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②兵:军队。③睫:眼睫毛。④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⑤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楚庄王伐越( ) ②臣愚之( ) ③王乃( ) ④自见之明( )

⑵下列各句中与“王之伐越”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B.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八则》)

C.至之市(《郑人买履》)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王 之 兵 自 败 于 秦 晋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⑴①想要 ②担心 ③停止 ④称作、叫做(4分)⑵D(2分)

9、 王 之 兵∕ 自 败 于 秦 晋(1分)

10、 所以要想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2分)

11、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公 输 (节选)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于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②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③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④楚王问其故。

⑤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⑥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1.用“/”为第①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标出停顿。(请在下面标出4处)(2分)

于 是 见 公 输 盘 子 墨 子 解 带 为 城 以 牒 为 械 公 输 盘 九 设 攻 城 之 机 变 子 墨 于 九 距 之。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公输盘( ) ⑵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

⑶楚王问其( ) ⑷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

1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公输子意不过欲杀臣

A.辍耕垄上B.时人莫许也

C.夫专诸刺王僚也D.行道人弗受

14.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2分)

15.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吾不言”的背后隐藏着公输盘怎样的心理?(2分)

11. 于 是 见 公 输 盘 / 子 墨 子 解 带 为 城 / 以 牒 为 械 / 公 输 盘 九 设 攻 城 之 机 变 / 子 墨 于 九 距 之。    12.⑴通“屈”,意思是理屈  ⑵用来……的方法  ⑶原因,缘故  ⑷入侵    13.D    14.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15. 他意识到墨子是攻宋的障碍,陡起杀机,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揠(yà):拔 。②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③病:劳累。

④槁(gǎo):枯死。

9.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自其足 :量B.、至市: 助词,的

C.及 :同“返” ,返回D.、非徒无:好处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忘操之”和“昂首观之”(《幼时记趣》)中“之”都相当于“的”,用法相近。

B.“自度其足”和“常蹲其身” (《幼时记趣》)中“其”可理解为“自己的”,用 法相近。

C.乙文中作者认为揠苗助长的人在生活中比较少见,所以要提出来进行讽刺。

11.对“何不试之以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倒装句B.肯定的反问句C.祈使句 D.疑问句

12. 把“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何不试之以足?

(2)其子往视之,苗则槁矣。

13.乙文可用成语 来概括,现在用来比喻

。(3分)

14. 请指出当今社会上与上述某一个寓言相类似的现象,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看法。(3分)

9.B、“至市”中的“之”意思为:到……去。

10.B、A. “忘操之”中的“之”,代词,意思是:量好自己脚的尺寸。“昂首观之”中的“之”为“群鹤舞空”的景象。C.“乙文中作者认为揠苗助长的人在生活中比较少见”不对,应为“多”。

11A、句子“何不试之以足?”应为“何不以足试之?”

12.(1)为什么不用脚来试一试鞋呢?

(2)他的儿子去看禾苗,那些禾苗都枯死了。

13.揠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14.指出类似现象1分,合理分析2分。示例:家长让孩子上过多的兴趣班,就是典型的“揠苗助长”,这样做导致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最终得不偿失。

卖 油 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2. 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射:尝射于家圃 吾射不亦精乎

B. 以: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

C. 去:久而不去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D.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有卖油翁担而立(放下) B. 公亦以此自(夸耀)

C. 手熟尔(但是) D. 安敢轻吾射(你)

14.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

② 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15. 文中体现陈尧咨的骄傲不可一世的语句是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2分)

16. 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 (成语)的道理。(2分)

[f722e92dde605b10.jpg]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2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本文主要运用了 _的表现手法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

反衬(对比)  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或;苛政猛于虎)

阅读《〈资治通鉴·秦记二〉节选》,完成8-11题

(赵高)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__之言!此非崐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注释】①赵高:秦政治人物,历仕秦始皇、秦二世和秦王子婴三代君主。②斯:李斯,秦相,助秦统一天下。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文中“君侯”指李斯。③崐人臣:崐,kūn 同“昆”,本为子孙之意。“崐人臣”即“下面的臣子”。④蒙恬:秦将,辅佐扶苏镇守边关。⑤通侯之印:封爵的印信。⑥属:移交。王离:蒙恬镇守边关时的副将。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胡亥其计 ( ▲ ) ②得__之言 ( ▲ )

