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伤仲永>>完成12——15 题(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并自其名 ( ) (2)父焉 ( )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4.方仲永由神童变为“众人”,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15.方仲永的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谈谈它对不同人的启迪。(2分)

对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fa1e314320b14d5.jpg]

陈涉世家(节选)

①攻大泽乡,收而攻蕲。②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③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④行收兵。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⑥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⑦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⑧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⑨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⑩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7.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4分)

①下: ②乃:

③兵: ④刑:

18.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翻译:

19.起义军从“至陈”到“计事立王”的这部分内容可分为四个阶段,请从文段中找出能高度概括另外两个阶段的词组,并依次填写在下面方框内。(每空两字)(2分)

至陈→ 计事立王

20.在《陈涉世家》一文中,陈胜在起义前分析天下各种形势时,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得出了起义“宜多应者”的判断。文段中的哪两句话可以证明陈胜的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写出句子的序号即可)(4分)

[13f7acdcd89e04e3.jpg]

[0a6d12b40cbbe1bf.jpg]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魏王欲攻邯郸(1),季梁(2)闻之,中道(3)而反;衣焦不申(4),头尘不去(5),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6),方(7)北面(8)而持(9)其驾(10),告臣曰: ‘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11)。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12),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1)选自《战国策 · 魏策》。(2)季梁:魏国的大臣。(3)中道:半路,中途。(4)衣焦不申:衣着憔悴,形容衣着不整。“焦”通“憔”。“申”通“伸”。(5)头尘不去:头上的尘土没有去掉。(6)大行:即太行山。亦解释为“大路”。(7)方:正。(8)北面:向北,朝北。(9)持:驾着。(10)驾:马车。(11)举欲信于天下: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12)广地尊名:使地广,使名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中道而 ( ) (2)我欲楚 ( )

(3) 先自其足 ( ) (4)而离愈远耳( )

2.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译文:

3.季梁所讲的故事,后人将其概括为一个成语 (2分)

4.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劝魏王( )(2分)

答:

1.①通“返”  ②到  ③最长短 ④成就王业

2.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还朝北走呢?

3.南辕北辙

4.目的是劝魏王放弃南辕北辙式的武力征服,以德服天下。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9—13题。(1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邹忌齐王纳谏 ( )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所谓战胜朝廷 骈死槽枥之间

B.、暮寝而思妾畏臣

C.、窥镜自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

D.、皆美于徐公 以是人多书假余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12.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答:

13.假如你的同桌上课经常玩手机,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又影响了别人的学习,请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2分)

答:

9.①用委婉的语言劝告②当面指责

10.A

11.①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②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12.“察纳雅言”“咨诹善道”“开张圣听”等,答对一个即可。

13.语气委婉,措辞得体即可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夏居山之阴。蚁壤③一寸而仞④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注解:①管仲、隰朋,齐桓公的大臣,古代有名的圣贤之人.⑦孤竹,诸侯国。③蚁壤,蚂蚁掘巢时运出地面的封土.④仞,古代计量单位,相当于八尺。

1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20.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一个成语)。(1分)

2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19;①同“返”,返回。  ②(山的)南面。  (2分)

  20.老马识途(1分)

  21.答案开放。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2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治经博士耶 为:成,当B.、当涉猎 但:然而,却

C.、蒙始就学 乃:于是,就D.鲁肃寻阳 过:到

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15.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2分)

16.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2分)

13.B(2分)

  14.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或:吕蒙借口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2分)

15.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 (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2分)

16.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1分)  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1分)(共2分)

 

钱缪(12分)

钱镠,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镠下车亟拜。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为牛酒大陈,以饮乡人。镠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时将筑宫殿,望气者言:“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肃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者乎?奈何困吾民为!”遂弗改造。

【注释】①省茔垄:祭扫祖墓。 ②亟拜:急忙下拜。 ③牛酒:即牛和酒,古代用来犒劳、祭祀。 ④望气者:观测云气占卜的人。 ⑤武肃:即钱镠。 ⑥真主:贤明的君主。

19.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有讽镠拒梁命者 (2)延故老 (3)为牛酒大陈 (4)因故府大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此媪苦留之,遂字焉

22.钱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回答。(3分)

19.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

20.(1)劝说 (2)邀请 (3)陈列、摆放  (4)凭借

21.这个老妇人苦苦哀求留下他,于是(他父母)便给小孩儿取字婆留。

22.骁勇善战,天生神异,知恩图报,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体察时务(深谋远虑,主动顺应)

愚公移山(节选)(9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指通豫南,达于汉 (2)曾不能魁父之丘 (3)寒暑节,始一反焉

16.下列兔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C. 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D. 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7.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8.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2分)

15.(1)水的南岸   (2)削减   (3)交换

16.D

17.(他们)凿石头,挖土块,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18.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不解其意 (2)积雪始晴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

16.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3分)

[91cec13f75f4ec7f.jpg]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吾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衣冠 服:衣服

B.明日徐公来 明日:第二天

C.窥镜而自视 窥镜:照镜子

D.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私:偏爱

10.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 皆以美于徐公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

B.妻、妾、客的问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

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

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A     D      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