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崧,字子高,泰和人,旧名楚。家贫力学,寒无垆火,手皲裂而钞录不。崧幼博学,天性廉慎。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有田五十亩。及贵,无所增益①。十年一布被,鼠伤,始之,仍葺以衣其子。居官未尝以家累②自随。之任北平,携一童往,至则遣还。晡时吏退③,孤灯读书,往往达。善为诗,豫章④人宗⑤之为“西江派⑥”云。

【注释】①增益:增加。 ②家累:家属 ③晡时吏退:晡时是指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吏退是指下班。④豫章:今南昌。⑤宗:崇尚,推崇。⑥西江派:明初江右诗派,刘崧为该诗派的代表人物。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3分)

(1) ( ) (2) ( ) (3)( )

13.说说“仍葺以衣其子”的意思。(2分)

14. 本文哪些句子记叙了刘崧勤奋刻苦的学习事迹?(2分)

15. 除了记叙刘崧勤奋学习外,本文还记叙刘崧哪些方面的事迹?(2分)

11. 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

12.(1)停止  (2)换,更换  (3)早晨

13.仍然修补后给儿子做成衣服穿。

14.“家贫力学,寒无垆火,手皲裂而钞录不辍。”“晡时吏退③,孤灯读书,往往达旦。”

15.天性廉慎(俭朴、低调、廉洁自律、),善为诗。

阅读《师旷撞晋平公》一文,回答13—15题。(8分)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之,以为寡人戒。”

【注】 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饮 酣: (2)之 释:

14. 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5. 同为劝谏君王,师旷与邹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13.(2分)(1)酣:尽兴(畅快)地喝酒。      (2) 释:放。

14.(2分)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或:答“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得1分。)

15.(4分)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自身为例,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分)师旷先借撞“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直言以出,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2分)(意对即可)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10—12题。(11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11. 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先将原句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再断两处)(3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0.(3分)C

11.(3分)今/齐地/方千里(书写1分,每正确断一处1分,共3分)

12.(5分)(2分)

   (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2)(3分)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甲】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 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②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大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度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注释】①捐:丢弃,舍弃。②“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时腰伸直,示敬之意。③成于机杼:(倒装句),在织布机上织成。④一丝而累: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⑤斯:此,这。⑥捐失:即失去。⑦稽:迟延。⑧懿(yì):美好(多指德行)。⑨何异断斯织乎:(倒装句)跟割断这块帛有什么不同。异:不同。

9.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妇抚儿 乳: (2)还与妻 以: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2)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译文:

11.下列各组中,加着重号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2分)………………【 】 【 】

  A.今当涂掌事/孤岂欲治经为博士邪 B.归来天子/大兄何事之晚乎

C.众宾团/稍稍正 D.众毕备/以为

12.下面哪个词语用来形容甲文描写的口技表演最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

A.栩栩如生B.惟妙惟肖C.足以乱真D.生动逼真

理由:

13.乙文第①段,乐羊子妻批评丈夫 的错误。为了说服丈夫,她引用了两个典故,这两个典故是 。(3分)

9.(1)喂奶  (2)把 

10.(1)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根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一种声音。

(2)羊子被她的话所感动,又回去修完自己的学业。

11. BD(4分)

12.C  其他三项只强调了“像”,只有C项能反映出到了真假不辨的程度。(2分。选对C,得1分;

13.行路拾遗  不饮盗泉之水  不食嗟来之食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宾客大宴 ( ) (2)京中有口技者( )

(3)不能其一处也( ) (4)群响绝(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1.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2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描述了听众的反应,说说这些描述有什么作用?(3分)

19.(2分) (1)适逢,正赶上。 (2)擅长 (3)说出(4)全都

20.(4分) (1)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直了身子。  

           (2)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21.分三个场面: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众乱(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3分)。

22.这三处侧面描写(1分),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1分),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1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世耕 隶,属于。B.然众人矣 泯,消失。

C.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客人。D.贤于材人远矣 材人,有才能的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分)

(2)得为众人而已耶?(2分)

11.伤仲永的“伤”字是什么意思?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9C

10.(1)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2)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11.伤:哀伤,疼惜。主要原因是没有受到后天的正常教育。(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鲁恭为中牢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据实报安”。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 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雉(zhì):野鸡

2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使人往视之( ) ②吾将速( )

1.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

22. 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①阴:暗中   ②反:通“返”,返回,回去 

21、我这次来的目的,是来考察你的政绩。

22、围绕“看到(儿童不捕幼雉)当地有‘三异’(蝗不犯境、爱及鸟兽、儿童有仁心)现象;地方百姓善良、民风淳朴、社会风气良好;鲁恭不用刑罚,用道德教化百姓效果明显;考察目的已达到”回答(共2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可一战( ) ②小大之( )

18.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彼竭我盈,故克之。

19.有人认为,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也有人认为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17、①以:凭借    ②狱:案件

18、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9、围绕“善于纳谏;知错就改;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用人不疑”回答即可。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厚德录》)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①富人病 ②尽家财付孝基 ③孝基

2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 )(3分)

   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最终将他父亲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B.于是他父亲把委托的财产给他就回去了。

C.最终他父亲委托财产给他就回去了。D.于是把他父亲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23.你觉得张孝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3分)

 

21.(3分)(1)将近,将要  (2)把  (3)对……感到奇怪(以……为怪)

22.(3分)D

23.(3分)①张孝基心地善良,操办了岳父的葬礼,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给予帮助。

②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③张孝基为人厚道,不贪钱财,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评分标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如没结合文意要酌情扣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