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0、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3分)
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 东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
B.今亡亦死 暮而果大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
①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__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14.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11.A
12.①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会死)。
13.B
14.可以从如下方面回答: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答出一方面的才能得1分,共3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乙)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效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①;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效迎,卒然见赵王②,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③。”
(选自《唐雎说信陵君》)
注释:①不可得而知也:不可让别人知道。②卒然:同“猝”,突然。③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6.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秦王怫然怒 : ②唐雎对曰:
③以头抢地尔 : ④何谓也: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②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8.从文段(甲)中可看出秦王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唐雎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试比较分析甲、乙两文在表达内容上的异同。
6.①盛怒的样子②回答③把,拿④说(答“说的话”也算对)
7.①这是平庸无能者的发怒,并不是有才能胆识的男子汉的发怒啊。②我对别人有恩惠,是可以忘记的(或“不应该老放在心上”等)。
8. 骄横,狂妄,奸诈 沉着镇定,坚强无畏,有谋略。
9.相同点都是写唐雎的事。 不同点:两篇文章表达的中心不同。甲文段主要写唐雎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舌战,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主义精神,而乙文段主要写唐雎忠告信陵君:切忌以恩人自居。话虽不多,却发人深省。表现了唐雎的为人处世之道。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3.解释加点词。
(1)示: (2)故:
14.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示玉人 我以不贪为宝 B.宋人或得玉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C.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D.献诸子罕 投诸渤海之尾
15.翻译。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16.从上文可看出子罕具有怎样的品质?
13.①给……看 ②所以
14.C 15.如果把(宝玉)给了我,(咱们)就都丧失了宝
16.廉洁不贪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填空。
《陈涉世家》选自 ,作者 ,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戍:
(2)等死,死国可乎? 等: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令:
(4)大楚兴,陈胜王。 王:
10.翻译下面句子。
(1)天下苦秦久矣。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11.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怎样的舆论准备?有何作用?
12.作者在安排材料详略上,有何特点?
8.《史记·陈涉世家》 司马迁 9.(略)
10.(略) 11.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威众’”。
12.详写了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了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的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才能突出表现陈胜的非凡才能。
樊重树木 (6分)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 注解]:樊重:人名。 梓漆:梓树和漆树。
24. 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向之笑者 (2)咸来求假焉
25.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26. “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道理:
24. 君子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26 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
27. 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
B.楚人怜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扶苏以数谏故 以激怒其众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得鱼腹中书
14.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__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1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
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6.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3分)
13、A (3分) 14、B(3分)
15、翻译。(每小题2分,共4分)
①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会死)。(每题2分,每小句1分,注意其中关键词的翻译)
16、可以从如下方面回答: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答出一方面的才能得1分,共3分)
陶侃惜谷(8分)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执而鞭之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D.去国怀乡
1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2)
译文:
14、 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2分)
11、拿 用鞭子打
12、B
1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1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文言文(16分)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0、甲文选自《赵国策·魏策四》,《赵国策》是西汉末年 (人名)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 篇。(2分)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l)故不错意也: (2)以大易小:
(3)吏二缚一人诣王: (4)叶徒相似:
2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安陵君因使唐雎 ②晏子将使楚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译文: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译文:
24、晏子的反驳,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指出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2分)
25、《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上面所列举的是我国历史两位杰出的外交使节,请选择一位并作出评价。(2分)
20、刘向 33
21、(1)错通“措”,置意。(2)用。(3)捆绑。(4)仅仅。
22、B
23、(1)今天,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2)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24、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反击了楚王的无礼和无理。
25、唐雎:临危不惧、机智勇敢、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凛然正气……
晏子:头脑机敏、能言善辩、态度决然、随机应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5.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分)
16.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一个这样事例吗?(3分)
12、(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13、(他)等了您很长时间不见来,已经走了。
14、B
15、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16、㈠王冕四岁作画;㈡曹植七岁作诗;㈢甘罗十二岁做宰相;㈣司马光砸缸。
【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
于是项王①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②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③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④之,指王翳⑤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⑥。”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 注:有下划线为人名。①项王:指项羽。 ②舣船:船靠岸边。 ③籍:项羽名籍,字羽。 ④面:侧面以对。 ⑤王翳:汉军将领。⑥吾为若德: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吴广素爱人( ) ②比至陈( )
③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④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士卒多为用者。 武陵人捕鱼为业
B.、广起,夺而杀尉。 朝而往,暮而归。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虽千里不敢易也。
D.、不忍杀之,以赐公。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6、司马迁在这两段文字中为我们生动地塑造了陈胜、项羽的英雄形象,他们的英雄气概永留史册。陈胜和项羽都成了后人景仰的英雄,他们的英雄气概各表现在哪里?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23、(4分,每空1分。)①平时;向来 ②等到 ③向西,西进。 ④受,遭受
24、(2分)D 25、(共4分)①即使仅能免于斩头,但是驻守边疆的人本来十个就得死六七个。(2分,即使、十分之六、七。) ②即使江东父老兄弟们爱怜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面对)他们呢?( 2 分,爱怜、做王。)
26、(3分,可参考解说酌情评分。)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具有强烈的__精神,他敢于挑战权贵,敢作敢为,有坚定的信念。他敢为天下先,有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他发动了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他的__斗争精神为后人景仰。
项羽慷慨赴死,从容舍身,捍卫自己的尊严,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有以死相报英雄豪迈气概,悲壮正气。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一般人身上所不具有的亮点;人们觉得他是一个有血有肉讲情义的种。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