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竖捕狼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相数十步( ) (2)狼闻声四( )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21、你是否赞同两牧竖的做法?试说说你的理由。(3分)

19、(2分)(1)距离(2)看,张望

20、(3分)于是(大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像刚才那样边刨地边嚎叫。

21、(3分)不赞同。因为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牧竖“杀狼”的行为是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言之有理即可)

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望去,愤怒地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听见了叫声,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过了一会,大狼奄奄一息,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大狼已经气绝身亡。

公输

《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日:“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敞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授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圣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于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于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待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7、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然胡不已乎 (2)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子墨子九距之 (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8.翻译下列司子。(4分)

(1)胡不见我于王?

(2)虽杀臣,不能绝也。

19.请用“/’给下面句子划朗读停顿。前后句各划一处。(2分)

杀 所 不 足 而 争 所 有 余,不 可 谓 智

20.选择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 说 公输盘不说 B.义 吾义固不杀人

请说之 不辨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C. 然 然胡不已乎 D. 之 宋之地方五百里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21.请概括公输盘的性格特点。(至少两个方面) 。(4分)

22.请就公输盘的辩论技巧任找一点,说说对我们有何启示。(4分)

 17.(4分,每空1分)

  (1) 停止        (2)给、替    (3)通“拒”            (4)入侵

18.(4分)

  (1)为什么不向大王引见我/引见我见大王?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19.(2分)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20.(2分D

21.(4分)随机应变、足智多谋、临危不惧、爱好和平、能言善辩、智勇双全等。

22.(4分)其技巧有:分清对象;逻辑性强;语言富有表现力;善设圈套。(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有阐述给2分)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6、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1)是: (2)一时:

(3)欠伸 (4) 毕备:

17、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8、口技表演者构思非常巧妙,请以“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为例予以说明其妙处何在。(3分)

19、文中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属什么描写?其目的是什么?(3分)

16、(1) 这(2)同时(3)起身 (4)全有

17、(1)同时发出,各种妙处都有了。(2)所有在座的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斜着眼,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十分奇妙。

18、由远及进的手法写的。答案接近即可。

19、侧面烘托的手法。烘托了说书人技艺的高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邓艾字士栽,少孤。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迁汝南太守,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人,东汉名士。②厚:厚待,优待。③计吏:官职名。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辄度指画军营处所( ) ②重其母( )

15.邓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三国演义》中有精彩的描写。选文中,他在任汝南太守前,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2分)

答:

16.文中“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遗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这句话体现了邓艾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

14.①计划、规划、皂片、筹划   ②给予、馈赠、给、赠给(每小题0.5分)

15.略。(围绕“读陈寔的碑文就按碑文内容给自己改名,受不马上称谢,看到高山大泽就规划军营处所”或用原文回答。(“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世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6.略。(围绕“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回答,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战国策》一书,是 时期由 (人名)编辑整理的。(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八尺有余( ) ②视之 ( )

我也 ( ) ④今齐地千里 ( )

11.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面对众人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辞,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不受迷惑?(2分)

答:

12.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这一“善”字表明了什么意思?(2分)

答:

13.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王欣然纳谏,令人佩服。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3分)

答:

9.西汉(或汉)刘向(每空0.5分)

10.①长,这里指身高②通“熟”仔细③偏爱④方圆(每小题0.5分)

11.略。(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头脑冷静,客观分析问题,善于观察,勇于深思;实事求是;不偏听偏信,能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12.略。(围绕“接受,认同,赞赏,肯定;③意识到纳谏或广开言路的必要;④能认识到兴利除弊的必要;表明改革的决心大”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13.示例我: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喻国家大事,以小见大,自己及君,含蓄委婉。启发国君意识到自己受了蒙蔽,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围绕“设喻说理;类比推理;设喻;讽喻”中任意一点展开回答。意思对即可)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8、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4分)

⑴世耕     ⑵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舅家见之 ⑷稍稍宾客其父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⑵泯然众人矣。

20、仲永的人生变化经历了哪三个过程?请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3分)

21、你认为方仲永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有哪些不足呢?(2分)

18、(4分)⑴属于  ⑵通“攀”,牵,引⑶  在 ⑷以为宾客

19、(4分)⑴同县的人(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2分)

⑵完全如同常人了。(2分)

20、(3分)文理皆有可观者/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21、(2分)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去学习,耽误了他学习的机会。(使他失去后天受教育的机会。)

班超立志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①。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②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注释】①小事情。 ②通“砚”,砚台。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尝辍业笔 (扔) B.能久事笔研间乎(怎么)

C.常为官佣书供养(用来) D.不耻劳(耻辱)

2、对短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就本文而言,班超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B.班超成才的主要原因是“家贫”。

C.上面短文的主旨是逆境使人成才。

D.“班超的大志”可用原文“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来表述。

1、D 2、B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1、《强项令》选自《 》,作者 ,南朝宋史学家。(2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后特征为洛阳令( ) (2)宣悉以诸吏( )⑶亡匿死( )

3、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而京师号之“卧虎”。这两个称呼都从侧面反映了董宣

的精神。(2分)

4、“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这些言行表明光武帝刘秀是个怎样的君王?(2分)

答: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译:

⑵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译:

1、《后汉书•酷吏传》 范晔 

2、⑴特例征召  ⑵分发    

3、董宣执法公正严明 

4、能听取正确意见,勇于改过,是个较英明的君王。

5、翻译(略)

阅读下面文言文,文成第6—9题。(13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私:偏爱。

B.朝衣冠 服:衣服。

C.数月之后,时时而进 间:偶尔。

D.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3分)

A.皆以美徐公B.欲有求我也

C.能谤议市朝D.皆朝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以自己的故事,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B.邹忌“暮寝而思之”的结果表明他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翻译: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翻译:

6、B  7、C  8、D;

9、(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孰与”1分,句子通顺1分,共2分)

(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刺”1分,句子通顺1分,共2分)

细柳营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以下骑送迎/逖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B.、细柳/上自劳

C.、已而细柳军/杜少府任蜀州

D.、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译:过了不久,皇上来到了军营前,也(被拦住)不能进入。

B.、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译:任命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用以防备匈奴。

C.、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译:军营中只服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D.、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译:至于周亚夫,谁敢随便去冒犯他呢?

10、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选文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B.、选文开头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的情况,为下文写文帝在细柳营遭遇到的情况作铺垫。

C.、文帝到霸上和棘门两处军营时均可长驱直入,而到细柳营却是两次不得入,直至天子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见细柳营军纪严明,可将士目中无人。

D.、选文末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1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游记》中,孙悟空是石头所生,他天生的火眼金睛,为后来在取经途中识破并铲除妖魔鬼怪起到了极大作用。

B.、《水浒传》中,由于贪官的__,王进亡命延安府,林冲刺配沧州道,杨志流落汴京城,最后被逼上梁山。

C.、杜牧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赤壁之战,其中涉及到的两个人物是周瑜和曹操。

D.、真假人物在《西游记》、《水浒传》中都出现过,《西游记》中有“真假唐僧”、“真假孙悟空”、《水浒传》中有“真假李逵”。

8、C(A. 将军 / 率领   B. 驻军 / 军队   C. 到,往   D. 使节,名词 / 命令,派,动词)    9、D(正确翻译:至于亚夫,岂能被侵犯?)     10、C(并没有体现将士们目中无人)  11、A(不是天生的火眼金睛,而是太上老君的阴阳炼丹炉炼成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