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kuí)②素知名,举孝廉③,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ìng)④,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ì)⑤,卖得数斛(hú)米,斫(zhuó)⑥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ò)⑦诸茬⑧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⑨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ó)、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 ①酷贫:非常贫困。 ②范逵:人名。 ③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④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

⑤下为二髲: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髲:假发。⑥斫:用刀斧砍。⑦剉:同“挫”,割。⑧茬:草垫。⑨其:指代陶侃。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同郡范逵素知名 素: ②悉割半为薪 薪:

③明旦去 旦: ④侃犹不返 返: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②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③路已远,君宜还。

28.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4分)

26.【答案】①:向来,一向。 ②薪:柴,柴禾。 ③旦:天亮,早晨。 ④返:回去。

【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7.【答案】①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惭愧③路已经很远了,你应该回去了。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8.【答案】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理由:当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受到难为时,陶母竭尽家庭所有满足孩子的愿望。

【评分】每问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如果有学生对陶母的做法并不认同,只要自圆其说,即酌情得分。

附:译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越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陈胜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等诸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为患。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③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④称制:自称皇帝。⑤侔:相等。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扰乱:扰攘、动乱。

B.且番禺山险 负:背靠。

C.即佗书,行南海尉事 被:给予。

D.财物赂闽越 遗:遗产。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因素的一组是( )

①秦为无道……中国扰乱 ②恐盗兵侵地至此 ③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④颇有中国人相辅⑤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 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C.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9.解析:D项“遗”此处为“给”。

答案:D

10.解析:在理解原文文意的基础上,可找出正确答案。

答案:A

11.解析:C项,文中并无“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之意,“败数县而去”的是赵佗。

答案:C

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小大之( ) 公将之( )

公问其( ) 望其旗( )

6.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的精神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分析“肉食者鄙”中“鄙”表现在哪里?

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5.解析:结合语言环境回答,不要以今义释古义。

答案:击鼓  倒下

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掌握情况。审题时注意(1)中是词语不能写句子。

答案:(1)请见  (2)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7.解析:此题的回答需要从整个事件中去寻找,要综合分析鲁庄公在战前、战中、战后的种种行为表现,从中找出缺乏远见、不明军事的示例。

参考答案:(1)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敌情,贸然进军;(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

8.解析:文章结尾内容上是曹刿分析作战取胜的原因。通过分析曹刿的回答以及他的个人形象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3题。(13分)

岳飞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③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⑥。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⑦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⑧,恂恂⑨如儒生,每辞官⑩,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注释】①休舍: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从斜坡上急驰而下。④束刍:捆束喂牲口的草。束,捆。刍,喂牲口的草。⑤徇:示众。⑥统制:当时的武官名。⑦蹙额:皱眉愁苦的样子。⑧雅歌投壶:虽雅歌,做投壶的游戏。这里形容儒将风度。⑨恂恂:谦和的样子。⑩辞官:这里指辞谢升官。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

A.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或:或者。

B.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 以:用来。

C.凡有所举 举:行动。

D.东南民力竭矣 竭:用尽。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飞妻问劳其家。

译文:

(2)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译文:

13.岳飞是古代名将,请结合本文,说说我们应该学习他哪些优秀品质。(4分)

答:

11.A

12.(1)岳飞的妻子慰问犒劳死者的家人。(2)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

13.号令严明;T恤下属;关心百姓;礼贤下士;不重名利。(答对二点即可)

书谢御史【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莫敢 (2)命卒下奴

(3)汝敢我! (4)他事削其籍以归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卷石底以处(《小石潭记》)

B. 巡城遇之 至之市(《郑人买履》)

C. 遂焚烧其车 其真无马耶(《马说》)

D. 乃遍游江浙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12.翻译句子。(6分)

(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2)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13.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

[7d2c0c63ce720781.jpg]

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教也”。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授,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①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②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卮:酒器。②五百:执杖行刑之人。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称述于曹操②射徒跣来救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射)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18.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如何评价他?

[deadb10848dd229c.jpg]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为 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白鹤堂文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之,则难者亦易矣/字共三十有四B.蜀之有二僧/肉食者,未能远谋

C.西蜀之南海/我以日始出时人近 D.不如蜀鄙之僧哉/野有麦场

9.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3分)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吾欲之南海,何如?(2分)

(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3分)

11.你从这篇文章中领悟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

[17a979c778674be5.jpg]

[0fdf013b57b416b2.jpg]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刘崧,字子高,泰和人,旧名楚。家贫力学,寒无垆火,手皲裂而钞录不。崧幼博学,天性廉慎。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有田五十亩。及贵,无所增益①。十年一布被,鼠伤,始之,仍葺以衣其子。居官未尝以家累②自随。之任北平,携一童往,至则遣还。晡时吏退③,孤灯读书,往往达。善为诗,豫章④人宗⑤之为“西江派⑥”云。

【注释】①增益:增加。 ②家累:家属 ③晡时吏退:晡时是指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吏退是指下班。④豫章:今南昌。⑤宗:崇尚,推崇。⑥西江派:明初江右诗派,刘崧为该诗派的代表人物。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3分)

(1) ( ) (2) ( ) (3)( )

13.说说“仍葺以衣其子”的意思。(2分)

14. 本文哪些句子记叙了刘崧勤奋刻苦的学习事迹?(2分)

15. 除了记叙刘崧勤奋学习外,本文还记叙刘崧哪些方面的事迹?(2分)

11. 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

12.(1)停止  (2)换,更换  (3)早晨

13.仍然修补后给儿子做成衣服穿。

14.“家贫力学,寒无垆火,手皲裂而钞录不辍。”“晡时吏退③,孤灯读书,往往达旦。”

15.天性廉慎(俭朴、低调、廉洁自律、),善为诗。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3—27题。(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③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④面何以有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①令誉:好的名声。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③敕:皇帝召见。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22、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相委而去

⑶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⑷卿何以不汗

2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之”字含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友人惭,下车引之B.、其邻人之父亦云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⑵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25、用甲文原文填空(1分)

客人发怒的原因是 。表明客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乙两文 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试用自己的话说说甲文中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2分)(1)约定   (2)离开   (3)小时候    (4)出汗

23、(1分)A

24、(1)陈太丘的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道歉),元方朝家门走去,连头也不回一下。(2分)

(2)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2分)

25、(1分)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

26、(2分)陈元方小小年纪对友人的批评十分中肯;兄弟二人在大殿上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且语言风趣诙谐。(意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无书读,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修全集·附录》

注释:①荻(dí):芦苇一类的植物。②闾里:乡里。③务:任务。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先公四岁而(孤儿)B.、使学诗(写,作)

C.、因而抄录(有时)D.、下笔已如成人(放下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夫人荻画地(用)B.、家无书读(然而)

C.、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代所借的书)D.、而已能诵书(欧阳修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②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4、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3分)

1、A、D

2、D

3、(1)他读了很多古人的文章,母亲又让他学习写诗。

  (2)他读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心致力于读书。

4、欧阳修家境贫苦,却发奋苦学,最终成才。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