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2-14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共2分)
(1)肉食者鄙 鄙:______
(2)公将鼓之 鼓: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共2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______
14.请你阅读第③段,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第②空用原文回答)(共5分)
12. 答案:
(1)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鼓:击鼓进军
(共2分。每个词1 分)
13. 答案: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共2分)
14.答案:
①鲁国取胜的原因 ②彼竭我盈 ③辙乱旗靡 ④有谋略 ⑤善观察
(共5分。每个空1分,注:用原文回答多一字少一字均不得分)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11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 以头抢地耳( ) ⑵ 皆布衣之士也( ) ⑶ 长跪而谢之曰(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秦王怫然怒 吴广以为然 B.﹒以头抢地耳 徒以有先生也
C.天子之怒 皆布衣之士也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15.(3分)⑴撞 ⑵平民 ⑶道歉
16.(2分)D
17.(4分)
①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②那韩国、魏国灭亡,但是安陵凭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18.(2分)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
耳中人(蒲松龄)
谭晋玄,邑诸生也。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
一日方趺坐,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窃喜。自是每坐辄闻。因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一日又言。乃微应曰:“可以见矣。”俄觉耳中习习然似有物出。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旋转地上。心窃异之,姑凝神以观其变。忽有邻人假物,扣门而呼。小人闻之,意甚张皇,绕屋而转,如鼠失窟。
谭觉神魂俱失,复不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颠疾,号叫不休,医药半年,始渐愈。
9、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辍。(的)
B.、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他)
C.、小人闻之,意甚张皇。(声音)
D.复不知小人何所之矣。(地方)
10、文中“行之数月,若有所得”,谭晋玄最想得到的是 。(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回答)(2分)
11、谭晋玄“心窃异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4分)
9、D
10、导引
11、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旋转地上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 (2) 下车引之 引:______
(3) 太丘舍去 去:_______ (4)相委而去 委:______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0、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2分)
21、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 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2分)
22、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2分)
23、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2分)
18.⑴回头看 ⑵拉、牵 ⑶离开 ⑷舍弃
19、略
20、聪明睿智、知书明理、落落大方。
21、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22、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23、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解释加点的字。(2分)
(1)期日中 :__________ (2)太丘舍去:_________
(3待君久不至:__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课文的原句回答。(2分)
元方指出父亲的朋友有两点错误,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回答相关问题。(4分)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2分)
——————————————————————————————————————————————————(2)请写出2个古代聪颖机智的儿童故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约定 (2)离开 (3)你 (4)回头看
11.(1)略
(2)略
1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3.(1)认为失礼或者不失礼都可以,必须先作判断,再说明充足的理由。
(2)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甘罗十二岁当宰相 曹植七步诗 王戎苦李等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加点字(2 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 既克 既( )
13翻译句子(2 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文段中体现了曹刿作为军事指挥员的什么优秀品质?(2 分)
12.倒下 已经
1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14.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节)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围 汉 王 于 荥 阳 城
(2)士 之 廉 节 好 礼 者 多 归 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陈涉起而王陈 ②汉王患之
③彼项王……周殷之属 ④恣所为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6分)
①陈平往事魏王咎于临济。(3分)
译:
②人或谗之,陈平亡去。(3分)
译:
11.阅读全文,你觉得陈平使用离间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4分)
8.(2分)(1)围汉王/于荥阳城(2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9.(4分)王:称王 患:担心 属:类 举:起
10.(6分) ①陈平到临济去为魏王咎做事。②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
11.(4分)陈平能利用项羽猜忌多疑、容易听信谗言的弱点。(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12分)
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除夕,市米潞河①。主人问客何来,曰: “陈太守。” “是湘潭陈
公邪?”曰: “然。”曰: “是廉吏,安用钱为?”还其值,问寓何所。次日,门外车槛槛②,馈米十石,书一函,称: “天子必再用公,公宜以一节始终,毋失天下望。”
【注释】①潞河:地名,今河北通县东。 ②槛槛:车子行走的声音。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 入: (2)还其值 还:
1.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地用钱呢?
B.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C.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地用钱呢?
D.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14.文中主人用“还其值”、“ ”的行为来表达他对陈恪勤的敬重。 (2分)
15.信函中“公宜以一节始终,毋失天下望。”体现了主人期望陈恪勤要 。(填自己的话) (3分)
12.进入 归还
13.B
14.问寓何所
15.坚守自己的节操,不要让天下人失望。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9.本文的作者是 的 (人名)。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3分)
11.从全文来看,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最根本原因是___(3分)
A.“邑人”纷纷用钱财讨取仲永的诗作。
B.“其父”为了利益拉着仲永四处拜访。
C.仲永自己缺乏不断努力的学习精神。
D.仲永没有机会得到良好的后天教育。
9.北宋 王安石
10.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仲永
11.D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4分)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 (2分)
8.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赶走,牵走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