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选自《战国策》)
①鹬(yù):一种水鸟。②箝(qián):夹住。③喙(huì):嘴。
(1)赵且伐燕( )(2)以敝大众(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1)将要(2)使……劳苦(贫困)(将“劳苦”答为“困苦”“疲敝”之类都可,但整个解释要体现出使动用法)】
【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1分)/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1分)】
【(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
【参考译文】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全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说明】
1.主观题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果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除有特别说明的题目外,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不计),但扣分不得超过该小题的分值。
3.附加题给分应从严。
王冕
王冕,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2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3分)
(1)、亡其牛: ▲ (2)、已而复然: ▲
(3)、性卒 : ▲
21、翻译下列句子。(2分)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
22、你最喜欢文中那个人物,说说你喜欢的理由。(2分)
▲
20、(1)丢失 (2)不久 (3)死
21、儿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
22、喜欢王冕,因为他学习刻苦,认真专一。(只要符合本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白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2)、曳屋许许声: ▲
(3)、虽人有百手: ▲ (4)群响毕绝: ▲
18、 翻译下列句子。(3分)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1分)
▲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分)
▲
19、 本文的开头和结尾一再交代道具,有什么作用?(2分)
▲
17、(1)、夹杂 (2)、拉 (3)、即使 (4)、消失
18、略
19、交代了道具的简单,从侧面突出了口技表演者技术之高超,同时形成首尾呼应。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忠之属也 忠( )
(3)小惠未徧 徧( ) (4)彼竭我盈 盈( )
15、翻译下列句子:(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6、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2分)
17、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
14(1)目光短浅(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通“遍”遍及(4)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5、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
16、参考:公鼓之,鲁师士气已竭。(2分,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问回答。)
17、(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②箝(qián):夹住。③喙(huì):嘴。
(1)赵且伐燕( )(2)以敝大众(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1)将要(2)使……劳苦(贫困)(将“劳苦”答为“困苦”“疲敝”之类都可,但整个解释要体现出使动用法)】
【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关注点:相舍(放过对手)、并(全都)、句子大意。]】
【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1分)/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1分)】
【(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
【参考译文】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全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说明】
1.主观题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果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除有特别说明的题目外,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不计),但扣分不得超过该小题的分值。
3.附加题给分应从严。
钱缪(12分)
钱镠,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是年,省茔垄①,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镠下车亟拜②。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为牛酒③大陈,以饮乡人。镠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时将筑宫殿,望气者④言: “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肃⑤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⑥者乎?奈何困吾民为!”遂弗改造。
【注释】①省茔垄:祭扫祖墓。 ②亟拜:急忙下拜。 ③牛酒:即牛和酒,古代用来犒劳、祭祀。 ④望气者:观测云气占卜的人。 ⑤武肃:即钱镠。 ⑥真主:贤明的君主。
19.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有讽镠拒梁命者 (2)延故老 (3)为牛酒大陈 (4)因故府大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此媪苦留之,遂字焉
22.钱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回答。(3分)
19.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
20.(1)劝说 (2)邀请 (3)陈列、摆放 (4)凭借
21.这个老妇人苦苦哀求留下他,于是(他父母)便给小孩儿取字婆留。
22.骁勇善战,天生神异,知恩图报,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体察时务(深谋远虑,主动顺应)
愚公移山(节选)(9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6.下列兔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C. 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D. 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7.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8.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2分)
15.(1)水的南岸 (2)削减 (3)交换
16.D
17.(他们)凿石头,挖土块,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18.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问题(15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①以大易小,甚善。 ②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③秦王怫然怒。 ④长跪而谢之。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7、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18、从历史的角度看,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又统一了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受到了肯定。而安陵君却为五十里的土地据理力争,这样做是否不利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结合现实说说你的看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