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大臣。④趋:快走。
17.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面刺寡人之过者
(3)不以封君之弟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18.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19、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3分)
20.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进行比较。(3分)
(1)方式相同处:
(2)方式不同处: ;
17.⑴诚:确实,实在 ⑵面刺:当面指责 ⑶以:用、把、拿 ⑷反:同“返”,使……返回(仅答出“返回”或“同‘返’”也可) (2分)
18.⑴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未译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⑵刚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向者”“直”“是以”为得分点)(4分)
19、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2分)
20.(3分)(1)同:语言委婉,讲究技巧(意思对即可,1分) (2)异:邹忌推己及人,用类比的方法规劝国君;翟璜先取悦国君,再从侧面对其进行暗示。(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会天大雨( ) (2)今亡亦死( )
(3)等死( ) (4)楚人怜之( )
18. 翻译(4分)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19..用文中的的词语组成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陈胜、吴广利用鬼神来“威众”的两件事:
、 。(2分)
20.文中写道“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有人认为这是造成大泽乡起义的根本原因。假如不下雨,道亦通,不失期,是否还会农民起义?说说你的看法。(4分)
17.(1)适逢,恰巧遇到(2)逃亡(3)同样(4)爱怜(2分)
18.(1)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4分)
19.鱼腹置书 篝火狐鸣(2分)
20.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会起义。因为秦王朝的统治十分残酷,人们无法忍受(从“天下苦秦久矣”可以看出),起义时必然的。或暂时不会起义,因为天不下雨,道路畅通,没有误期,无杀头之忧,所以暂时不会引发这场农民起义。(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忽于眠中 ⑵俄而起惊
⑶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⑷日月广明之道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⑵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⑶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28.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26.⑴在⑵一会儿⑶刚才⑷道理
27.⑴吕蒙于是博览群书,而以《易经》为主要学习对象。⑵与我谈论世代治乱兴衰之事。⑶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28.①博览群书 ②梦中诵书
阅读《锅巴救命》一文,完成6-9题。(14分)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⑤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⑥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世说新语》)
【注】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wèi):赠送。⑤值:遇到。⑥未展:来不及。
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7分)
⑴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 好食铛底焦饭( ) ②恒装一囊( )
③逃走山泽( ) ④皆多饥死( )
⑵与“陈独以焦饭得活”中“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以备一板内有重复着(《活板》》B.、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D.、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7、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陈 已 聚 敛 得 数 斗 焦 饭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宾客意稍舒,稍稍正坐。(《口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⑴①吃 ②经常、常常 ③跑 ④都 (每个1分,4分) ⑵D(3分)
7、陈 / 已 聚 敛 得 / 数 斗 焦 饭 (2分)
8、⑴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大意对即可,2分)
⑵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正了。(“意”“稍稍”翻译到位,2分)
9、示例:⑴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⑵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持之以恒。⑶百善孝为先。⑷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⑸善有善报。(意思相近即可,2分)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__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19.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2处)(2分)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盗 不 敢 入 一 乡 赖 以 全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灌诣军门谒见( ) (2)寻命筑城泰州( )(3)百姓咸赖(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1. 结合本文所列举的事件,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3分)
1、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 盗 不 敢 入 / 一 乡 赖 以 全(2分)
20.(1)拜见 (2)不久 (3)都 (3分)
21. 陈灌建立学堂,邀请老师,选出有才的年轻后辈跟随老师学习。(2分)
22. 从他在世将乱前在住处周期种了大量的树,保全一乡人可以看出他智慧过人,有先见之明;从他建学校邀请老师教育学生看出他重视教育;从他访问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可见他体恤民情等。(3分)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子墨子九距之(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牒为械 以丛草为林 B.胡不已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 D.胡不见我于王 才美不外见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8.阅读以上文段,说说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15.(1)通“拒”(2)入侵(3)通“御”,抵挡(3分)
16. D(2分)
17.虽然如此,公输盘替我制造云梯,必定要攻取宋国(3分)
18.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善于将道义与实力结合,并运用了类比、对比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劝说技巧。(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
传书言:曾子之孝,与母同气。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曾母曰:“愿留,参且到。”即以右手扼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臂以呼汝耳。”盖以至孝,与父母同气,体有疾病,精神辄感。曰:此虚言也。夫孝悌之至,通于神明,乃谓德化至天地。俗人缘此而说。如曾母臂痛,曾子臂亦痛,曾母病,曾子亦病乎?曾母死,曾子辄死乎?