③请以始皇命( ▲ ) ④以不能辟地立功( ▲ )

⑵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请诈以始皇命

A.属予作文记之 (《岳阳楼记》) B. 而吾捕蛇独存 (《捕蛇者说》)

C.皆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D. 祭尉首 (《陈涉世家》)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以 兵 属 裨 将 王 离。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愿君审计而定之!(2分)

译文:

⑵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2分)

译文:

11. 李斯,曾任秦朝丞相,在秦朝统一天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等方面皆有功劳,后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究其悲剧原因,李斯个人缺陷也是其原因之一,请结合选文,作具体分析 。(2分)

8. ⑴(每字1分)①认为……有道理,同意 ,认为……对 ②怎么  ③假装 ④责备、指责   ⑵.D(2分)

9.以  兵 / 属 / 裨  将  王  离(每处1分)

10.(每句2分) ⑴希望您慎重地考虑作出决定!⑵谁知道赋敛的毒害竟然超过毒蛇呢?

11.出于一己之私,从个人利益考虑,帮助赵高扶持胡亥篡夺皇位,为最终自己被赵高所害埋下祸根。(2分)

阅读《叔敖埋蛇》一文,完成下面题目。(17分)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叔敖曰 (     )  ②恐母而死也  ( )

③蛇今在 (     ) ④他人又见 (     )

11.下面句子有两处停顿,请用“/”划出。(4分)

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

12.找出与文中“杀而埋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

A.久之,目似暝《狼》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蔽林间窥之 《黔之驴》D.事列《神仙》之传。《黄鹤楼》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结合课文简单分析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每空1分)

①回答     ② 离开   ③ 哪里      ④担心 

11.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4分,停对一处2分)

12.C(2分)     

12.(4分)

(1)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知道他是个仁义的人了.。(“及”“为”翻译错误各扣1分;主语不补充扣1分;共2分,不倒扣)                                                                  

(2)(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点地方露出来,有点地方被淹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不补充主语扣1分,“斗”或“蛇”翻译错误扣1分)                                                            

13.“见两头蛇,杀而埋之”表现出他的勇敢;“恐去母而死也”,表现他的孝顺;“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表现他的仁爱。(答到一点1分,没有结合课文分析扣1分,共3分)

14.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每点1分,共3分)

阅读文言文《钱若赓断鹅》,回答7—10题。(16分)

明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乡人讼于郡。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无不惊讶。已退食,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少顷出,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因指一鹅曰:“此乡人鹅。”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栗,粪色黄。店主伏罪.。

加点文言词语释义(6分)

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使人问鹅供状否( ) (2)乡人鹅食野草( )

(3)王命急宣 ( ) (4)其塔动 ( )

②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少顷出,下堂视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B.而忘操之 B. 是吾剑之所从坠

C.至之市 C. 问塔动之因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乡人持鹅入市,寄店中他往。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2分)

盖 乡 人 鹅 食 野 草

10.钱若赓为什么能够断案如神?请你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4分)

7.①(1)派、让  (2)原来是 (3)有  (4)嫌,担心

  ② A

8.(1)有一个乡下人带着鹅进城,(把鹅)存放在旅店里,就到别的地方去了。

(2)这中间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这样快

9.盖 /乡 人 鹅/ 食 野 草

10.钱若赓能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善于思考。他从鹅粪便的颜色推知鹅的生活环境。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请老家居。有直指使者②,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唯脱粟饭③,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前,不能下箸。公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也。”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

【注】①刘南垣公:人名。②直指使者:官名,亦称直指。③脱粟饭:即糙米饭。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郡县之: 老妻他往:

③罗列前: ④公之:

11.选出与“直指以师命”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饮食苛求属吏B.丛草为林

C.卷石底出 D.其境过清

12.翻译句子(2分)

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也。

译:

13.直指在老师的开导下明白了什么做人的道理?(2分)

答:

10、(4分)①对…感到害怕   ②只  ③满   ④勉强、强求

11、(2分)D                  

12、(2分) 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答题点:原,然,判断句式)

13、(2分)待人要宽厚,(1分)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1分)(回答“不敢以盘餐责人”得0.5分)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孰:熟⑥从:纵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右军 开帐

2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

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分)

20、觉:醒来。及:等到。21、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杀掉他。”  22、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