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中人(蒲松龄)

谭晋玄,邑诸生也。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

一日方趺坐,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窃喜。自是每坐辄闻。因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一日又言。乃微应曰:“可以见矣。”俄觉耳中习习然似有物出。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旋转地上。心窃异之,姑凝神以观其变。忽有邻人假物,扣门而呼。小人闻之,意甚张皇,绕屋而转,如鼠失窟。

谭觉神魂俱失,复不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颠疾,号叫不休,医药半年,始渐愈。

9、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笃信导引术,寒暑不辍。(的)

B.、微睨,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他)

C.、小人闻,意甚张皇。(声音)

D.复不知小人何所矣。(地方)

10、文中“行之数月,若有所得”,谭晋玄最想得到的是 。(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回答)(2分)

11、谭晋玄“心窃异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4分)

9、D

10、导引

11、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旋转地上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 (2) 下车之 引:______

(3) 太丘舍 去:_______ (4)相而去 委:______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0、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2分)

                                       

21、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 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2分)

                                       

                                       

22、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2分)

                                      

                                      

23、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2分)

                                      

                                      

18.⑴回头看 ⑵拉、牵 ⑶离开 ⑷舍弃

19、略 

20、聪明睿智、知书明理、落落大方。

21、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22、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23、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解释加点的字。(2分)

(1)日中 :__________ (2)太丘舍:_________

(3待久不至:__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________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课文的原句回答。(2分)

元方指出父亲的朋友有两点错误,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回答相关问题。(4分)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2分)

——————————————————————————————————————————————————(2)请写出2个古代聪颖机智的儿童故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约定      (2)离开      (3)你   (4)回头看

11.(1)略

  (2)略

1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3.(1)认为失礼或者不失礼都可以,必须先作判断,再说明充足的理由。

(2)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甘罗十二岁当宰相   曹植七步诗    王戎苦李等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加点字(2 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 既克 既( )

13翻译句子(2 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文段中体现了曹刿作为军事指挥员的什么优秀品质?(2 分)

12.倒下   已经

1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14.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节)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围 汉 王 于 荥 阳 城

(2)士 之 廉 节 好 礼 者 多 归 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陈涉起而 ②汉王

③彼项王……周殷之 所为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6分)

①陈平往事魏王咎于临济。(3分)

译:

②人或谗之,陈平亡去。(3分)

译:

11.阅读全文,你觉得陈平使用离间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4分)

8.(2分)(1)围汉王/于荥阳城(2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9.(4分)王:称王  患:担心   属:类   举:起

10.(6分) ①陈平到临济去为魏王咎做事。②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

11.(4分)陈平能利用项羽猜忌多疑、容易听信谗言的弱点。(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12分)

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除夕,市米潞河①。主人问客何来,曰: “陈太守。” “是湘潭陈

公邪?”曰: “然。”曰: “是廉吏,安用钱为?”还其值,问寓何所。次日,门外车槛槛②,馈米十石,书一函,称: “天子必再用公,公宜以一节始终,毋失天下望。”

【注释】①潞河:地名,今河北通县东。 ②槛槛:车子行走的声音。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 入: (2)还其值 还:

1.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地用钱呢?

B.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C.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地用钱呢?

D.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14.文中主人用“还其值”、“ ”的行为来表达他对陈恪勤的敬重。 (2分)

15.信函中“公宜以一节始终,毋失天下望。”体现了主人期望陈恪勤要 。(填自己的话) (3分)

12.进入  归还

13.B

14.问寓何所

15.坚守自己的节操,不要让天下人失望。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9.本文的作者是 (人名)。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父异焉,借旁近与 (3分)

11.从全文来看,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最根本原因是___(3分)

A.“邑人”纷纷用钱财讨取仲永的诗作。

B.“其父”为了利益拉着仲永四处拜访。

C.仲永自己缺乏不断努力的学习精神。

D.仲永没有机会得到良好的后天教育。

9.北宋   王安石

10.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仲永

11.D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4分)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 (2分)

8.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赶走,牵走

B

认真阅读下面【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治国安民》,完成习题。(30分)[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 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 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2分)

①人恒,然后能改 ( ) ②入则无法家士 ( )

③征求无 ( ) ④百姓不 ( )

(2)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3)《格言联璧》:“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 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6分)

(4)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4分)

(1)犯过失;同“弼”,辅弼;停止;忍受,能支持(2)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树的根部不摇摆,才熊枝叶茂盛(3)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有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4)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

曹公有马鞍在库,为鼠所伤。库吏惧,欲自缚请死。冲谓曰:“待三日。”冲乃刀穿1其单衣,若鼠啮2者,入见,谬3为愁状。公问之,对曰:“俗言鼠啮衣不吉,今儿衣见啮,是以忧。”公:“妄言耳,无苦4。”俄而库吏以啮鞍白5,公笑曰:“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竟不问。

注:1穿:戳穿 2啮:咬 3谬:假装 4苦:悲伤 5白:说

20、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处。(只要标一处)(1分)

俗 言 鼠 啮 衣 不 吉

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①乃刀穿其单衣:  ②公        

22、下列句中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充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马鞍)为鼠所伤       B.、冲谓(库吏)曰:“待三日。”

C.、(库吏)入见,(冲)谬为愁状     D.、(曹公)竟不问(库吏)

23、用现代汉语说“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这句话的意思。(4分)

24、读懂这则小故事,用一句话概括曹冲是怎样的孩子?(3分)

20、俗 言 /鼠 啮 衣 不 吉(1分)

21、用   不要(2分)

22、C (3分)

23、我儿的衣服放在身边尚且被咬,更何况是马鞍挂在(仓库里的)柱子上呢?

24、聪明、仁爱、助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