此,定图赈之法。至今岁三月,计捐钱十有二晚四千余缗(mín )矣。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城乡设厂十余处,计所捐又不下万数千缗,饥民赖以全活者无算。呜呼,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注释】:①爨(cuān):烧火做饭②平粜(tiào):平价出售粮食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庆十有九年 (通“又”)B.、窃见赤地数千里 (暗中;私自)
C.、爨无薪 (薪水)D.、远近咸便矣 (远近的百姓)
9、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复于其间为粥以赈”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何以战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阅读全文后,对齐彦槐情感和思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具有恻隐之心B.、 能关心百姓疾苦
C.、 考虑民生问题全面D.、 讲义气,充满侠义心肠
8、C 9、B 10、D
陆九渊①,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②无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及总角③,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谓人曰:“闻人诵伊川④语,自觉若伤我者⑤。”又曰:“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⑥?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⑦之言支离⑧。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注释】①陆九渊:江西金溪人,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②何所:为什么。③总角:古代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发髻,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借指童年时期。④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别称。⑤伤:妨碍。“若伤我者”大意是说:伊川之学不合口味。⑥奚为:为什么。类:相同,类同。⑦有子:孔子的学生。⑧支离:分散,残缺;没有条理。
8.对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问/其父天地何所无穷际 B.问其/父天地何所无穷际
C.问其父/天地何所无穷际 D.问其父天地/何所无穷际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生( ) (2)省( )
10.用现代汉语说说“及总角,举止异凡儿。”一句的意思。(2分)
答:
11.文章写了陆九渊哪些事例?请一一概述。(4分)
答:
1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陆九渊的品质。(2分)
答:
8.C(2分)
9.(每小题1分,共2分)(1)长大(到)(2)明白,醒悟
10.到了童年时期,(他的)行为举止(便)不同于一般的小孩。(注意“及”“异”二字翻译,2分)
11.四个事例:①三、四岁时,曾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无穷际”,父笑而不答,他为这个问题费尽思索而至废寝忘食;②读程颐书,发现其所说的话与孔子、孟子不相类似,甚或有矛盾之处;③初读《论语》,就对有子之言表示怀疑;④读古书到“宇宙”二字,见解者说,忽然大有省悟(原来“无穷”便是如此啊)。(共4分,每一点给1分)
12.自幼好学、善于思考、大胆质疑(怀疑精神,甚至对常人视而不见的常识发出疑问,并锲而不舍地思考,乃至于废寝忘食;独立思考精神,不盲从先贤,注重自我的心得。)(意同即可,2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