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注】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②倾动:使人倾倒动容。③莫后光:人名。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④机变:机敏灵活。⑤鸣:扬声名。⑥句:同“勾”,勾画。⑦欢咍(hāi):欢快。嗢(wā)噱(jué):大笑。⑧喟(kuì):感叹。⑨缙绅:指官绅阶层。⑩旅会:大聚会。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方俗 ( ) ②期月而诣莫生 ( )

③能使人慷慨泣矣( ) ④争之使奏其技(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可使以其技鸣

A.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C.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使 人 之 性 情 不 能 自 主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赵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说说柳敬亭最终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⑴①熟悉  ②过了一个月  ③流泪  ④邀请(4分)  ⑵C (2分)

9、使 /  人 之 性 情 /  不 能 自 主  (2分)

10、⑴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说书,声名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2分)

⑵等到第二天办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2分)

11、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每点l分,意对即可。2分)

文言文阅读《管仲破厚葬》,完成8-11题(14分)

齐国厚葬,布帛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矣。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戮:侮辱。

8.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齐国厚葬( ) ②布帛于衣裘( )

③桓公之 ( ) ④厚葬之风矣( )

⑵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则”与“布帛尽无以为蔽”句中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入无法家拂士 B.战请从

C.至无可用 D.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9.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11.用自己的话说说厚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危害?(2分)

       

8. (1)喜欢  (2) 全,都  (3)担心  (4)停止  (4分) B  (2分)

9.  未 几/厚 葬 之 风/ 休 矣。(2分)

10.(1) 凡是人的行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2分)

(2)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2分)

11. 布帛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遮身的;材木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防守的。(2分)

阅读欧阳修的《卖油翁》一文,完成8—11题。(14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注】①陈康肃公:北宋人。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②自矜(jīn):自夸。矜:夸耀。③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④睨(nì)之: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⑤颔(hàn):点头。⑥忿然:气愤的样子。⑦安:怎么。⑧覆:覆盖。⑨杓(sháo):舀东西的器具,勺子。沥(lì)之:向下灌注,沥,下滴。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陈康肃公射 ( ) ②射于家圃 ( )

③卖油翁担而立 ( ) ④以杓酌油沥之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公亦以此自矜

A.太祖常劝以读书(《赵普》) B.徐以杓酌油沥之

C.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D.以我酌油知之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尔 安 敢 轻 吾 射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赵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卖油翁“酌油”一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用一成语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⑴①擅长,善于 ②曾经 ③放下 ④慢慢地 (4分)  ⑵D(2分)

9、尔  /  安  敢  轻  吾  射  (2分)

10、⑴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高超)吗?(大意对即可,2分)

⑵太祖这才明白,终于使用了那个人。(“乃”“悟”“卒”翻译到位,2分)

11、熟能生巧。(2分)

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 一文,完成8一11题。(14 分)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 ?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 战国策》 )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见乎王( ) ②不千里而临寡人( )

③愿其说( ) ④今令臣玉炊桂(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苏秦之楚 ( )

A.读之竟日B.至之市

C.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D.久之,目似暝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寡 人 闻 先 生 若 闻 古 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⑵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

8.(1)①能够,可以;②认为…遥远;③听;④吃。(4分)

(2)B(2分)

9.寡人/ 闻先生/ 若闻古人(2分)

10.(1)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2分,“食”“于”译句时须落实)

(2)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选自《说苑》卷六《复恩》)

【注】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②不饮酒者杀人:不喝酒会死人的。③次:次序。④居:停了,过了。⑤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⑥惠公:晋国国君。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其骏马 ( ) ②方共其肉 ( )

吾骏马也( ) ④穆公得以解难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诸人皆惧而起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

C.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D.温故而知新(《<论语>八则》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见 人 已 杀 其 马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杀马者皆惭而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秦穆公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⑴①丢失 ②吃 ③这,这是 ④最终,终于。(4分)  ⑵C (2分)

9、见  /  人 已 杀 其 马 (2分)

10、⑴杀马的人都惭愧地离开了。(2分)

⑵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不认识千里马吧。(2分)

11、人们把秦穆公的骏马杀了,他不但不怪罪,反而给他们酒喝,可以看出秦穆公是一个宽容大度、有一颗仁心的人。(没有结合选文内容扣1分。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谓太子少师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朕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始:

(2)数见,问以民间疾苦 延:

2.文中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3.弓工的话使李世民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4.结合选文简要谈谈李世民具有哪些特点?(3分)

附加题

1.(1)才,方才。  

(2)请。

2.朕以弓矢定四方| 识之犹未能尽| 况天下之务| 其能遍知乎!

3.领悟到自己虽然依靠武力(或:弓矢)统一天下,但从前对弓的知识了解不全面,对治理国家的事务更是不可能全部了解,应当广泛听取主管大臣们的意见。

4.文中李世民的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谦虚,关心民间疾苦,从他自我批评治理天下的得失,召见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员询问政治可见;二是善于自省(或:细心、聪敏),从他从弓工的话里反思自己的治理这件事可见。

附译文:

皇上对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璃说:“我从小就爱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但我让做弓的匠人看时,他竟然说:‘都不是好材料。’我问他们缘故,他说:‘木材的心不直,脉理就都歪斜了,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能直行。’我这才领悟到从前辨别弓的眼光还不精准。我凭借弓箭平定天下,尚且对弓的情况不能尽知,何况天下那么多的事务,怎么能全知呢!”从此以后,命令五品以上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接见,询问他们民间疾苦和政事的得失。

阅读下文,完成第22题。(4分)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22. 本文既嘲笑了执长竿 ;更嘲笑了锯竿入城的老父,笑他

[6db3a9d91532f738.jpg]

阅读《寓言两则》,完成19-22题(1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9.解释加点的字。(4分)

(1)而忘之( ) (2)吾忘持( )

(3)契其舟( ) (4)不亦乎( )

20. 翻译划线句子。(4分)

2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 ;楚人最可笑的行是 。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

的蠢人。(4分)

[1c7ee978710ae4ee.jpg]

阅读《东方朔救乳母》,完成23—25题。(6分)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①,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②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③以激之。” 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④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⑤之。

①愎bì:执拗。②临:临刑。③设奇:设计妙计。④宜:应该、应当

⑤舍:赦免

23.与“我当设奇以激之”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不试之以足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岁以大穰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4.翻译句子: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2分)

25.东方朔不直接向武帝求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这个故事表现出东方朔的 (2分)

[14aa658232215860.jpg]

阅读《郁离子 捕鼠》,完成23—24题。(5分)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①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②垣墉:墙壁。

23.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各自的主张是什么?(2分)

[c156f9de692eb115.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