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问题(15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①以大易小,甚善。 ②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③秦王怫然怒。 ④长跪而谢之。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7、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18、从历史的角度看,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又统一了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受到了肯定。而安陵君却为五十里的土地据理力争,这样做是否不利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结合现实说说你的看法。(4分)
[fd5862c2e38fee55.jpg] |
邹忌讽齐五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
徐公来,孰视之一 孰: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2) 下列加点词不达意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形貌昳丽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陈寿《隆中对》)
B.皆以美于徐公 不以物喜(范仲淹《岳阳楼记》)
C.王之蔽甚矣 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D.此所误谓战胜于朝廷 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分)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分)
10.阅读下列文言文,用“/”为画线句子断句,只能断7处。(3分)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之,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9.(11分)(1)(3分)及:赶得上,比得上;孰:仔细;刺:指责。
(2)(2分)D
(3)(6分)
①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美”“私”各1分,原因判断句式正确1分)
②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谤讥”“闻”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0.(3分)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矣,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出,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错1-2扣1分,错3-4处扣2分,错5处及以上不得分)
猫号
刘元卿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其本真哉?”
(选自《应谐录》)
【注释】①刘元卿:明代理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著有《应谐录》,是一部笑话集。②齐奄:人名。③尚:崇高,这里是超过的意思。④圮(pǐ):塌坏,倒塌。⑤东里丈人:丈人,老人家。东里丈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自奇之 ( ) (2)虎诚猛 ( )
(3)云霭蔽天( ) (4)请更名曰“风”(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
20.东里丈人的话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2分)
18.(1)感到奇特(以……为奇,认为……奇特)(2)确实,实在(3)遮蔽(4)更改(4分
每小题1分)
19.龙本来就此老虎神奇,(但)龙升天必须浮在云上,云比龙更高超吧?(2分,意思对即可)
20.事物的本来面貌是怎样就是怎样,要看重其本质,不要失去本真。为人处事亦是如此
(2分,意思对即可)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亲旧知其如此 ( ) (3)不汲汲于富贵(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
17.五柳先生的率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
15.(1)处所,地方 (2)这里措旧交,旧友 (3)心情急切的样子(3分,每小题1分)
16.(五抑先生)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2分,意思对即可)
17.(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竟然以宅边的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随意自然,绝不附庸风雅,性情何等率真洒脱。(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读书一旦读到会意之处.便沉醉其中,忘记了一切,特别率真可爱。(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他随心而为,毫不拘束,率真放达。(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知他面对穷苦的生活环境,依然泰然处之,并不追求物质享受,十分率真。(5)“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明他读书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特别符合率真的性情。(3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①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方劝必揆②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
(二)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③清慎,既就外傅④,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⑤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⑥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注】①日者:以占侯卜筮为业的人。②揆(kuí):揣度。③操履:操行。④外傅:老师。⑤监酒:监管制酒。⑥恶可:怎么能,如何能。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是者凡更三师(更换) B. 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亲身)
C. 有余则市笔札录书(购买) D. 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值得)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B.因请寓宿,手抄归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嗜读书,束于贫 货恶其弃于地也
D. 仕不足以匡君福民 诚宜开张圣呼,以光先帝遗德
21.用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②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22.许衡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9.D 20.BD
21.①②
22.许衡与李德辉两人的家庭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且胸有大志。许衡抄书而读,又善于思考提问,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及第;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 ,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
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书也。
【注】公: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册历:记事簿。 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 漫:随便。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人初不知其故( ) (2)公诘其失船为何日(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B.那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C.其中一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D.其中一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14 从文中看出“民”有诈的语句是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15 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希望官员做事认真,一心为公。
B.称赞周忱留心公事,做事细密。
C.赞赏周忱学识超群,慧眼独具。
D.讽刺“民”自作聪明,贪图钱财。
[4e730b154d1ca2e1.jpg]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 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 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
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725d84b6d9feddcb.jpg]
崔光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问,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常崇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选自《洛阳伽蓝记》)
【注】①露积:堆积后不加覆盖。廊庑:走廊、廊房。③称力:量力。④过任:力不胜任。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库藏盈溢(▲) (2)太后赐百官负绢(▲)
(3)侍中崔光止取两匹(▲)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
22.面对太后的赏赐,百官有哪三种不同的表现?(3分)
▲
[121eeac0edfa8d82.jpg]
马钧二异事
先生为给事中①,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③,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
【注释】①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②器之模:陶器的模型。③翻车:龙骨水车。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二子谓古无指南车 (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B.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往来无白丁
C.患无水以溉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其功百倍于常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B.先生为给事中 吴广为都尉
C.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 面山而居
D.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 策之不以其道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讲述了马钧的两件奇事:一是相信古有指南车并亲自做成了指南车;另一件是制作出了外形奇特、功能奇多的水车。
B.高秦二人与马钧争论的焦点是古代有无指南车,争论中,高秦二人转移话题,用马钧的名与字来嘲笑他。
C.面对高秦二人的嘲笑,马钧认为说空话无用,不如用实验证明;并用做成指南车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他们。
D.从文中的两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马钧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有创造力的人。
9.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①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 ( 上文《马钧二异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C , 7、B , 8、A
9.(6分,每句3分) ①(你们)没有认真思考它罢了,其实 (指南车的事)有什么久远的?或译成:(你们)没有认真思考它罢了,其实(指南车的事)并不久远。(第一个“之”、“何”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②因此(我)感动振奋,于是答应先帝来为他奔走效劳。(“由是”“感激”“驱驰”各1分)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上文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家。文中扁鹊,战国时医学家。桓侯,战国时蔡国国君。
B.文中“火齐之所及也”一句中“齐”应该读(jì),现在写作“剂”,这是文言文中的一种通假字现象。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朗读节奏应这样划分:医之 / 好治 / 不病 / 以为功。
D.“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句中“走”应该是“跑”的意思,这是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现象。
6.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蔡桓公生病却固执己见,一再拒绝扁鹊的劝告,不及时治疗,最终病情恶化而身亡的故事。
B.本文揭示了有病需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道理;同时告诫人们应正视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C.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的发展却起伏有致;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D.扁鹊医术高明,责任心强。第一次见桓侯,“立有间”,就做出了“君有疾在腠理”的准确诊断,并给予了桓侯不治病情将加重的严重警告。
.C(3分)
.D(3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