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吾请无攻宋矣”,完成6~10题。

6.用“/”为下面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

于 是 见 公 输 盘 子 墨 子 解 带 为 城 以 牒 为 械 公 输 盘 九 设 攻 城 之 机 变 子 墨 子 九 距 之。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邻有舆而欲窃之  (     )

(2)荆之地,五千里  (     )

(3)公输盘  (     )

(4)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     )

8.翻译下列句子。

(1)此为何若人?

译文:

(2)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

9.在劝说楚王过程中,墨子巧妙设喻,将“文轩”“锦绣”“粱肉”比喻楚国      ,将“敝舆”“短褐”“糠糟”比喻宋国    ,通过对比,使楚王醒悟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的行为。

10.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      ”“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             ”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      ”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

6.答案: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7.答案:(1)破 (2)方圆 (3)折服 (4)入侵

8.答案:(1)这是怎样的人呢?(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9.答案: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地大物博) 面积狭小、物产贫乏

10.答案:九设九距公输盘诎(公输盘之攻械尽)吾请无攻宋矣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

1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1)谓其人曰(谓: )

(2)今日病矣(病: )

(3)予助苗长矣(予: )

(4)其子趋而往视之(趋: )

14、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闵其苗之不长

B.、其子趋而往视之

C.、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

(1)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2)苗则槁矣。

16、写出几个含有“寡”字的四字成语(写的越多越好)。

17、本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两层,试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另外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层以 为主,第二层以 为主。

18、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13.(1)告诉,对……说(2)疲倦(3)我(4)快步走

14、A

15、(1)天下不想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很少。(2)禾苗却枯死了。

16、寡谦鲜耻、孤陋寡闻、薄情寡义 、寡不敌众等

17、“||”应标在“苗则寡矣”的后面;记叙,议论

18、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意思相近即可)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人,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盲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

注:①突:烟囱。②上行:上席。

9.解释文中的词语:

(1)见其灶直突(其: )

(2)不者且有火患(且: )

(3)谢其邻人(其: )

(4)余各以功次坐(以: )

10.译句:

(1)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2)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3)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盲曲突者。

11.你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主人”?

1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9.(1)代主人(2)将要(3)代主人(4)按照

10.(1)有个人到别人家作客,看到主人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着柴草。(2)现在论功行赏,劝你改为弯曲的烟囱,搬走柴草的人没受到恩惠,而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被待为上宾?(3)其余的人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坐,而不安排劝他改烟囱的人。

11.合情合理即可

12.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太固执。

昼夜苦学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范仲淹二岁而孤 (2)既长,知其世家

(3)去之南都 (4)辄以水沃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逐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1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哪些启发?

12.(1)从小失去父亲    (2)他的   (3)离开   (4)洗

13.(范仲淹)终于精通“六经”的要义,慷慨地担负起国家兴亡责任的大志。

14.可以发奋读书与立志两方面谈启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番立志

  番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之志甚奇之。

  1.解释加粗的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闲处一室(  ) (2)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

  (3)当扫除天下(  ) (4)安事一室乎(  )

  2.用/给原文画线处断句。(4分)

  3.读罢此文,可否产生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联想?谈谈自己的感受。(6分)

1.住 拜访 应该 服侍

  2.五/室/秽/之/曰/客/

  3.我们从小要有远大志向,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才能为国家效力。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选自_________,这是_________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分)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2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3)治经为博士(  ) (4)见往事耳(  )

  3.写出文中的两个成语。(2分)

  4.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2分)

  (1)吕蒙拒绝学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肃对吕蒙变化的强烈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俗话说:“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6分)

 

1.《资治通鉴》 司马光

  2.(1)当道、当权

  (2)粗略地阅读

  (3)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4)指历史

  3.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4.(1)辞以军中多务。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略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5.本文选自______。(2分)

6.解释下列加粗的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善术者(       ) (2)马无故亡(       )

(3)人皆吊之(       )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7.用“/”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2分)

8.说说本文的寓意。(6分)

5.《淮南子》

6.(1)术数 (2)走失 (3)慰问 (4)带领

7.马/骑/髀/之/曰/乎/年/塞/

8.看问题不能绝对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禀食数以百人宣王死后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5.本文选自______。(2分)

6.解释下列加粗的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宣王说之(  ) 禀食(  )

7.用“/”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3分)

8.说说本文的寓意。(5分)

5.《韩非子》 6.略 7.之/人/ 后/立/之/

8.讽刺那些以次充好,外行充内行的人。

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用“/”给画线句断句。(2分)

5.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退为家人讲(   )

(2)凛然如成人(   )

(3)众皆弃去(   )

(4)水迸 (   )

6.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8分)

4.庭/瓮/中/去/之/迸/

5.(1)回去  (2)严肃庄重的样子  (3)都  (4)涌出

6.聪明机智,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