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晏子相齐》,完成8-11题。(14分)
晏子相齐,三年,政平民说。梁丘据①见晏子中食②而肉不足以告景公。旦日割地将封晏子,晏子辞不受,曰:“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贫而不恨者,婴是也。所以贫而不恨者,以善为师也。今封,易晏子师,师以轻,封以重矣,请辞。”
【注】①梁丘据:春秋时齐国的大夫。②中食:吃中等的食物。
8(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晏子相齐( ) ②政平民说( )
③易晏子师( ) ④贫而不恨者( )
(2)下面句子中的“以”意思和“以善为师也”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以其境过清B.、可以为师矣C.、撰长书以为贽D.、跪而拾之以归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旦 日 割 地 将 封 晏 子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为相,做丞相;(2)同“悦”,快乐;(3)改变,变换;(4)不满意、遗憾;(2)C
9.旦日/割地/将封晏子。
10(1)富贵却不骄横的人,我从没听说过。
11.从晏子拒绝封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清廉、品行高洁的人。
【译文】晏子当齐国的相,当了三年,政治安定,百姓和乐。梁丘据看到晏子吃的是一般饭食,肉不充足,就把这事告诉了齐景公。第二天,齐景公割了一块地要封给晏子,晏子推辞不肯接受,说:“富贵却不骄横的人,我没听说过;虽然贫困但不遗憾的人,我就是这样的啊。我贫困却不遗憾的原因,是把善良作为宗旨。现在如果封给我土地,就是让我改变宗旨,那样宗旨被看轻了,封地却被看重了,请允许我谢绝。”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10—12题。(5分)
越工操舟
越工善为舟,越王用之良,命禀人①给上食,越之造舟者宗之。岁余,言于越王曰:“臣不惟能造舟,而又能操舟。”王信之,隽李②之役,风于五湖③,溺焉。越人皆怜之。
郁离子④闻之曰:“是画蛇而为之足者之类也。人无问智愚,惟知止则功完而不毁。” (选自《郁离子·省敌》)
【注释】①禀人:掌管粮食的官。②隽李:地名。在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南。③五湖:古时专指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④郁离子:刘基,字伯温,明初大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越工善为舟( ▲ ) (2)是画蛇而为之足者之类(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臣不惟能造舟,而又能操舟。
译文: ▲ ▲ ▲
12.阅读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分)
答: ▲ ▲ ▲
10.(2分,各1分)(1)善:善于、擅长;(2)类:种类。
11.(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我不但能造船,还能够驾船。
12.(1分,能抓住一个要点,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示例一: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客观地看待、评价自己。示例二:做事情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能一味逞强。示例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该懂得扬长避短。示例四:说大话的结果,多半会是害人害己,这是我们应当引以为戒的。
附译文:(有一个)越地的工匠善于造船,越国国王用他造的船觉得很好,命令管粮官供给他上等的食物,越地的造船者都以他为宗师。(做了)一年多,(他)对越王说:“我不但能造船,还能驾船。”越王相信了他。在隽李战役,太湖刮大风,他被淹死了。越国人(以熟悉水性著称)都很可怜他。
郁离子说:“这人和那画蛇添足的是同一类啊。人没有什么智慧和愚蠢,唯一就是要知道适可而止,那样的话就能功成名就不会失败。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又名沉香木。因木质坚实,入水能沉,故名。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诣市卖之 ②不得半车炭之直
12. 故事的结尾,作者感叹“世间愚人亦复如是”,请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迪。(2分)
11.①诣:到、去 ②直:通“值”,价值
12. 示例1: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耐心等待,审时度势。
示例2: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急于求成。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 下列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以战 必以分人B.战则请从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登轼而望之 杂然而前陈者D.怅恨久之 公将鼓之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选择一句翻译,若两句均译,以第一句计分)(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 “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本文拟就的题目。试从文章详略安排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3分)
8. D
9. A. 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这些东西分给别人。
B.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枯竭。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A句重点词“安”、“ 专”、“以”, B句“鼓”、“作”、“再”、“衰”、“竭”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得2分。重点词语的解释错一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译句不通顺扣1-2分。
10.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文章主要写了曹刿战前论述“取信于民”的政治主张,以及战后论述作战要“把握战机”,对长勺之战的过程写得较为简略,重在表现曹刿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远谋)。内容与题目是统一的。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阐述文章重在写战前、战后的“论战”占2分,阐述突出了曹刿的远谋1分。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今之庸医妄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 ②饧:读táng,同“糖”。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 ) (2)闻一医家术甚高( )
(3)走而告之曰 ( ) (4)偶一求药者既去 ( )
20.翻译句子。(2分)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21.谈谈文中“医家”是怎样一个人?(2分)
19.(1)曾经 (2)听说 (3)他,指求药者 (4 )离开(2分)
20.原礼心里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原因。(把握重点词“异”“故”的意思)(2分)
21.是一位好心(不失一定医德)的人,但又是一位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贻笑大方、不识字)的人。(2分)