传书称:魏公子之德,仁惠下士,兼及鸟兽。方与客饮,有鹯击鸠。鸠走,巡于公子案下。鹯追击,杀于公子之前。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让以击鸠之罪。击鸠之鹯,低头不敢仰视。曰:此虚言也。夫鹯,物也,情心不同,音语不通。圣人不能使鸟兽为义理之行,公子何人,能使鹯低头自责?
(取材于王充所著《论衡》)
注释:鹯(zhān):古书中的一种猛禽,似鹰。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故信而是之(这样) B.俗人缘此而说(因为)
C.愿留,参且到(希望) D.让以击鸠之罪(责备)
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A.无不然之事 谓为信然
B.巡于公子案下 其一犬坐于前
C.盖以至孝 以其境过清
D.圣人不能使鸟兽为义理之行 贤能为之用
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
‚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
10、 “虚言”之“虚”具体表现在哪里?作者借“虚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9. A 20. A D
21.①(曾参)出门到野外砍柴,家里有客人来到,(见他不在,)就想离开。
②魏公子以自己不能保护这只斑鸠为耻辱,立即叫人多设罗网捕鹯,捕到了数十只鹯。
22.传书记载曾子至孝所以身在野外竟能感应母亲扼腕之痛;魏公子至仁所以捉住杀鸠的鹯竟能使它低头自责。(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作者借虚言告诉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善于思考,不能迷信书本。(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吴 士 方孝孺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遇元季乱,张士诚①称王姑苏,与国朝②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③为将,听自募兵,戒④司粟吏勿与较嬴缩⑤。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⑥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⑦。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注】①张士诚:出身盐贩,曾与朱元璋争天下。朱元璋破平江时被擒,自缢死。②国朝:指明朝。 ③俾:使。 ④戒:告诫。⑤嬴:同“赢”。嬴缩:盈亏,这里指多少。 ⑥李曹公:指李文忠,朱元璋的姐姐之子,封曹国公。⑦格:抗拒。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谓举世莫及(▲ ) ②士谒士诚曰( ▲ ) ③士诚以为然( ▲ )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
26.文中的吴士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
24.(3分)①没有谁 ②拜见 ③ 对
25.(2分)(他)尤其喜欢谈论兵法,每次说起必定推崇孙子和吴起。
26.(3分)吴士是一个自夸、大言不惭、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解释下面加点字词。(4分)
①世隶耕( ) ②泯然众人( ) ③蒙辞( ) ④即更刮目( )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但当涉猎B.、 并自为其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如此其贤也
C.、 指物作诗立就D.、 于舅家见之
蒙乃始就学 见往事耳
12.从【甲】文看,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成“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从【乙】文看,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吕蒙形象?(4分)
13.学完这两篇文章,在读书求学方面你获得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结合实际谈谈。(4分)
9.(4分) ①( 属于 ) ②( 消失 ) ③( 推托 ) ④( 重新 )
10.(4分)①同县的人认为他很奇特,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
②读书人分别了几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了。
11.(2分)( A )
12.(4分) ①邑人“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②父亲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③仲永自己亦不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答对两点即给2分)
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知错能改,有豪爽的军人本性,谦虚好学,深明大义。
13.(4分)谈启示、感悟要和实际结合。略。
鲁人刘仁嗜弈,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①焉。竟②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③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④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⑤之。
【注释】①滞:停留。 ②竟:结束。 ③甫:刚刚。 ④诩诩(xǔxǔ)然:夸耀的样子。 ⑤哂(shěn):讥笑。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鲁人刘仁嗜弈( ) ②遂滞焉( )
③胜者欲去( ) ④刘要之对局(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胜者熟视之”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至之市,而忘操之B.事列《神仙》之传
C.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D.亦荆吴形胜之最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
13.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2分)
10、(4分)嗜:酷爱、十分喜欢、十分喜好 遂:于是
去:离开 要:同“邀”,邀请,约请。
11、(2分)C
12、(3分)过了一会儿,赢的人接连使出高招。(1分)刘仁惊讶不已,(但却)没有招架的本领,想要走(或离开)。(2分)(意对即可)
13、(2分)没有自知之明、虚荣(或好吹嘘、爱面子)、自以为是的人。(答到1点得1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