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 -13题。(4分)
献之①尝经吴郡,闻顾辟疆②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时辟疆方集宾友,而献之游历既毕,指麾③好恶,傍若无人。辟疆勃然数之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是二者,不足齿之伦④耳。”便驱出门,献之傲如也,不以屑意.(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即王献之,官王中书令(相当于宰相)。②人名。③;指点评论。④粗野,粗俗。
12.用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译文:
13.对文中王献之的表现,请你给他提两点建议,使其行为得体有礼。(2分
建议一:
建议二:
[d3ab3befa59cbfde.jpg]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齐师伐我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B.①又何间焉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D. ①忠之属也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肉食者谋之 ②操蛇之神闻之
B.①乃入见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①何以战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②相与步于中庭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11.写出上文给你最深刻的一点启示,并简要阐述你的理解。(2分)
答:
[4a17b330fd67c890.jpg]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任选二个作答,2分)
(1)会宾客大宴( ) (2)妇抚儿乳( )
(3)宾客意少舒( ) (4)不能名其一处也( )
11、翻译句子(2分)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2分)
13、作者在选文第②段中是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2分)
14、你认为口技表演者的表演“妙”在何处?(2分)
10、(1)举行宴会 (2)喂奶 (3)稍微(4)说出11、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妙极了。12、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13、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的)14、示例:表演者不凭借外物,只用一张嘴就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这么复杂的声音,实属难得。
阅读<<伤仲永>>完成12——15 题(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并自为其名 ( ) (2)父异焉 ( )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4.方仲永由神童变为“众人”,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15.方仲永的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谈谈它对不同人的启迪。(2分)
对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fa1e314320b14d5.jpg]
陈涉世家(节选)
①攻大泽乡,收而攻蕲。②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③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④行收兵。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⑥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⑦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⑧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⑨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⑩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7.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4分)
①下: ②乃:
③兵: ④刑:
18.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翻译:
19.起义军从“至陈”到“计事立王”的这部分内容可分为四个阶段,请从文段中找出能高度概括另外两个阶段的词组,并依次填写在下面方框内。(每空两字)(2分)
至陈→ → → 计事立王
20.在《陈涉世家》一文中,陈胜在起义前分析天下各种形势时,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得出了起义“宜多应者”的判断。文段中的哪两句话可以证明陈胜的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写出句子的序号即可)(4分)
[13f7acdcd89e04e3.jpg]
[0a6d12b40cbbe1bf.jpg]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魏王欲攻邯郸(1),季梁(2)闻之,中道(3)而反;衣焦不申(4),头尘不去(5),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6),方(7)北面(8)而持(9)其驾(10),告臣曰: ‘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11)。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12),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1)选自《战国策 · 魏策》。(2)季梁:魏国的大臣。(3)中道:半路,中途。(4)衣焦不申:衣着憔悴,形容衣着不整。“焦”通“憔”。“申”通“伸”。(5)头尘不去:头上的尘土没有去掉。(6)大行:即太行山。亦解释为“大路”。(7)方:正。(8)北面:向北,朝北。(9)持:驾着。(10)驾:马车。(11)举欲信于天下: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12)广地尊名:使地广,使名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中道而反 ( ) (2)我欲之楚 ( )
(3) 先自度其足 ( ) (4)而离王愈远耳( )
2.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译文:
3.季梁所讲的故事,后人将其概括为一个成语 (2分)
4.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劝魏王( )(2分)
答:
1.①通“返” ②到 ③最长短 ④成就王业
2.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还朝北走呢?
3.南辕北辙
4.目的是劝魏王放弃南辕北辙式的武力征服,以德服天下。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9—13题。(1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 ( )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骈死于槽枥之间
B.、暮寝而思之 臣之妾畏臣
C.、窥镜而自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皆以美于徐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12.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答:
13.假如你的同桌上课经常玩手机,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又影响了别人的学习,请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2分)
答:
9.①用委婉的语言劝告②当面指责
10.A
11.①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②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12.“察纳雅言”“咨诹善道”“开张圣听”等,答对一个即可。
13.语气委婉,措辞得体即可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③一寸而仞④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注解:①管仲、隰朋,齐桓公的大臣,古代有名的圣贤之人.⑦孤竹,诸侯国。③蚁壤,蚂蚁掘巢时运出地面的封土.④仞,古代计量单位,相当于八尺。
1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20.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一个成语)。(1分)
2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19;①同“返”,返回。 ②(山的)南面。 (2分)
20.老马识途(1分)
21.答案开放。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2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治经为博士耶 为:成,当B.、但当涉猎 但: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 过:到
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15.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2分)
16.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2分)
13.B(2分)
14.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或:吕蒙借口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2分)
15.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 (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2分)
16.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1分) 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1分)(共2分)
钱缪(12分)
钱镠,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是年,省茔垄①,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镠下车亟拜②。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为牛酒③大陈,以饮乡人。镠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时将筑宫殿,望气者④言:“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肃⑤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⑥者乎?奈何困吾民为!”遂弗改造。
【注释】①省茔垄:祭扫祖墓。 ②亟拜:急忙下拜。 ③牛酒:即牛和酒,古代用来犒劳、祭祀。 ④望气者:观测云气占卜的人。 ⑤武肃:即钱镠。 ⑥真主:贤明的君主。
19.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有讽镠拒梁命者 (2)延故老 (3)为牛酒大陈 (4)因故府大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此媪苦留之,遂字焉
22.钱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回答。(3分)
19.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
20.(1)劝说 (2)邀请 (3)陈列、摆放 (4)凭借
21.这个老妇人苦苦哀求留下他,于是(他父母)便给小孩儿取字婆留。
22.骁勇善战,天生神异,知恩图报,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体察时务(深谋远虑,主动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