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与群臣饮,饮,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之,以为寡人戒。”

【注】 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饮 酣: (2)之 释:

14. 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5. 同为劝谏君王,师旷与邹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13.(2分)(1)酣:尽兴(畅快)地喝酒。      (2) 释:放。

14.(2分)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或:答“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得1分。)

15.(4分)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自身为例,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2分)师旷先借撞“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直言以出,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2分)(意对即可)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11. 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先将原句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再断两处)(3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0.(3分)C

11.(3分)今/齐地/方千里(书写1分,每正确断一处1分,共3分)

12.(5分)(2分)

   (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2)(3分)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9.B(2分)

10.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13.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陈晓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世以为神(以为:把……当作)

B.守荆南回(及:和,与)

C.坐客不叹服(罔:没有)

D.今汝不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务:致力,从事)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岂汝先人志邪?

10.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2分)

8.B (说明:本题2分。)

9.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说明:本题2分。)

10.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说明:本题2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皆以美徐公 ②时时而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7.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那一位?说说你的看法。(2分)

5.①比。②间或、偶然。 (说明:本题2分。)

6.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 (说明:本题2分。)

7.示例: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这是一种智慧。

我更欣赏齐威王,因为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劝谏。

 (说明:本题2分。)

乌蜂(11分)

杞离谓熊蛰父曰:“子亦知有乌蜂乎?黄蜂其力以为蜜,乌蜂不能为蜜而惟食蜜。故必尽逐其乌蜂,其不者众哜而杀之。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而子独邀以食,先而卧,见日而未起,是无益于楚国者也。吾忧子之为乌蜂也。”

熊蛰父曰:“子不观夫人之面乎?目与鼻、口皆日用之急,独眉无所事,若可去也,然人皆有眉而子独无眉,其可观乎?以楚国之大,而不能容一遨④以食之士,吾恐其为无眉之人,以观者笑也。”

注解:①哜(jiē)齐鸣声。 ②胝(zhī)老茧 ③瘃(zhú)冻疮。 ④(áo)游玩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黄蜂其力以为蜜  (竭尽)  B.其不者众哜而杀之  (离开)

C.先而卧  (先前)      D.以观者笑也(留给)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句子: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

翻译:  ▲  

20.文章一、二小节体现了熊蛰父的两个形象特征,请各用一成语概括。(4分)

答: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黄蜂其力以为蜜  (竭尽)  B.其不者众哜而杀之  (离开)

C.先而卧  (先前)      D.以观者笑也(留给)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句子: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

翻译:如今身居朝廷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手上磨起老茧,脚上生了冻疮,尽力来担任王事的,(他们)都是对楚国有益的人。

20.文章一、二小节体现了熊蛰父的两个形象特征,请各用一成语概括。(4分)

答: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强词夺理(厚颜无耻、恬不知耻、巧舌如簧)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纠合骁健 纠合:

(2)睿无北伐之志 素: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翻译:

(2)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翻译:

14. 祖逖请求司马睿“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12.(2分)(1)聚集(2)平素(向来、一向)

13.(4分)(1)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2)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

14.(3分)晋朝的变乱的原因,是皇亲宗室争权夺力,自相残杀,让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都想着奋发杀敌,如能派遣将领率兵出师光复中原,各地的豪杰,一定会响应。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释】①用:使用。②同欲:目标一致。③虞:戒备,准备。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能干涉。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公将之 ②、百战不

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

25、举例说明甲文中的鲁国为什么能够战胜齐国,并从乙文中找出依据。(3分)

.23、(1) 击鼓进军。⑵危险。

24.1)、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2)、上下目标一致就能取胜,用有准备对待无准备,自能取胜。

25.示例:1)、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2)、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3)、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臣知不如徐公美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B. 臣之妻

拟作群鹤舞空(《幼时记趣》)

C.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子使楚》)

D.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不求达于诸侯(《出师表》)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臣之妻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C.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8.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联系文章说一说你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邹忌讽谏的目的无非是要让齐王纳谏,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就是要______________。(2分)

6.C(A项前者“确实,的确”,后者“如果”;B项前者动词“偏爱”,后者“私下,私自”;C项均为名词,身边跟随的人;D项前者“使……听到”,后者“闻达”。)

  7.D(A项“私”,古义:动词,偏爱;今义:①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②私下。B项“牺牲”,古义:祭祀或祭拜用品;今义:放弃利益或舍弃生命。C项“开张”,古义:开放,不闭塞;今义:商店营业,或早上开市。D项“忧患”古今同义:忧虑祸患或担忧祸患。)

  8.同意。因为文中说到“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表明进谏者多,足以说明齐王受蒙蔽之厉害。

  9.开张圣听

 

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1)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24.请你用所学知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明选文中和尚的骗术。(2分)

23.(1)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2分。重点词语为:者、于佛祷、而、近)(2)(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2分。重点词语为:之、信然、其、乃)。(共4分)

24.示例:磁石即物理学中的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屑一类物质,因此,有铁屑的药丸就能跃入佛手,无铁屑的药丸就不能跃入佛手。(2分。符合题意和物理学原理即可。)

(附 译文: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和尚,在集市上卖药。(他)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然后在旁边的盘子里放着药丸,那尊铜佛做出伸手要取东西的样子。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如果病可治好的,盘子中的药丸就跳到佛手里;如果病难以治好的,盘子中的药丸就不动。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后来,有人在那个和尚住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在偷偷地研磨铁屑,这才明白和尚盘子里的药丸必定有时候混有铁屑,有时没有混铁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过在外面镀了一层金。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