君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①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华峤《谱叙》曰:“歆为下郢令,汉室方乱,乃与同志士郑太等六七人避世。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皆哀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在危险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今无故收之,不知其义。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乃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卒共还,出之而后别。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②拜而死。其衣带中有赞③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世以此定人之优劣。
①胡贼:古代对北方匈奴人的蔑称。②乡:通“向”。③赞:古代文体名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吾今死矣,子可去(离开) B.友人有疾,不忍委之(丢下)
C.皆哀许之(同意) D.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绝对)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出之而后别 广起,夺而杀尉
B.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可以一战
C.今无故收之,不知其义 亲旧知其如此
D.已与俱矣,弃之不义 每与臣论此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②今在危险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
22.作者认为世人以什么“定人之优劣”?结合文中人物简要分析。(4分)
19.D (3分) 20.A D(4分,各2分)
21.①于是(胡贼)撤军回去,整个郡城得以保全。
②现在在危险之中,有祸福患难,大家(讲)道义应像一个人一样。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胡贼攻郡,生死之时,荀巨伯不丢弃朋友;乱世逃难中,华歆不放弃同伴;文天祥从容临刑,
自谓尽义无愧。三人都尽到道义,言与行能成为世人的模范。
(4分,事例分析2分,指出观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3分)
① 子墨子九距之。 九:______________
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______________
③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______________
23.下面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1分)
才美不外见 以牒为械
A. B.
于是见公输盘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子墨子九距之 楚王问其故
C. D.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3分)
①吾知所以距子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________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 (3分)
22.(3分)①表示次数多。 ②圉:通“御”,抵抗 ③寇:入侵
23.B 24.① 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所以”、“距”各1分,文句通顺1分,共3分) ②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 杀 )尽( 宋的守御者 )。(“虽”、“绝”各1分,文句通顺1分,共3分) 25.攻械尽、守圉有余,诎( 公输盘诎 ) (各1分,共3分)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兴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③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注释】①秘剑:皇家用的刀剑。 ②契:刻的文字。 ③缣帛:绸缎布匹。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为后世法( ) (2)自是莫不从用焉( )
13.下列句中,“之”与画线句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B.公将鼓之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D.两狼之并驱如故
14.上文采用 的写法,凸显了“蔡侯纸” 、 的特点。(3分)
15.纵观全文,蔡伦是一个 的人。(3分)
12.(4分) (1)被 (“成为”也翻得通) (2)跟从
13.(2分)C
14.(3分)对比 价廉 轻便
15.(3分)做事认真、敢于创新 (“敢于创新”是核心)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大臣。④趋:快走。
17.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面刺寡人之过者
(3)不以封君之弟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18.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19、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3分)
20.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进行比较。(3分)
(1)方式相同处:
(2)方式不同处: ;
17.⑴诚:确实,实在 ⑵面刺:当面指责 ⑶以:用、把、拿 ⑷反:同“返”,使……返回(仅答出“返回”或“同‘返’”也可) (2分)
18.⑴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未译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⑵刚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向者”“直”“是以”为得分点)(4分)
19、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2分)
20.(3分)(1)同:语言委婉,讲究技巧(意思对即可,1分) (2)异:邹忌推己及人,用类比的方法规劝国君;翟璜先取悦国君,再从侧面对其进行暗示。(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会天大雨( ) (2)今亡亦死( )
(3)等死( ) (4)楚人怜之( )
18. 翻译(4分)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19..用文中的的词语组成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陈胜、吴广利用鬼神来“威众”的两件事:
、 。(2分)
20.文中写道“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有人认为这是造成大泽乡起义的根本原因。假如不下雨,道亦通,不失期,是否还会农民起义?说说你的看法。(4分)
17.(1)适逢,恰巧遇到(2)逃亡(3)同样(4)爱怜(2分)
18.(1)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4分)
19.鱼腹置书 篝火狐鸣(2分)
20.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会起义。因为秦王朝的统治十分残酷,人们无法忍受(从“天下苦秦久矣”可以看出),起义时必然的。或暂时不会起义,因为天不下雨,道路畅通,没有误期,无杀头之忧,所以暂时不会引发这场农民起义。(4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